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張照片讓中國人很驕傲,但在美國的中國人很不爽

這張照片讓中國人很驕傲,但在美國的中國人很不爽

關注一下吧,我覺得我還挺優秀的

怕太長你不看:

? 網路口水戰用什麼詞最形象?

?「水泡」為什麼可以表示把人惹毛?

?美麗優雅的旗袍居然叫長衫?

?國人和亞裔怎麼看外國人穿旗袍?

?文化挪用與文化尊重之間的微妙矛盾如何處理?

第178期 本期32詞 累計7508詞

Uproar Over a Prom Dress in America Baffles Chinese

A popular British cartoon has been removed from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with state media saying that the character is being used subversively.

背景一點點

一個美國人,穿了件中國旗袍。你怎麼看?

關鍵,這才多大點事,居然還能在美利堅引發網路口水仗。

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

1

事情原委,我先圖文並茂跟你講。

這個姑娘,名叫凱夏(Keziah Daum),芳華18,家住中西部的猶他州。

凱夏今年中學畢業,按照美國學校的傳統,要來一場prom。

在美語當中,prom 這個東東表示畢業舞會。

這不是一般的party,參加者需要穿很正式的盛裝出席。男生要西裝革履,女生通常是晚禮服。

凱夏偏偏穿了件周圍同學們都沒聽過的、來自中國的衣服,名字叫做:

cheongsam

別說美國人,中國人要是不看圖光看詞,我打賭沒幾個能猜出這東西來。

旗袍。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到了英語里發音發成這個鬼?

(冷靜三秒,1,2,3)

好吧,這個問題……我自己來答。

就跟點心(dim sim)這類詞一樣,cheongsam 也是從粵語翻譯過去的。

關鍵,這個詞的中文本來是「長衫」……

旗袍被當做長衫,而且還成了約定俗成的英文說法。不知道是怪早期出洋的華人英語太弱,還是怨老外對中國太不懂。

2

說回來,凱夏的旗袍裝顯然很吸睛。

簡直各種美:

甚至還在同學合影中站在了C位。

然後,她迫不及待把上面這些圖po在了自己的推特上。

凱夏沒想到,就是下面這條推文,會引發一場全美國圍觀的口水仗。

3

最早點燃戰火的是一個叫Jeremy Lam 的推友。

光從名字和頭像看,應該是個華裔。而且多半跟香港有關,因為Lam是粵語音譯。

這位小林同學把凱夏的推特轉發過去,還附上自己的評論:

「我家文化可!不!是!讓你穿身上去參加什麼鬼畢業舞會的。」

結果,這個評論立刻就招致了很多白人的反擊,說穿件旗袍又怎麼了,值得這麼大驚小怪嗎!

我在這位小林同學的推特下,刷到好多有意思的回復。

當然說是「罵」,還是不怎麼帶髒的。

比如,有網友說:

「不懂中國就不能穿旗袍了? 那我是墨西哥的,小林子你就別吃俺家塔可了啊。」

還有網友注意到Jeremy的帽子是阿迪的,於是怎麼懟你都能猜到:

「謝謝你這麼會懟人。

不過我有個問題。

帶著阿迪達斯的帽子,不該被視作是文化挪用么?很多德國朋友會覺得很受傷哦……」

而且有的回帖連個人故事都有了,看的還挺讓人窩心的:

「我在中國待了兩年,我的寄宿家庭給我取了中文的姓和名,還給了我一件旗袍。所以這意思是說,我是白人,所以我就不能穿了嗎?那樣聽起來反而會冒犯我在中國的家啊。」

總之,這位小林同學被懟的很慘……很慘……

但是,千萬別以為這件事上他孤立無援。

小林這條向美國白人穿旗袍開炮的推特,目前光是點贊量就將近18萬。

這當中,絕大多數應該是在美國的亞裔。

有一個站出來接受《紐約時報》的網友說:即便自己就是亞洲人,也不會去穿傳統韓國服飾或者日本和服。因為這些衣服背後的歷史太厚重了,穿不得。

而且我發現,令很多亞裔網友不爽的圖主要是這張:

注意他們的手勢:佛系少女?!

還有後面這些剪刀手,這是哪條道上的兄弟?

有亞裔認為,這種圍著旗袍擺佛系+江湖的pose,表現出白人們對東方文化的無知和失禮。

他們還提出一個概念:文化挪用,叫做culture appropriation,或者我覺得還可以翻譯成「文化侵佔」。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裡,人口上佔優勢的多數族裔,把處於劣勢的少數族裔文化當中的元素拿來為己所用,這種碎片化的肆意取用實際上是對人家的不!尊!重!

不過,這事有意思的地方還在於:

在大洋這頭的中國大陸,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於「旗袍穿上白人身」這件事無感,甚至認識相左。或者更準確講:多數中國大陸網友對於洋人穿旗袍身引以為傲,認為這是弘揚中國文化,是中華文化被西方認可的表現。

同樣看待白人穿旗袍,黃土地上的中國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反倒是在大洋彼岸土生土長、早就遠離了中國本土的二代華人移民倍感不爽,覺得受到種族歧視。

真是越出國,越愛國么?

