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河間還是獻縣?

是河間還是獻縣?

河間十字街10

應該是在前年了,滄州某媒介於網上公布了一幀圖片(如圖),說明文字大意是講,抗戰後期八路軍攻佔獻縣縣城,戰士在崗樓上升起國旗,不遠處法式風格的樓房,為獻縣天主教堂雲。

(八路軍解放河間城)

開始並未多想,只是讚歎圖片的珍貴,但不久獻縣有網友發文指出,此場景不會出現在獻縣,從任何角度分析,也找不到相匹配的對應物,尤其是向東望去,房舍鱗次櫛比,明顯為一繁華城鎮,而直至今天,獻縣天主教堂的東面,仍為田野村莊。所以,圖片的說明文字,顯然張冠李戴了。那麼,不是獻縣,是哪裡呢?事情發展到這一骨節兒,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打開圖片仔細觀察,方才發現太熟悉了。此應為河間西大街天主教堂北院,確鑿無疑。

河間府城天主教堂始建於1861年清朝咸豐年間,這年夏天,法籍神甫郎懷仁與河間景知府及耿知縣接洽,用「永租」的方式,得到了河間城內西大街一個叫大倉的地方,共有地十畝零八分三厘五毫五絲十忽。從此,天主教堂的鐘聲開始響亮在古老的河間府城。不過,天主堂大興土木,是在1922年,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成街南街北兩座教堂,蓋法式樓群房舍數十幢,圖片上的建築,即西大街北側天主堂靠北的部分,當時應是修道院,為一處相對獨立的院落。圖片中持槍戰士面對的,方位正南,是一幢二屋樓房,另有單獨的樓梯通往地下室。下方露出屋脊的,是一排單層法式建築,方位正北。日偽時期,此為偽縣公署,建國後,為河間縣人委會(縣政府)的一部分。

(清朝末年修建的河間天主堂禮拜大堂,即第一幅圖片中遠處的哥特式建築。鐘樓部分1958年前後拆除,其餘部分1995年前後扒毀。)

這一組建築,2003年我在文保所工作期間,曾兩次申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測量和文字內容都是我親自組織的。遺憾的是,兩次申報材料遞上後,被市裡的主管領導兩次疏忽丟忘,未獲批准,以致失去法律保護依據,直至2010年前後被轟然拆毀,令人痛惜。

圖片拍攝時間,應在1945年5月9日至5月14日幾天之內。當年四月,冀中軍區下達了對敵展開春夏攻勢的指示,進入五月,河間鄉下日偽據點相繼攻克,5月4日,對河間縣城完成合圍。這時的河間城內,已無日本軍隊,只剩幾個日軍顧問等少量日人,偽軍除偽縣公署和偽警察局殘餘軍政人員外,較有戰鬥力的僅存偽保安聯隊第一大隊及第二大隊的兩個中隊,共約五百餘人。我方參與圍攻的,有冀中三十二區隊、任河大支隊、河間縣支隊、獻縣支隊、肅寧縣支隊及河間縣部分區小隊等數千人。面對強大的軍事壓力,敵偽慌作一團,偽縣公署日本顧問魚石、日合作社社長菊地,與偽縣長王慕廷、副聯隊長郭月庭密謀,決定撤往滄州。5月9日凌晨,部分日偽軍慌不擇路,在偽保安聯隊第一大隊長邊德民率眾掩護下,從南角樓城牆處悄悄出城,經朱家村、狄庄向東逃竄,一路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5月9日拂曉,我軍攻入城內,佔領偽縣政府,即原天主教堂北院(如圖),俘獲偽大隊長及以下偽軍數百人,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和堆積如山的各種物資,僅糧食即有500萬斤,棉花10萬斤。城內的二十四座碉堡崗樓,全部被我軍控制。圖片中持槍戰士腳蹬的大碉堡,應是中心崗樓,後來這裡成了河間縣公安局的看守所。

(1945年5月9日,我軍佔領偽河間縣政府,即原天主堂北院。)

1945年5月14日,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經果子窪進入河間城,視察了教堂、劇院等地,並出席了慶祝河間解放大會。據此我們分析,持槍戰士站在大崗樓上威風凜凜的珍貴圖片,應是5月9日河間解放至5月14慶祝解放大會這幾日之內拍攝。

圖文版權所有 歡迎關注推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間李泗 的精彩文章:

意在塵外秦玉才

TAG:河間李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