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是看錯人了嗎?
文史
05-10
原標題: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是看錯人了嗎?
姜維,作為一名降將,而獲得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可以說與自身實力是分不開的,《三國志·蜀書·姜維傳》中記載了一段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諸葛亮為什麼精挑細選了姜維,恐怕還有更深層的意思,三分天下,魏最強,姜維去魏投蜀,諸葛亮形容其為「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這樣的做法使得姜維成為一個蜀漢忠臣的典型代表,再加上姜維自身的才幹,所以說姜維是匡扶漢室的最好人選。
再看一下姜維是否不堪一擊?
諸葛亮死後,姜維在238年—262年進行過十餘次北伐,在外有強敵,內有費禕限制,黃皓亂政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取得勝多負少的結果,實屬不易,也可以印證姜維的軍事實力
最後一戰,姜維死守劍閣,鍾會久攻不下,已經準備撤兵,要不是鄧艾奇襲,劉禪獻城,蜀國還不至於如此快的速度滅亡。
後世對於姜維的評價多是貶多褒少,認為他連年北伐,極大損耗了國力,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蜀國本就是三國中最為弱小的政權,諸葛亮死後,蜀國大將漸漸凋零,面對魏國的進攻幾乎已經沒有抵抗能力,如果不是姜維以守待攻不斷北伐,據魏於秦嶺一線,蜀國恐怕還撐不了這麼久。
所以說諸葛亮選擇姜維沒有錯,蜀國的滅亡,根本原因也不是姜維的責任,甚至可以說正是有了姜維的存在,蜀漢政權反而多延續了幾年。


※如果宋高宗堅持北伐,會恢復北宋的疆域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強大的秦始皇為什麼會死在巡遊途中?這裡告訴你真相
TAG:覃小懶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