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皈依三寶、受持戒律可以免墮三惡趣苦?
藥師經札記八十二
皆仁法師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余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這段經中所說的是第四種免難。
如果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從皈依三寶的那一刻起,直至這一期的生命終結為止,不事奉或者信仰其他的天魔外道,一念至誠,皈依佛、法、僧三寶。
修學佛法的起點是皈依三寶,一旦皈依了三寶,就不再皈依邪惡鬼神以及其他各種宗教。
所以皈依是一件隆重而慎重的事情,一旦決定了,那就專一到底。如果三心二意,今天別人說這個宗教好,就去親近;改天別人說別的宗教好,他又改信別的。這樣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何時才是了期?
皈依三寶,首要的條件是信心,而信心則建立在對佛法足夠的了解上。
當你知道佛法是你出離這個無常世間的唯一道路時,你就會堅定不移地走上趣向成佛之路,無暇他顧。
而當你對這個世間還抱有幻想,覺得這個世間如此可愛,還願意沉溺在無休止的輪迴中的話,那其他的慾望還在牽引著你,只要別人輕輕勸說,你就動搖了。
所以,皈依三寶是修學佛法的初階入門,想要真正踏入佛法的門檻,還要從三皈開始。
受持禁戒是指受持佛陀所制定種種的戒法。《華嚴經》中曾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凈戒。若能具足持凈戒,一切如來所讚歎。」由此可知,戒是無上菩提之本,也是前往解脫彼岸的渡船,所以佛弟子要受持戒法。
五戒,指的是居士五戒;十戒指的是沙彌十戒;「菩薩四百戒」:以常見的菩薩戒本為例,《梵網經菩薩戒本》中說的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瑜伽虛空藏菩薩戒本》中講,四重戒、四十三輕戒,依照六度來安立四十三輕戒;《優婆塞戒經》則是六條重戒、二十八條輕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五百戒,比丘尼如依四分律,則受持三百四十八條戒法。
【於所受中,或有毀犯】
這是說,如果修行者因為過去生的業力或今生現起的煩惱因緣故,對戒法有所毀犯,生起恐怖之心,害怕自己會墮到三惡道之中去。如果修行者能夠專心地持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並且恭敬供養藥師佛,心與佛相應,那就必定不會下墮到三惡趣中。


※為什麼說以善心、善行修持佛法,才能得到相應?
※韓愈的學佛心路,你是否聽說過?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