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麼努力是為了遇見你嗎?

When We Were Young
25
Adele
00:00/04:51
今天來說說我的戀愛觀。
二十多歲的人,似乎都到了一個很尷尬的時間節點。以前從不考慮的事情,現在都要把他們提上日程了,比如擇偶,比如謀生,比如人脈。我一直覺得人生不應該被定義,沒有那麼多的規則要挾持我去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就像我今天想說的,戀愛不戀愛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榮登大雅之堂去被討論,或者隱藏在黑暗之處竊語。
之前看過一本叫做《單身社會》的書,裡面的觀點我很贊同。因為各種社會因素,導致現代人越來越傾向於獨自生活,也不覺得人生缺了另一半就會怎麼樣。當然,人生的幸福是建立在人際交往這一點我不反對,人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是一座永恆的孤島,這座孤島必定會發出自己的光亮,吸引另一個光源惺惺相惜。但這樣一件本來很自然的事情,卻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人的焦慮。往日一同宣稱「單身萬歲」的好友開始找到溫暖的臂膀,開始享受這一份來之不易的甜蜜。而我,當然會自慚形穢。說實話這種感受跟那種別人的成績比我高還要糟。為什麼有些女孩會那麼幸運,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地變得優秀也沒遇見他。這是我經常會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所以,看到這裡,你會發現,我真的是一個很糾結的人,一方面,昭告天下我不需要男人,另一方面,也會羨慕別人的幸福,也會渴望有個人待我如珍寶。但是一個人的生活就真的這麼卑微嗎?沒有另一個人就活不下去嗎?
我想說的是,一個人的生活可以很精彩,很自由。而偶然的狗糧暴擊只是轉瞬,及時調整過來就會相安無事。而這種調節能力是很重要的品質,是一種「夫唯不爭,則萬物莫能與之爭」的洒脫。真愛本來就很難找到,有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找到與自己心裡缺口最契合的那個形狀。
而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人生而孤獨,無論我們怎樣竭盡全力去克服孤獨,孤獨依然如影隨形。沒有人能真的陪伴你到永遠,用莎翁的話說,在人生這個舞台上,有人上場,有人退場。在孑然一身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很多人會說,要變得更優秀,那麼就會遇見那個同樣優秀的ta了,然而這種觀點本身就是卑微的。我們把所有的努力和堅持歸結為一點,那就是去配上ta。我想說的是,要變得更加優秀,遇見更好的那個自己。
按前一種觀點來看,當你節食運動瘦二十斤,當你為了跟他能有共同話題而去聽他喜歡的歌,去看他喜歡的書,去玩他玩的遊戲,當你終於能夠站在跟他同樣的位置時,結果依然不是確定的,他有可能依然,不喜歡你。那這個時候,是不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挫敗感會把你吞噬?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得不到幸福?所以這一種想法帶來的結果充滿著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充滿著失望或絕望。
而當我們換一種思路,我這麼努力,從來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自己,而自己是可控的。我可以選擇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用變得虛偽,不用去可以討好別人,在自己的世界裡踽踽獨行倒也自在。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如靜下來,問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大多數人,想要的其實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與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而這一切是本來就存在的,不需要別人做出改變。就像那個人本來就喜歡你那樣。
當你孤獨的時候,請記住,這是人生的常態。學會與孤獨和解,這是人生的必經過程。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專註於自身的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只是為了自己而已。
更好的仙姑
一個有能量的公眾號
期待與你一起,
認真生活,
在有生之年一起,
遇見更好的自己。


TAG:更好的仙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