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重返未來」中,民樂「遇上」踢踏舞

在「重返未來」中,民樂「遇上」踢踏舞

美國踢踏舞大師Max Pollak(中)與中國當代音樂先鋒藝術家一起錄製新專輯。主辦方供圖

5月7日晚,由「名無虛三重奏」(中國當代音樂先鋒藝術家徐鳳霞、閔小芬和吳巍)及美國踢踏舞大師Max Pollak組成的「名舞虛」,在北京新樂府錄音棚內開始了「國樂復興計劃」中第五張專輯《重返未來》的錄製。

著名音樂人、音樂製作人、十三月文化創始人盧中強,有沐音樂創始人、跨界國樂藝術潮團「一奏器樂派」創始人朱金泰,在錄製現場圍繞著「民樂創新」話題進行了探討。

新專輯

區別即興演奏,加入爵士電子元素

「名無虛三重奏」向來以默契十足的即興演奏受到樂界關注,而此次專輯的製作總監陳偉倫介紹說,這張專輯在以往的基礎上加入不少創新元素:「一是Max帶來了一些新的爵士舞蹈肢體語言。二是會有一些電子音樂的加入。三是這次是一個錄音室作品,與以往純即興的舞台作品有所不同。」

專輯取名《重返未來》,意在表示藝術的非線性時間,在現場,「名舞虛」幾位藝術家用古老的中國民族樂器,跨越時間、地域,融合先鋒的音樂想法,用音樂的語彙去重新認知歷史、感受未來。同時,陳偉倫和「名舞虛」也一致認為,當下民樂創新的路非常狹窄,「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既不知道傳統的演奏是什麼,也不知道民族的音樂和傳統文化走向哪裡,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我們非常希望讓大家去了解傳統是什麼、傳統創新是什麼,這也是這張專輯想要表達的一個核心內容。」

提及傳統的繼承與創新,「一奏器樂派」創始人朱金泰也表達了自己的理念:「作為音樂人,學習以前的文化精神是我的責任,而我也應該去把它轉變成更符合當下需要的民族音樂,保留民樂的精髓,用現在的方式重新說出來。」

國樂復興計劃

學民樂的人很多,年輕聽眾對民樂有訴求

「國樂復興計劃」是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十三月文化聯合「一奏器樂派」共同發起的全新項目,這個項目集結了大量蜚聲海外的民樂藝術家——如為好萊塢夢工場專職配錄中國民樂的汪洪、斬獲德國爵士大獎的三位中國當代音樂先鋒藝術家徐鳳霞、閔小芬和吳巍組成的「名無虛」,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應邀演奏中國音樂的果敢,以及成立新一代跨界國樂藝術潮團「一奏器樂派」的朱金泰等人,共同製作10張專輯。

在原有戲曲跨界的基礎上,「國樂復興計劃」旨在轉向中國民樂的開發與更多音樂元素的融入,本著保護、扶持、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改變民樂生態的傳播困境,開發「新派民樂」時代新作的理念,將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與當代國際理念相結合。

作為「國樂復興計劃」的發起方之一,十三月文化創始人盧中強非常看好現在年輕人對於純音樂和民樂的訴求:「現在許多人特別想用最快的方式改變自己『音樂小白』的局面。在中國,學習民樂的人數量還是非常多的。在播放軟體上,純音樂的數據也越來越高。所以我覺得人們對民樂是有一個更縱深的審美訴求在裡面的。」

采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 實習生 徐美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北京森林文化節開幕15個森林公園將舉行百場活動
《北京女子圖鑑》:這個城市裡,並沒有你必須如此仰望的東西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