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死得最冤的一位皇帝,竟然被農民一鋤頭打死

歷史上死得最冤的一位皇帝,竟然被農民一鋤頭打死

大順快遞公司老總闖王掠奪農民工血汗糧,被宿松匯口農民工一鋤頭給活活打死。這個事件也直接導致大順這家快遞龍頭上市公司的破產,最後被證券公司清盤退市。

大順快遞公司老總闖王李自成,創業初期,從大明王朝的一個小小驛卒(相當於今天的快遞員),成長為創業闖將。到創立大順快遞公司,短短几年時間,李自成把大順快遞公司帶上了行業的龍頭。可是一念之差,竟然讓這個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在小河溝里翻船。由於供給側出現問題,資金鏈斷裂,闖王李自成打起了農民工血汗糧的主意,拖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最後被宿松匯口討薪農民工李筠庵一鋤頭給活活打死。大順快遞公司到底遇到了什麼難關,為什麼會讓這一家靠農民工起家的企業老總打起農民工的血汗糧主意呢?這話還得從甲申年講起。

甲申年,大順快遞公司渡過黃河,成功在北京上市,坐上了行業的龍頭寶座,並敲響了大明王朝崇禎的喪鐘,吞併了大明王朝。一時間股價翻番,成為新時代的首富,成了人人敬仰的楷模。大街小巷都在傳頌闖王的創業故事,闖王來了不納糧傳為美談。農民工也著實為有這樣一個帶領大家發家致富的新領導高興和鼓舞。人人爭著當驛卒,人人搶著跑快遞。一時間,大街小巷的快遞創業小將們,個個奮勇向前。可是好景不常,闖王李自成自打坐上龍頭寶座後,對前朝官員利用完,盤剝下最後一點油水後,對他們趕盡殺絕。也是導致山海關站點經理吳三桂的反水主要原因,吳三桂聯合證券公司清盤人員多爾袞,把大順快遞公司內幕一點點打開。最終,闖王李自成和吳三桂在山海關一片石大戰,吳三桂體力不支,向多爾袞請降,引清兵入關。大順快遞公司力戰不敵,天公不作美,此時颳起大風,直吹大順公司大本營,疲憊交加的大順快遞公司被K.O了。自此大順快遞公司開始了亡命生涯。

乙酉年,大順快遞公司渡過長江,準備到南京重組上市。就在離南京幾百公里的宿松匯口桑落洲上,闖王李自成由於供給側出現問題,資金鏈斷裂,打起了農民工血汗糧的主意,拖欠農民工工資不給。這些農民工,四月就被左良玉的兵痞流氓公司劫掠了一遍,帶著農民工血汗錢跑路了。本沒有多少糧食的農民工,組成了農民工自衛隊,拿起了武器對抗大資本大鱷。五月,大順快遞公司到達桑家口,九江口(今天安徽省宿松縣匯口,洲頭沿江一帶),對當地居民又開始新一輪的洗劫,宿松匯口農民工李筠庵拿起鋤頭反擊,他拿起了手中的鋤頭,向闖王李自成砸下了這致命的一擊,最終闖王李自成倒在了宿松匯口桑落洲上。闖王一倒下,大順快遞公司迅速土崩瓦解,公司員工作鳥獸散,很股東都割肉跳揚子江。和宿松匯口一路之隔的黃梅劉佐,善士(慈善家)王時聘,收留了眾多破產的難婦上千人之多。當農民工李筠庵得知被打死的是大順快遞公司老總闖王李自成時,怕牽連鄉里,就舉族搬遷到了德化縣白鶴鄉(今天九江縣沙河街),李筠庵則上廬山東林寺出家為僧,法號山鐸,終成一代名宿---------真在禪師。真在兩字取自趙師俠的一首詞《柳稍青》中的一句「散發披襟,都忘身世,真在仙鄉」。趙師俠是宋太祖子燕王趙德昭七世孫,號坦庵,所以李筠庵才取了筠庵這個字,這點也可以看出李筠庵對趙師俠很是崇拜。李筠庵成為一代名僧後,寫了一部書《徑山滴乳集》,其在佛教界頗有聲望和影響力。

