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雷戰士遭遇老山詭雷,「拆彈部隊」奮戰死亡地帶
5月7日,雲南麻栗坡縣天保口岸4號洞雷場,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大隊舉行儀式,將經過徹底清理的6萬多平方米土地移交地方。經過近5個月奮戰,勇士們安全清理了4號洞雷場,累計排除地雷、爆炸物8200餘枚,金屬殘片約7噸,昔日「死亡地帶」從此安全。(黃巧)
一名士官正屏息處理手榴彈和壓發雷組合的詭雷。詭雷是通過偽裝、誘惑、欺騙等方式引爆,從而達到防禦和反排除目的的特殊地雷。戰爭中,詭雷是交戰雙方智慧的較量,戰後排除詭雷則是對排雷勇士智慧、技術和精神的考驗。有的詭雷,將兩個地雷重疊埋設,上面的地雷暗藏拉火線,連著下面地雷的拉發引信。排雷時如冒然提起上面地雷,便會拉爆下面地雷。這位戰士處理的詭雷原理與此相似,排雷時如拉起地雷,就可能拉爆手榴彈。反之亦然。
發生於1979年至1989年的邊境十年戰事,交戰雙方在邊境地區埋設和遺留了大量地雷和爆炸物,雷患影響邊民生產生活。中越邊境新一輪掃雷行動,從去年11月27日開啟動。任務是掃除廣西、雲南14個縣市的121處雷場計60多平方公里雷區。這些最後遺留的雷場,多數在山高坡陡、植被茂密的山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其中又以老山地區最為複雜、最為嚴重。
4號洞雷場位於麻栗坡縣天保口岸,老山、八里河東山之間的峽谷中部,距邊民生活區很近。這是參戰老兵們十分熟悉的地方,當年作戰,該地系老山、八里河東山防禦體系的前沿重要支撐,故而地雷和爆炸物交織混埋,密度之大、種類之多,是雲南段雷場之最,給排雷帶來很大困難和危險。
掃雷大隊官兵設立隔離區,擺放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其中既有各類防步兵地雷,也有炮彈、手榴彈、子彈、炸藥等。
掃雷隊戰士正在剪連接炮彈的引線。和影視劇中的排雷專家冒險剪紅藍電線不同,戰士們剪的是埋了幾十年的引線,是否會觸發引信很難準確預判。他們是真實的「拆彈部隊」,是真正的勇士!
幾十年來,埋設在土中的爆炸物,被植物根莖纏繞,給排雷帶來困難,需要十分小心,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排雷進度。
這一雷場密度高,遍布「雷窩」「炸彈窩」,區域內還有很多戰爭中留下的金屬殘片,再先進的掃雷儀也派不上用場,只能通過人工方式排雷。致敬,默默奉獻的掃雷勇士!


※駐日美軍戰機穿過風車縫隙:這是調戲島國還是實戰化訓練
※淞滬抗戰,陳紹寬領導的海軍為何一炮未發?揭秘背後三大疑團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