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文 | 昱子



廣州傾盆大雨的那天,妹妹同學又生病了。

陪她去看病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擁擠的大廳。

濕漉漉的天氣。

男男女女抱著生病的孩子,或倒或睡,排列在候診室。

烏糟糟的房間里,爆發出一聲尖厲的叫聲:

「啊————」

一個四歲左右的男孩發出了只有孩子才擁有的呼嘯,聲音尖銳刺耳,令門診本就緊張的空氣更加地煩躁!

一個女人拽住男孩的胳膊,阻止他衝出候診室。

那個女人的胳膊上,還趴著一個一歲不到的幼兒,額前貼著退熱貼,暈暈沉沉地睡倒在媽媽的胸前。

哦,一個二胎媽媽。

老大奮力地往外沖,媽媽用勁地把他往回拽。

老大拗不過媽媽勁兒大,便開始驚聲尖叫,似乎叫聲可以幫他突破媽媽的封鎖線!

女人不停地示意老大,讓他別叫了,怕老大的尖叫吵醒懷中的老二,但四歲的男孩,就像活蹦亂跳的小雄鹿,有了些蠻力氣,又哪裡能輕易就範呢?

倆人扭來扭去,女人很快就顯出疲態。

她整個人往下墜,眼眶開始發紅……

終於,她一邊捂住老二的耳朵,一邊忍不住對老大怒吼道:

「你小聲點!!」

媽媽的聲音,不比孩子的尖銳,卻分貝了得。

整個候診室,一下子竟然安靜了。

瞬間,大家都被女人的暴怒震懾,齊刷刷地轉頭,看著這對峙中的母子倆。

女人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竟然癱坐到了地上!

大兒子面對母親突如其來的憤怒,不知所措。

他不再尖叫,也不再亂跑。他怔怔地站在原地,好像所有犯了錯的小男孩,覺得自己錯了,卻又不太明白自己哪裡錯了……

就在這時,旁邊衝過來一個婦人。

她一把拉起癱在地上的女人,扶著她坐到凳子上。

之後,一邊麻利地接過老二(已經嚇醒了),一邊對老大呵斥了幾聲。

媽媽的情緒,仍在失控,她抽抽嗒嗒地,用袖子擦拭鼻涕。

婦人罵完老大,回過身罵女人:「哭什麼哭,帶孩子哪裡有不煩的!」

啊,這應該是姥姥了!

姥姥一手拍打著老二、哄他入睡,一邊從衣兜里掏出一張餐巾紙,遞給女兒:

「帶孩子嘛,哪兒有不煩的。」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很快,老二在姥姥的肩頭重新入睡,老大從方才的驚愕中恢復,在休息凳上研究起自己晃動的腳。

而媽媽呢?

她也收起了眼淚。

她的臉,仍舊顯得些許憔悴,但表情,明顯放鬆了!

不一會兒,輪到她們看診,媽媽牽著老大,招呼著姥姥,抱著老二進了診室。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看著眼前的這個小插曲。

我不禁感慨,帶孩子看病,要多煩,有多煩!

在那位媽媽崩潰倒地的時候,她在想什麼呢?

她是不是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活該?

一個孩子已經很苦,還要折騰出另一個孩子?

一個孩子上醫院已經很煩,還要帶著兩個孩子上醫院?

可那瞬間,她的內心應該比這還崩潰吧!

憤怒。

後悔。

絕望。

不明白自己這是為什麼,要無可救藥地陷入帶孩子的煩?!

我想起另一位媽媽描述的,她帶孩子上醫院的時候,也是一拖二。

病童不僅是一個,還成了雙。

一個在樓上噴霧,另一個還需要去樓下拿葯。

她拖著小、拽著大的跑上跑下,啥感覺?

「我死的心都有了!」

可這哪裡是個案?

看看這黑壓壓的候診室,拖二孩的不在少數!

有的推著一個、牽著一個,有的懷著一個、帶著一個,有的抱著一個,旁邊坐著另一個……她們中,又有多少痛苦、甚至絕望?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但你,可以崩潰嗎?

也許,你可以!