闖王李自成的大順快遞公司破產後,被阿濟格的公司接盤,然後重組,又在北京上市。阿濟格是追討闖王的最高司令,當初他帶著小弟鰲拜等八旗子弟,趕到九江口,當時情況複雜,地方混亂,一些闖王李自成的舊部下,依舊打著闖王的旗號,四處招兵買馬,闖王是生是死的消息,真真假假,就混雜其中。阿濟格招降了左夢庚等,押著袁繼咸就回京了。為此還被弟弟多爾袞狠狠批了一頓。阿濟格的機要秘書彭而述,於闖王李自成殞命三個月後,乙酉八月來到桑落洲整理文件,在此寫下了一首詩《中江阻風》「山魈雨泣楓香驛,鼉鼓雷鳴桑落洲」。由於戰場瞬息萬變,三個月後的桑落洲,被一場大洪水沖刷乾淨,李筠庵一族又舉族搬遷到了外地。這邊居民逃的逃,亡的亡,也沒有幾個敢留在當地。彭而述只是隱約查到了一些線索,於是在他的報告上這樣隱晦的寫了上面這幾句。楓香驛是宿松一個地名,距離長江六十多公里,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跟中江阻風不搭界。這裡是代指李自成,李自成做過驛卒。楓香驛自然不會鬼哭狼嚎,這是形容李自成在桑落洲大戰,被李筠庵農民工打得大敗的慘狀。鼉鼓,也就是揚子鱷皮做的鼓,是一種戰鼓。這種鼓規格很高,一般是皇帝用的儀仗。這也暗指當初桑落洲李自成與李筠庵的血戰。澤國銅符遼海使,這遼海使者就是英親王阿濟格。銅符吏,根據五代時期前蜀韋莊《九江逢盧員外》「陶潛豈是銅符吏,田鳳終為錦帳郎」。這裡的澤國指的是桑落洲,這個銅符吏也就是指一個地方的長官。史書鐵漢靖南侯,靖南侯就是黃得功,一個讓敵人為其樹碑立傳,讓敵人都對他五體投地的大將軍,也就是他抵抗住了左夢庚,挽救了南明的危亡。鐵漢一詞,說的是他,也是一句佛偈。《續傳燈錄》:「駙馬都尉李遵勖居士,汴州人。謁谷隱,問出家事。隱以崔趙公問徑山公案答之。公於言下大悟。作偈,曰:「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這裡的鐵漢就是指出家人。又據崔趙公的典故,崔趙公嘗問徑山曰:「弟子出家得否?」答曰:「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將相所為也。」,這位出家人正是徑山。李筠庵出家為僧後,成了一位禪師-----山鐸真在禪師,他還曾寫過一部書《徑山滴乳集》,徑山也是他的號。這裡的鐵漢,指的是李筠庵。史書指得是太史公司馬遷,曾登廬山以望九江桑落洲。從全詩中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明確指出了乙酉年這場大戰的發生地桑落洲,還道出了李筠庵打死李自成後,出家為僧的經過。

以下是記者在桑落洲戰場前線發回事件詳細的調查報道。

根據《清實錄》記載「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相當於清軍追剿闖王的總司令)等奏報、流賊李自成、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並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御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我兵亦分水陸兩路躡其後。追及於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口等七處」。而李自成就是在桑家口一戰中失去了消息,從此再也沒在歷史中消失,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也是子虛烏有,李自成再也沒有出現過,真的人間蒸發了。這七處地址中,只有一處地址查無實證---桑家口。在富池口和九江口之間,只有一個桑落洲。會不會是這個桑落洲呢?桑落洲又在什麼地方呢?

據清《一統志》記載「歸林灘,古桑落洲也」,這麼說,歸林灘就是古桑落洲了,(歸林灘在今安徽省宿松縣匯口鎮歸林村一帶,距九江20公里左右)。為什麼要在桑落洲上加一個古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桑落洲曾崩塌過。又據《九江府志》記載「明天啟三年(1623年),桑落洲岸崩十餘里,壞民居無數,遷移不定,民苦之」,桑落洲於明季年間,坍塌入江。徐騰芳明天啟三年(1623年)任九江同知,桑落洲奔潰,桑落洲岸崩十餘里,壞民居無數,遷移不定,民苦之。蘆課無出,議請崩者蠲,荒者減,州民德之。桑落洲坍塌成了一個大口子,當地居民就稱這缺口為桑家口,這就是桑家口的由來。桑落洲因洪水衝擊,或坍塌的地方都稱之為口。如今此地稱之為匯口,就是今天宿松縣匯口鎮。

