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膠片,跨世紀的時代見證者

膠片,跨世紀的時代見證者

膠片攝影,是一門手藝活,相比於數碼攝影,更考驗人的專註度和耐心。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把膠片攝影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但對膠片的了解並不多。其實,其中包含的原理並不複雜。膠片,就是被銀鹽感光材料附著的塑料片,拍攝後的膠片要在暗房裡顯影定影后才能成像。在拍攝過程中,拍攝效果的好壞是一個未知數,其中還有許多變數影響著它,但最後滿心期待的人,總能獲得意料之外的驚喜。

·哈蘇(HASSELBLAD)503cw

「現在沒人有時間去弄膠捲兒,所謂的真正的膠片攝影,大部分不是用真的膠片機拍的,因為你們又耗費不了這個時間」。

一位主營數碼攝影的攝影師表明了對國內如今的攝影行業現狀的看法。現實的確如此,對於許多人來說,大部分的膠片記憶都埋藏在了抽屜最深處的跨世紀底片里。在數碼時代的大環境下,加之市場需求的驅動,膠片攝影已難以重回昔日的黃金時代。屬於膠片攝影的黃金時代,對於年輕群體來說,也只能在老一輩人的感慨中知悉。

·膠片(從左到右:柯達黑白底片、富士底片、柯達彩色底片)

20世紀八十年代,膠片攝影在百姓中快速普及。彼時正值我國改革開放時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在工作之餘,人們的娛樂生活更加豐富。膠片相機,便成為了記錄這些珍貴且美好瞬間的工具首選。

在那時,進口的柯達和富士膠片,和國產的樂凱膠片幾乎壟斷了二三十年國內的膠片市場。柯達的底片色彩濃郁,對紅色和黃色的表現力很強;而富士的底片拍出來的照片偏向日系小清新的風格。多種多樣的膠片,適應了人們拍攝的不同需求。

·底片

每逢節假日,照相館就會忙得不可開交。成群結隊的人拿著各自新鮮出爐的膠捲,問著相館老闆:

「兩天能曬出相片嗎?」

「一個星期過後再來拿,加快多交錢。」

老闆無奈地笑道。在照片拿到手之前,每個人心中都懷揣著時刻跳動的期待。領口應該擺正了吧?陽光是不是剛好灑在胸前寶藍色的領帶上呢?最後無論相片呈現出來的造型是自然的,還是彆扭的,都能滿足每個人心中的成就感

·曝光的底片

雖然膠片攝影的儀式感能給人帶來成就感,但是也免不了偶爾讓人沮喪的失誤。膠片要時刻小心地保存在暗盒裡,否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曝光。千禧年的初陽,孩子滿月時的每一個小動作,成年之日的喜極而泣,如果這些值得收藏的美好都在曝光的膠片里流失,那便是多年後回想起來都無法在心頭散去的遺憾

·國產膠片相機寶達(PROTAX)

在八九十年代,並不是每家每戶都負擔得起膠捲的費用。但是洗一張彩照相比買一卷膠片要便宜許多,分享膠片,便成為了促進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一卷膠片,可以定格和情人恩愛的瞬間,可以記錄和朋友嬉鬧時的歡愉,也可以留住家人團圓時的溫情。待膠片定影后,把底片剪下來送給對方,對方收到的不僅是一張簡單的底片,更是你我之間情感的見證

·膠片相機的內部構造

在今天,如果一行人一起拍合照,可能一會兒有人嫌把自己拍胖了,一會兒又有人覺得自己的表情不夠好看,要拍五六張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在不能即影即有的膠片攝影時代,無論每個人對自己有什麼要求,一次快門的按動,就已經定格住了那一秒最真實的自己。這種不加修飾的真實,卻是最值得留念的。多年後看到帶金色亮片的相冊里,那張過了膠的相片,還能笑著說:

「這張你閉眼睛了啊。」

·尼康ZOOM 400AF

2003年左右,第一代數碼相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攝影師的門檻,改變了人們對成像的意識和認知。不問出身,不問學歷。一位從事了攝影十幾年的攝影師回憶道:

「大概在2007年的下半年,估計是因為設置暗房浪費空間,學校里就不再教膠片攝影了。在這時,膠片攝影在學校里便絕掉了。後來我留校做助教,也會教一些135相機。135相機操作起來很單也很方便,但是如果你讓人學,就必須要專註。」

膠片的黃金時代,似乎由此便畫上了句號。

·瑪米亞(Mamiya) RZ67

雖然膠片攝影已不再是主流的攝影方式,但它自身擁有的優勢是不容忽視的。一是寬容度,很多數碼相機記錄的信息量都不如膠片相機的多。二是儀式感,即拍即影的數碼相機喪失了需要等待其沉澱的神秘感。三是膠片呈現的獨特韻味。比如135相機,用它拍出來的照片帶有紅暈的顏色,看著很舒服,顆粒感和懷舊感重。但如果把底片放大到120,它的畫質會更加細膩,呈現出的細節就會更多。

·沖洗膠片的機器

最近膠片似乎有了復興的趨勢。有攝影師專門成立膠片攝影工作室,也有更多攝影業餘愛好者接觸膠片。一款名叫gudak的APP大受歡迎,原因便在於它能夠拍攝出帶有膠片味道的照片,能夠一定程度滿足人們對膠片感、顆粒感的追求。這類軟體雖然可以模仿膠片畫質的獨特味道,但和真正的膠片攝影還是有著一定差距。要想復興膠片攝影,還是要靠攝影師帶動。

·採訪的one day 膠片攝影工作室

然而,並不是攝影師願意就能讓膠片重回黃金時代。膠片攝影所需要的成本,相比於數碼攝影,是不容小覷的。如果攝影師的拍攝技術不夠成熟,廢片率就會升高,這其中所要耗費的資金是很多攝影師無法接受的。如今市面上的中高端膠片機有限,當膠片機的某個零件出現故障時,維修的成本也較昂貴。總的來說,回歸膠片攝影的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基礎的攝影師。

?富士(FUJI)膠片相機

當然,對於膠片攝影的業餘愛好者來說,膠片攝影更像是一種娛樂和消遣方式。一部方便攜帶的傻瓜相機就能滿足自己對膠片感的追求。對於經歷過膠片轉數碼的時代的長輩來說,膠片攝影是一個不錯的攝影方式,但是數碼攝影的確更方便快捷。他們見證了攝影技術的變遷,感嘆時代的進步。如今我們在選擇出行方式時,大多數人會選擇高鐵而不是綠皮火車。老式皮椅、從鍋爐房裡冒出的熱氣,在擁擠的車廂里聽著的汽笛聲,這些何嘗不是令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我們所處的時代在發展,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化,沒有必要要求追求高效率的人和注重享受過程的人統一步伐。

膠片攝影是一門藝術,是一部分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是回歸原始與純真的代名詞。在膠片的黃金時代,膠片攝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或許只是一種攝影方式。但它見證和記錄了,一代人生活的變遷,承載了每一個無法修改且獨一無二的時刻。膠片攝影能否在數碼時代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問題在短期內無法回答,但不可否認的是:

它正在回歸群眾視野的路上。

圖/唐詩敏 吳佳燁

文/唐詩敏

責任編輯/陳嘉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青人 的精彩文章:

TAG:深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