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的歷史溯源及發展,中國油畫民族化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中國油畫的歷史溯源及發展 從源頭看,中國的油畫最早出現在棺槨器具之中,據周禮、漢書等文獻所記,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已有用「油」繪畫的歷史。不過當時的「油畫」和今天意義上西方的油畫無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嚴格意義上的西方油畫傳入我國最早是伴隨著西方傳教士在華活動而展開的。
據記載,大約在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來華傳教士羅明堅隨行帶來一批聖像油畫,這也是我國有關油畫作品的最早記載。此後,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的頻率不斷增多,油畫這一美術形式在我國的影響和傳播得以進一步擴大。不過由於當時畫工地位低微,學習西洋油畫的人並不太多,加之他們大都沒有受過西方的教育,因此對西方繪畫也缺乏系統的學習和深邃的理解,因而當時的油畫藝術水準不是太高。
自新中國成立後,縱觀中國油畫創作的發展路徑,對油畫民族化這一問題的不斷探討與反思也是伴隨始終的。儘管這其中既有支持的聲音,同時又有質疑的聲音,但對油畫民族化的爭論與實踐仍將會伴隨中國油畫創作的發展而進行下去。而本文正是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反思與總結的結果。
油畫民族化是否有必要,關於這一問題,目前美術界的爭論似乎還沒有達成一致。從已有研究看,多數研究成果還是對此持贊成態度的。就其理由來說,油畫創作這一藝術形式自傳入我國以來就不斷吸取民族性的元素,因此多數學者認為民族化是外來藝術形式本土化發展的客觀現象。並且在今天軟實力競爭呈現激烈態勢的時代,民族化發展也是包括油畫創作在內的各種藝術形式提升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油畫民族化也是中國油畫藝術發展的價值目標導向,是展現民族特質的重要體現。此外,油畫民族化的發展也促使創作者更加註重對傳統文化及精神內核的挖掘,不斷吸收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使油畫的創作發展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這一方面既有利於油畫藝術的發展,同時也使得我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從上述這些角度來說,目前多數美術學者及油畫創作者對「油畫民族化」這一問題還是支持的。
油畫民族化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如前所述,儘管油畫民族化發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必要性,但從實踐來看,當前中國油畫的民族化歷程同樣也面臨一些困境和問題。而這主要表現在「民族化」的含義模糊。就像前文批評「油畫民族化」的聲音所說的那樣,儘管當前很多藝術評論家都在倡導所謂的「民族化」,但對於什麼是民族化、怎樣民族化等問題事實上業界卻並未有一致性看法。有人認為「油畫民族化」就是「中國化」、「本土化」,還有人認為「民族化」是油畫創作的戰略導向。當然也有部分評論者認為加入了傳統元素的油畫作品就是「民族化」的作品,等等。
對油畫民族化發展的理性思考,油畫民族化同時也要兼容並蓄。在開放的時代下,各種藝術形式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並在此基礎上獲得同時的發展與提升。因此,我們在提倡「油畫民族化」的同時也必須做到「油畫兼容並蓄」,既要吸收我國傳統藝術中的有益成分,同時也要吸收借鑒西方油畫創作的先進經驗。
以民族化為基礎推進油畫創作的和諧發展。「油畫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不宜過分解讀,更不應該對此進行曲解。我們應倡導科學合理的油畫創作發展路徑。而所謂的以民族化為基礎推進油畫創作的和諧發展,就是要求油畫作品回歸到自身應具有的感情要素和精神內核,以飽滿的熱情歌頌時代、歌頌生活、歌頌民族旋律,充分表達畫作者對民族精神的積極領悟,並通過油畫作品的藝術張力將其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油畫民族化也不是要達到「整齊劃一」,而是以民族化為基礎的多元化發展,在展現西方油畫技法的同時結合不同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意蘊豐富的作品來,從而達到中國油畫創作百花齊放的目的。
「油畫民族化」應注重文化的傳承。任何藝術形式都極少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經歷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傳承,才形式今天多種多樣但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藝術世界。這一點對於我國的油畫創作發展來說也同樣如此。如前所述,我國的油畫起源與西方油畫有著密切聯繫,與此同時,油畫在我國的創作和發展又同時融入了相當多的民族風格。因此,從傳承上說,中國油畫的民族化並非是一個要割斷與前面的聯繫而獨立發展的過程,相反,它應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的過程中薪火相傳的過程。
綜上,對於油畫民族化的討論自始至終將伴隨中國油畫的創作發展過程而繼續下去。事實上,民族化正是油畫藝術發展的一種構成途徑,但對此我們同時也要理性看待。在今天的時代藝術背景下,在強調油畫民族化的同時我們也應本著兼容並蓄的態度,充分吸收借鑒我國傳統藝術以及西方油畫藝術的精華,這樣才能推動中國油畫創作邁上新高度。


※論審美教育在油畫教育中的重要性,世界上最具審美價值的油畫欣賞
※探討油畫大師的繪畫技法,世界油畫大師筆下風華絕代的美女欣賞!
TAG:文化的的哪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