就像那位媽媽那樣,一屁股坐在地上,嗚咽飲泣。

可這,又能治癒誰呢?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臉書的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在前年經歷了喪夫之痛。

她的丈夫,在健身房鍛煉身體時,突然倒下猝死。

丈夫的突然離世,令桑德伯格難以接受,任憑多少親友上門勸說,她都難以放下失去至親的痛苦,始終放不下對自己的詰問:「如果你當時在現場,會不會他還在?」

大家的寬慰、同情、共情,都沒有將她從悲痛中拉出。

直到

——桑德伯格的弟弟登門拜訪,發現姐姐十分頹廢,連門都不出,氣得大吼一聲:

「A選項已經沒了,只有他媽的B選項了!」

翻譯成大白話,其實就是:

「沒了的就沒了,你干點別的不行!」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桑德伯格和丈夫

被罵之後,桑德伯格走出了門。

之後,她寫作了新書,《B選項》。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有時,人生不得不接受B選項。

你期待的A選項落空了,怎麼辦?

躺在地上哭嗎,還是後悔自己怎麼能錯失了A選項呢?

就像那位帶著老二看病,卻被老大氣到崩潰的母親。

她的「A選項」里,也許是兩個孩子相親相愛、陪伴一生。

可當拖一個、抱一個出現在醫院的時候,那狼狽!

難道不是A選項哐當一聲,就地砸碎么?!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A選項落空的時候,難免自怨自哀,甚至崩潰!

哪怕堅強如桑德伯格這樣的女性,也難免陷入後悔、愧疚。

可人與人的不同,就在於

——你是否有勇氣去尋求B選項呢?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桑德伯格在回首自己的經歷時,把人們面對A選項破碎的心情,形容為「3P反應」(不要誤會,此3P非彼3P)。

  • Personalization,個人化

  • Permanence,永久化

  • Pervasiveness,普遍化

也就是,面對生活突如其來的打擊,人們會認為倒霉事是沖著自己來的、是不可改變,而且自己總會這樣倒霉!

換在那位媽媽崩潰哭泣的場景,她大概就是這麼想的:

  •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碰上了這麼調皮的一個孩子?偏偏還要帶著他來跟老二看病!

  • 兩個孩子好累呀!這日子簡直看不到盡頭,太累了!

  • 兩個孩子,從今往後都會這樣崩潰吧!好後悔呀?為什麼要生兩個!

掙扎與痛苦,難免經歷。

如果一直沉浸在這樣的情緒里,就錯過了尋求B選項的機會。

所以,姥姥的出現恰逢其時!

姥姥的那聲教訓,平淡無奇、毫無共情可言,可卻是一劑猛葯,一聲下去,令人冷水澆頭:「哭什麼哭,帶孩子,哪裡有不煩的呢!」

是呀,哭有什麼用!你有個小孩子要看病,有個大孩子要照管,你相親相愛、陪伴一生的夢想已經觸礁了,你還能怎麼辦呢?

正是這一聲吼,把人從自怨自哀里吼了出來。

既然都這樣了,你還不快想想其他辦法呀!

克服鬱悶的情緒,常常地,不過這一聲直白的罵。

你可以選擇哭,也可以選擇不哭。

你可以選擇後悔,也可以選擇往前看。

你可以選擇活在A計劃破產的悲慟中,也可以選擇動手重組自己的B計劃!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桑德伯格建議,要尋求B選項,人們要學會把不幸的時刻,看成暫時的挫折,知道一時的痛苦,未必然就是一生的痛苦。人生那麼長,誰又沒個倒霉的時候呢?況且,那些與你情況類似的人,都可能經歷同樣的痛苦,你,並不孤獨。

確實,帶著兩個孩子看病的媽媽,又何止一個、兩個呢?

每個人的痛苦,都如此真實。

不是只有你,才註定如此艱辛。

「孩子呀,長大就好了」,也並不是別人騙你的話,而是無數人經歷了之後,才有的共識。

生病,當然好難!

可生病,也不是多數人的常態呀。

如此想,便不至於那麼崩潰。

帶孩子哪裡有不煩的,永遠別忘記,在煩惱的A面後面,又有著幸福的B面呀!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哭什麼哭。

哭完了,想辦法繼續往前走。

記得,當A選項落空,我們永遠可以選擇B選項!

哭什麼哭,爬起來帶娃!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