李筠庵(1621-1672),別字筠庵,江州德化縣桑落李氏子也,生於大江之洲滸上(今天宿松縣匯口、洲頭沿江一帶),世有功於國,襲軍藉,有顯者。父母早亡。師輕財重義,任俠不羈,會闖獻蹂躪中原,國家東南俱倚左方二寧,南朝廷設七省經略,宜春袁公繼咸,開府於九江,招募天下勇健,乃授師為千人長。1645年四月,左良玉掠九江,把袁繼咸綁走。當晚船停在桑落洲附近,當夜就傳出左良玉吐血身亡的消息。左夢庚挾袁繼咸東下,九江城被焚,群龍無首。李筠庵就回鄉組織民團,保衛家鄉。當年五月,李自成兵至桑家口,與桑落鄉民發生爭鬥,李筠庵率民團趕到,一鋤頭把李自成擊斃。後來發現死者是李自成,怕牽連鄉里。就舉族搬遷到德化縣白鶴鄉(今天九江縣沙河街),他則上東林寺出家為僧,後成一代高僧----山鐸真在禪師,著有《徑山滴乳集》,在佛教界聲望頗高。其家族後裔比較著名的有清代兩廣總督李鴻賓。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相當於現在的快遞員)。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在桑落洲桑家口被李筠庵民團擊斃。

江殷道,生卒不詳,順治朝進士,康熙朝九江知府,湖北漢陽人(今天湖北武漢),他從小就耳讀目染,親身經歷左良玉,李自成之亂,對李自成死於誰手,再清楚不過。他在1673年《九江府志》中明確記載,李自成死於宿松農夫之手。江殷道,一個湖北人,不說李自成死於湖北人之手,也不說李自成死於江西人之手,卻說李自成死於宿松人之手。可見其不偏不倚。這裡需要說明解釋一下,桑落洲上,德化與宿松犬牙交錯,桑落洲大小事務,向來由九江府管轄。這也就無怪乎江殷道會在《九江府志》中多寫一筆宿松之事。後來高植就沒有在其《德化縣誌》錄入此事,只是他補充說明了一點,王時聘招安了數千名闖王的難婦。如果李自成不是被宿松農夫所殺,這黃梅縣劉佐怎麼會出現數千名的闖王難婦呢?他還在文中特地用了招安這個詞,如果一般難婦,直接遣散回家就可以了,招安一詞的意義可就大不同了。並且1673年,距離事件發生時,不過20多年,江殷道採訪時,很多當事人都在世,信息比較準確。

高植1755年,乾隆二十年《德化縣誌》記載,清軍追李自成,駐紮在黃梅縣劉佐鄉,王時聘招安闖王難婦數千人。

高植(1699—1765),字梯雲(一作梯月),號槐堂。湖州武康(今屬浙江德清)人。乾隆二年進士,歷官德興知縣、德化知縣、揚州清軍同知、江寧南捕通判等,為官廉正無私,人稱「槐堂司馬」。死後家無餘財,堪稱廉吏,備受世人讚譽。 乾隆十九年(1754)夏,高植以「卓異」擢升松江(今天上海市松江)同知。因《德化縣誌》未竟,遷延一年,次年秋天才置裝沿江東下。乾隆二十年(1755)孟夏,《(乾隆)德化縣誌》修成,歷時一年。董榕稱這部志書「編纂最為嚴簡,無他志假借之失,列傳尤稱詳確,遠不遺,近不濫,得史氏法,可與康德涵《武功志》、陸清獻《靈壽志》並稱善本矣」。雖不乏溢美之詞,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客觀的。

彭而述(1605~1665年),鄧州彭橋人。明崇幀十三年(1640年)舉進士。彭而述文武全才,曾任陽曲縣令。李自成破北京後,彭而述不願降清,從小道渡江南逃。後彭而述游京華,以學書為名拜訪尚書王鐸。經王鐸舉薦,清靖遠大將軍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任命彭而述為兩湖提學襝事,進參議。又經孔有德舉薦,管雲南左布政事、繼調廣西參政。在靖州,彭而述被包圍,不久永州失陷,彭而述被治罪免官。吳三桂征水西土司安坤,彭而述為其幕僚,出謀劃策。吳三桂用其策,打敗征水西土司安坤,任命彭而述為廣西右布政使,彭而述於康熙四年(1665年)秋病逝。

愛新覺羅·阿濟格(1605~165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爾袞,多鐸之胞兄,母為大妃阿巴亥。皇太極時期參加過攻打明朝邊境以及朝鮮的作戰;清軍入關時作為清軍前鋒隨多爾袞入關,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地位僅次於四大貝勒。又以靖遠大將軍自邊外入陝西、四川,屢敗李自成,殺死劉宗敏,俘獲宋獻策,帶鰲拜等八旗子弟追李自成於九江口,招降左夢庚。順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將軍督師征討姜鑲在大同的叛亂。順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攝政王多爾袞拒絕。多爾袞死後,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賜死。阿濟格能征善戰,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將領。但他卻是一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平西王此生最大的恥辱
李自成面對明朝,屢敗屢戰,但為何一被清朝打敗就滅亡了呢?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