4

對於「白人姑娘穿旗袍」這件事究竟該怎麼看,《紐約時報》這篇報道沒有給出答案。

我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大洋兩岸的中國人對白人穿旗袍的態度反差,我覺得都有道理,但都有所片面。

我想,多數跟我一樣身在本土的中國人會覺得,至少從動機上人家沒啥惡意,甚至這位同學可能就是傻白甜,沒想那麼多,光是覺得衣服好看,抓來穿了而已。

既然沒有主觀的惡意,客觀上也沒有借這件衣服做出無損或者貶低中國人中國文化的行為,那還這麼上綱上線大可不必。

但是,穿這麼一件衣服能在太平洋對岸的華人圈子裡引起這麼大反應,我覺得也能折射出他們的處境。

這些身處在美國的亞裔,儘管很多都在美國土生土長、接受完整美式教育、操一口地道美國話,但他們依然難以融入美國的主流白人社會,這種融入感甚至遠遠不如美國的黑人和拉丁族裔。

我身邊就常遇到這樣的ABC,他們的社交圈子也基本上全都是華人亞洲人。這當中自然有亞洲(特別是東亞文化)相對比較封閉的某些特質所造成,但是絕對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白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在觀念上對亞裔人士邊緣化,甚至是瞧不起。

今天,隨著東方文明特別是中國的崛起,西方白人社會已經越來越積極地關注亞洲文化,但很多人對東方文化的態度依然沒變:即便不是主動直白的歧視,但至少也是一種消極的漠視。

就像這件把旗袍穿上身的姑娘,她一定沒多大興趣去了解東方文明。她眼中亞洲文化的全部,說不定就是一件漂亮的衣服而已。

所以我能理解美國的亞裔種族在長期與美國白人的這種互動中,他們內心所秉持的那種脆弱和敏感,這是有原因的,甚至是有理由的。

在他們眼中,我們無非就是一件旗袍。

而這種原因和理由,確實也應該漂洋過海回到我們的文化本土,讓一部分國人清醒清醒。這些容易激動的國人,一看到老外把唐裝旗袍穿上身,或者看京劇崑曲民樂啥的去國外巡演了幾場,就看就自以為中華文明已經走向世界,甚至恨不能將其視為大國的「文化輸出」。

事實上,所謂文化輸出絕不僅僅是輸出幾件旗袍或是幾場表演/展覽。這些層面的文化交流顯然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我們千萬不要過度的自我陶醉,不要覺得外國人看了你的展覽,你的演出,鼓了掌或者歡呼雀躍,就意味著我們的文化已經飄洋出海了。

實際上,我想絕大多數外國人也只是出於對異域文化的好奇,看到我們的川劇變臉,京劇武術,跟他們看一場自己的馬戲雜耍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當我們看到外國人喜歡把旗袍穿上身的時候,我們是可以感到高興,但我們沒必要過度的驕傲,畢竟這算不上是什麼文化的輸出。

真正要實現文化層面的輸出,我想,一是綜合國力的提高,引發全世界的關注,甚至讓人產生主動向我們學習的內驅力。

二來,我們要跳出老祖宗那些壓箱底壓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創造出屬於這個時代的中國的文化作品,文化符號,就像韓國有韓流,日本有動漫一樣。而不是那些連我們中國人自己都日漸疏離、束之高閣的老古董。我想,只有這種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文化利器,才能夠構建起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

GIF

5

對了,最後,借在這篇文章中講到的「文化挪用」這個概念,我想說一說對我們自身文化的啟發和反思。

這個概念前面講了,指的是在人口上有優勢的主流文化,對於少數族裔文化的一種膚淺的碎片化的借用,實質上反倒是對原有文化的不尊重。這不禁讓我想到這幾年中國比較盛行的一類新民歌,有些時候我會把它稱其為「偽民歌」。(我當然不是反對所有新民歌,而專指那一類假民歌之名,把低俗包裝成高雅的「」偽裝者。)

因為我覺得這些歌曲不過就是討巧的、碎片化地用了一些民族或者地域的文化符號,本質上其實還是一些格調不高的神曲。

像是一說到藏族風情,歌詞里就一定會出現格桑花;一唱蒙古風情,就一定會出現草原、羊群和氈房。但在我看來,雖然你的歌詞里寫的是套馬竿,但你心心念念的畢竟還是那個漢子嘛。

這樣的偽民歌,我覺得從長遠看,不是弘揚,反而是把民族文化庸俗化、膚淺化。

總之,關於對文化尊重的認識,美國人顯然還在路上,我們又何嘗不是?

編輯 | Shannbo & Dorot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下林伯虎 的精彩文章:

這首詩,她唱得比他念得好

TAG:在下林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