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行的記憶六:黃南的唐卡
青海黃南州同仁縣,藏語稱為「熱貢」,意為「金色的谷地」,夢想成真之地,是譽滿中外的「熱貢藝術」的發祥地,著名的藏族畫家之鄉,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國家級歷史名城。「熱貢藝術」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藝術完美結合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藏傳佛教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大體始於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繪畫、堆綉、雕塑、建築、圖案等,其技法既繼承了藏族佛教傳統創作手法,又融匯了漢族繪畫和其它地方的民間藝術,成為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葩,在國內乃至世界文化領域中具有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
唐卡是藏族繪畫的一種獨特形式,唐卡與堆綉和銅雕一起作為熱貢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先後兩次去黃南州,對唐卡的製作工藝有了一些基本了解。唐卡的主要特點為:屬於傳統的工筆畫。是用細緻、逼真的筆法對描繪對象進行精雕細刻繪製,使對象在直觀狀態下更加生動真實充滿韻味。
第一次近距離了解唐卡是2008年,在同行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吳屯下寺邊上著名的唐卡製作大師家裡,不大的一間房子,掛滿了大大小小的唐卡,艷麗的色彩、精工的製作,無不感慨大師的精巧的功力。聽完介紹,才知唐卡的繪製十分不易,至少經過四道工序:一是刷布,在畫布上塗上白色塗料,以便於著色和固色;二是打草稿,用鉛筆將要畫的內容先畫在畫布上;三是上色,用松石,珊瑚等搗碎的顏料按深淺不同畫上去;最後一道工序是描金,在各種顏色當中用金箔隔開,以使人物更生動,更豐滿,更加富麗堂皇。一幅一米左右上好的唐卡要用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在吾屯鎮,家家有畫師,戶戶畫唐卡是這裡的傳統。唐卡也成為當地藏民的主要收入。藏區和安多藏區絕大多數寺院的壁畫和塑像都出自吾屯藝人之手。
再次感受唐卡藝術的魅力是在2011年,又到黃南,來到著名的熱貢畫院,熱貢畫院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娘本先生創建於2006年,展廳分為三層,底層為畫師和學生宿舍、接待室,二層為展示廳,三層為熱貢地區國家級工藝美術作品展示廳和培訓室。二樓展示廳里擺放著繪製唐卡用的顏料和工具,唐卡顏料全部取自天然石材,藍銅超然世外的青,胭脂玫瑰般的紅,珍珠溫潤含蓄的白,金粉如太陽般閃爍著高貴,銀粉像月亮一樣閃爍著冷艷….。一幅好的唐卡一般由30多種顏色繪成,其中白、黃、紅、藍是最常見的4中基色,在專業的唐卡畫師那裡,有的畫師也會把常用的綠色作為基本色。他們被稱作白、石黃、藏青和石綠。唐卡繪製極為複雜,要求也極為嚴格,每一幅唐卡的繪製,都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規範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千百年來經不斷改良完善,已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工藝程序。
畫院里展出的唐卡無論是從色彩、內容還是工藝上都精美絕倫。看了畫院展出的唐卡,只有用嘆為觀止表達我的感受。繪畫的精細、色彩的和諧、內容的豐富,一般繪畫難以企及。人物的刻畫精細到用放大鏡去看,清晰可見一根一根的睫毛。因過年期間,畫院的畫師都還沒上班,只有一位值班的人陪我們參觀,展廳里的唐卡均為精品,不讓拍照。精美的唐卡雖然沒有拍上,但能夠看到這麼精美的藝術傑作,也不失遺憾。看到牆上掛起的唐卡,對這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有種崇高的意念。
在黃南州,賣唐卡的店很多。轉悠到一家唐卡店,主人很熱情,端上早餐邀請我一起用餐。在冬日裡,一杯熱騰騰的清茶,拉近了主人和客人之間的距離。寒暄中得知,這家男主人和他女兒南錯都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師,平時就在店裡畫唐卡。用完早餐,男主人還給講解了還未完工的一幅唐卡的內容和製作工藝。因著去了熱貢藝術畫院,對唐卡藝術的精美有了一定的認知,對如何區分唐卡的品相也有了些了解。
西藏及周邊藏區許多寺院的唐卡都出自於黃南,黃南州因而被稱為熱貢藝術之鄉。青海黃南的唐卡藝術,用最自然的色彩渲染著佛國世界,它使用不褪變的色彩,就像畫師與唐卡中的神佛永恆的約定一樣,畫在唐卡上的每一筆都決絕、永恆。
青海黃南,有時間的話值得一去。


TAG:漠北二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