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震!央行監管重拳直擊黃金!

巨震!央行監管重拳直擊黃金!

金融監管這雙「嚴手」已無處不在。

眼下,近百家互聯網黃金平台將面臨著整改的命運。

近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官網掛出了「央行互聯網黃金業務新規」文件,目前這一新規正在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中明晃晃地列出了5條經營禁令:

1、互聯網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黃金賬戶服務;

2、不得提供黃金清算、結算、交割等服務;

3、不得提供黃金產品的轉讓服務;

4、不得將代理的產品轉給其他機構進行二級或多級代理;

5、不得向風險承受能力不足的投資者銷售黃金產品。

乍一看這不是所有互聯網黃金產品都得死翹翹了?先別急著下結論,跟本君來一探究竟。

互聯網黃金理財到底長啥樣?

了解本君的看官一定知道,我一直強調黃金可以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種,可長期定投持有,對於如何投資黃金,我也聊了很多,尤其是方便的互聯網黃金:

但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本君一直強調:

在互聯網黃金平台上只建議購買黃金相關的產品,而其他的衍生理財並不建議購買。

不同於傳統貴金屬交易平台,互聯網黃金理財平台更加註重產品的開發包裝,由此衍生出了種類各異的產品,類似「P2P+O2O」的混血兒。

目前來看,互聯網黃金理財平台主要有以下三類產品,其中既有黃金產品,也有非黃金產品:

1、 活期理財產品

此類產品多與實時金價進行掛鉤,基本都屬於黃金產品。

例如支付寶的「存金寶」,由於其本質為基金產品,它與博時黃金關聯,對應底層資產為黃金ETF:博時黃金ETF聯接C。

而黃金錢包里的「流動金」和微眾銀行的「微眾金」他們都是投資的實物黃金,收益也來源金價波動。

另外,還有之前聊過的騰訊「微黃金」對應的是工商銀行的黃金理財。

2、 固定收益定期理財產品

顧名思義,投資人可以根據約定好的期限和年化收益率,到期收到投資款及所獲收益。

在多家互聯網黃金理財平台的固收產品詳情中,本君都沒有找到他們對其究竟如何「生息」的披露。

但在「黃金錢包」里,一款名為安心計劃30天的項目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可見其「生息」來源為債權,這類產品就明顯不屬於黃金產品。

3、浮動收益定期理財產品

這種定期理財中的浮動收益,主要由「歷史年化金息+金價波動收益」構成。

有職業操守的平台通常都會在項目介紹中提示風險,比如:平台不對金價漲跌負責,投資者自行承擔金價變動帶來的收益或損失。

所有產品必須回歸黃金本身

此次央媽在文件中所指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黃金賬戶服務」並非禁止開展業務,而是要求黃金賬戶開戶許可權、管理許可權回歸到有資質的金融機構,比如銀行以及交易所等。

而「互聯網平台可以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代銷」,所以各位暫時不用大驚小怪,總之央媽就是讓大家要回歸到黃金產品本身。

那麼要滿足啥條件呢?

「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應在各項風險可控的範圍內選擇互聯網機構,並對互聯網機構的資質負責。互聯網機構註冊資本應不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同時應具備熟悉黃金業務的工作人員。」

也就是說,回歸本質後,互聯網平台仍可以做代銷,但不同的是,各類產品開發需要在央行總行備案,且產品多樣性也將被壓縮。

平台等於變成了信息中介,或者說是承擔一些導流的作用,理財功能必然要被削弱,這也是為啥本君一直不建議在黃金平台上買理財產品的原因。

如何挑選靠譜的互聯網黃金產品?

任何行業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意義,而規則就是為了更好地控制風險。

眼下的互聯網黃金就猶如P2P網貸一樣,作為投資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

很多互聯網黃金理財平台運營情況鮮有披露,部分平台甚至高管、實際控制人不明,例如黃金BOSS等。

尤其注意規避那些以「黃金為名,發布實質為債權」的投資標的。

切記:任何承諾保本保息的黃金產品都不可信。

現階段來看,針對互聯網黃金監管只是在徵求意見環節,已經投資相關產品的看官還不必過於驚慌失措,按時下車即可。

還在觀望,準備上手投資的,可以等到監管落地,再選擇背景和實力相對不錯的互聯網黃金平台進行投資。

其實除了互聯網黃金,投資黃金還有很多其他渠道,比如黃金ETF、紙黃金等等,想進一步了解的看官可返回後台回復「黃金」獲取。

鑒於各位看官時常諮詢本君各色理財平台安全與否,從今以後本君會在每篇文末附上最新的各平台預警提示,助力各位看官完美「避雷」!

每日平台預警

↓點擊下列關鍵詞查看生財秘籍↓

遙祝 食用愉快~

-?支持本君請點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君說財 的精彩文章:

TAG:道君說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