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鼎立時期,最軟弱和受權力制約的皇帝,最後竟成了昏君!

三國鼎立時期,最軟弱和受權力制約的皇帝,最後竟成了昏君!

(千載夢史·品論三國·第5期)

(文/飛馳的蝸牛 插圖/飛馳的蝸牛 本文為獨家原創作品,禁止搬運洗稿等行為)

三國爭霸,群雄並起,一時間天下風雲突變,各路英雄輩出,真的是應了那句亂世出英雄的老話。當然此時的世間也是塗炭生靈、人們也過著流連失所的生活。有些人稱雄爭霸是為了奪得一方城池和疆土,有些人則是為了青留史冊。當然也有人是為了統一天下,讓人們不在顛破流離,讓亂世不再繼續,讓社會穩定下來,像這樣的志向才配在三國中壯大留存下去。

說到三國時期,自然指的是魏蜀吳三國,魏為曹操,蜀漢為劉備,東吳為孫權。然而曹操則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梟雄,雖然三國演義醜化了曹操,但是歷史上真正的曹操是著名的政治軍事家,他懷著一顆統一天下的心,同時在曹操統治範圍內,人們過著安穩的生活,這才真的是天下歸心的局面。另外劉備則是漢室正統,一開始起兵就懷著掃除漢賊,中興漢室的報復,正因為劉備的背景和仁義之舉,受到各方的支持,尤其劉備的愛民之心,也是讓天下人為之傾倒。但是自劉備建立蜀國,尤其是在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的遺志,連年舉兵伐曹,也造成蜀國國內虧空,人民生活疾苦的日子。

最後說到孫權,可以說孫權是這三個人中最低調的一個,一方面孫權的疆土是其父孫堅和其兄長孫策留下來的,並不像曹操和劉備一樣是多年征戰打下的城池。另外孫權也並不像曹操劉備一樣堪稱當世英雄,更多的孫權更會的是善用權謀。還有東吳之地屬於水鄉,易守難攻,曹軍和蜀軍的悍將都不擅長水戰,這也為東吳增加了一層屏障。但是孫權和曹操劉備最不相同之處便是軍權基本不在自己手上,一國軍權不在,當然說起話來就不那麼硬氣了,那這軍權在誰手上呢,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東吳有一軍職為大都督,這一職務掌管著江東幾十萬的軍隊,將士們在戰場上也是只聽命於大都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在江東體現的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孫權接管江東時的第一任大都督是周瑜,周瑜是孫策的好友,兩人還是連襟。可以說孫堅死後,整個江東是孫策和周瑜共同經營起來的。所有周瑜在東吳的聲望非常的高,軍中也只聽命於周瑜一人,就連當年孫策死時,都有人極力推薦周瑜接管江東。所以孫權雖說是江東之主,但是處處受到周公瑾的制約,尤其是軍政事務和戰略方針全由周公瑾一人說了算,孫權基本插不上手。時不時周瑜還給孫權撂挑子,孫權受難後,只能是委曲求全的向周瑜示好,因為有周瑜在三軍將士也不聽孫權指揮,真是可憐至極啊。

周瑜死後,三軍無主,孫權又無能力掌管起整個軍隊,後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魯肅是江東文官,其實魯肅掌管江東軍隊讓孫權很是省心,魯肅戰略只有一條,維護好孫劉兩家聯盟共拒北方曹操,這也跟孫權的政見一致。當然魯肅為維護孫劉兩家聯盟也算是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魯肅之後是呂蒙做了東吳大都督一職,呂蒙本是周瑜身邊一武將,一直待在周瑜身邊學習,當然風格自然是有周瑜的成分。呂蒙上任後一直把收回荊州作為自己的一使命,當然他也完整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呂蒙也太過自大,屬於無腦將軍,他千不該斬殺關羽,直接讓孫劉聯盟瓦解,同時也讓孫權替他背上了黑鍋。孫權氣憤之下罷了呂蒙的軍職,並秘密處死。在小編看來孫權的做法才真的是讓自己把這黑鍋給背上了,沒了殺人兇手,蜀國自然只能把賬都算在你孫權的頭上了。呂蒙死後,便是陸遜做了這一職位,為的是抵禦蜀軍來犯,最後硬是一把大火燒毀了劉備八十幾萬大軍,也將劉備困死在白帝城。

也許這些結果都不是孫權想要看到的,但是他受到這些大都督的制約太嚴重了,等到事發後,也許已經晚了。但是這又能怪誰呢,如果孫權有能力可以自己執掌江東水軍,還要這一職務什麼用呢。但不管怎樣孫權至此還算是個明君,最起碼懂得善用人才。可再後來孫權的做法可就算是個昏君了,尤其是在立儲上,善用權謀的孫權,竟然把計量用在了自己的兒子身上,搞得滿朝分立,黨爭分歧,子嗣相互殘殺。這樣的局面也註定了東吳後期的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中華上下五千年:官渡大戰,孫策佔據江東
三國演義——劉備究竟輸在哪?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