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趨勢的東西方差異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趨勢的東西方差異

4月28日~5月1日,第23屆韓國心血管峰會(TCTAP 2018)大會上,韓國全南大學Yongcheol Kim等研究者發表一項研究,對KAMIR註冊數據進行分析,評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STEMI和NSTEMI)患者的特徵、治療和臨床結局趨勢。

研究共計納入2005年11月至2016年12月的56 059例患者。然而,最終排除了1657例患者,其中615例未被診斷為MI,92例未確定研究日期,950例未被歸類為STEMI或NSTEMI。因此,研究最終納入54 402例患者。

圖1

圖2

圖3

冠狀動脈造影示橈動脈路徑從2008年的17.9%顯著增加至2016年的56.1%(圖1)。在29 222例STEMI患者中,27 669例(87.8%)接受了直接PCI治療。直接PCI的比例從2005年的67.8%上升至2016年的96.9%(圖2A)。AMI、STEMI和NSTEMI患者的PCI分別為87.3%、93.6%和80.0%。此外,研究發現行PCI的比例逐漸增加(圖2B)。AMI患者中90.3%的患者支架置入部位損傷較多,STEMI和NSTEMI患者中藥物洗脫支架(DES)的使用率超過90.0%。STEMI接受PCI支架治療的患者中,DES置入比例從2005年的88.8%上升至2016年的97.9%。2005年~2015年的AMI患者包括STEMI和NSTEMI在內,其1年臨床結果,死亡率分別從2005年的11.4%,11.9%,10.6%降至2015年的6.7%,7.5%,6.0%(圖3)。2015年AMI(包括STEMI和NSTEMI組)心源性死亡和再次PCI亦呈下降趨勢(P均

因此,從該研究可看到韓國AMI患者的幾種特徵趨勢變化,正如西方註冊研究中STEMI比例下降,橈動脈路徑增加。關於介入治療策略,該項研究顯然不同於西方。患者1年死亡率雖有所改善,但仍低於西方研究結果。

(來源:《國際循環》編輯部)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循環 的精彩文章:

ACC最新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優化診療要點解讀

TAG:國際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