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鄉記憶:《民國十四年乙丑徐念庄、光吉返粵尋宗日記》校讀

原鄉記憶:《民國十四年乙丑徐念庄、光吉返粵尋宗日記》校讀

一、導言

從清初閩粵客家入川以來,在客家移民中逐漸形成了一種不定期返回原鄉進行祭祖、掛匾、訪親、修譜的活動,名曰「朝祖」或「朝宗」。在朝祖活動之後,許多客家人都留下了豐富的活動記錄,於是形成了四川客家文獻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朝祖文獻」,其包括了朝祖單、朝祖日記、詩文、書信等等。這批文獻不但生動地展現了湖廣填四川活動的細節,而且也真實反映了不少原鄉和四川兩地社會文化生活情況,因此具有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目前發現的「朝祖文獻」大都是以清代為主,而民國時期的朝祖文獻較為稀少。下面介紹的這一份《民國十四年乙丑念庄、光吉回粵尋宗日記》就是民國時期朝祖文獻中的代表。

徐光吉祖籍廣東嘉應州長樂縣粘坑村(今五華縣長布鎮粘坑村),其祖先徐德惠於康熙末年,從粘坑遠徙四川,開基瀘縣立石鎮丁市壩(譜內記為瀘縣利市鎮)。其後裔散布瀘縣、永川和江津地區。但有清一代,瀘縣、江津徐氏都沒有和廣東再有直接的聯繫。直到民國十一年(1922年),徐氏後裔徐光吉在南京東南大學就讀期間,碰巧同學中有個叫李只仁的,正好是五華縣人。兩人在交流中,李只仁經常向徐光吉描述五華的風土人文,引起了徐的高度興趣。加之,從小徐就對家族歷史很感興趣,經常聽起族中老人談及原鄉的往事,從而使徐萌生出想重返原鄉祭祖的想法。他將此想法告訴了同在南京就讀中央大學的族叔徐念庄,得到了徐念庄的贊同,於是兩者便決定同赴五華縣探親。但是,對於離開原鄉已經兩百多年的徐氏後裔來說,原鄉現在的情況實屬陌生。徐光吉幾經打聽,才得知五華縣有徐氏總祠,便急忙修書一封寄往。不久便得到了總祠祠首徐莘農的回信。徐莘農在信中告知了光吉粘坑現在的具體情況,並答應幫助他們聯繫。之後,粘坑族人徐仁深給光吉寫來信函,代表族人非常歡迎念庄、光吉二人返鄉祭祖,希望他們利用寒假來粵,並承諾為他們提供各種幫助。(參見《徐氏族譜》序三及與廣東族人來往信函第一封)於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公曆二月十六日,念庄、光吉二人乘海輪從上海出發,歷經四日抵達汕頭,再經汕頭搭乘小火輪到揭陽縣,再從揭陽步行經過五華湯坑,水寨等地,抵達五華縣城華城。兩人受到了徐莘農的熱情接待,並參觀了五華縣城。之後便趕往粘坑,在粘坑停留了九日,得到了粘坑族人的熱情歡迎,祭祀了祠堂和祖墓,並謄抄了族譜,圓滿完成了朝祖的任務。此後,在粘坑族人徐錫清的幫助下,叔侄二人又經五華、潮州、汕頭、廣州乘船返回上海,整個行程歷經一個半月。

回到南京後,徐光吉將朝祖每日日記詳細整理,彙編進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的徐氏族譜內,並將朝祖前後和廣東來往書信、詩文盡行收錄,從而流傳至今。

今天回過頭來仔細閱讀這篇日記,我們不難發現有幾個特點很值得關注。首先,文獻記錄的朝祖歷程及式和以前的都不大一樣。清代的朝祖大都是從內陸到沿海,多以陸行為主。而徐光吉的朝祖則是從上海由北向南,以海行為主。其交通工具已經和過去大大不同,火車、輪船、汽車都已經出現,為朝祖行程加上了明顯的近代色彩。其次,文獻所記錄的朝祖歷程非常詳細。從出發到結束,每天的行程都有詳細記錄,但凡所觀所感,無一不錄,其豐富的內容遠超清代的朝祖單。再次,文獻保留了非常珍貴的民國初年廣東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實情。徐光吉每到一處,都會詳細記錄當地的城市建設、工商業發展情況、人口情況、辦學情況和物價情況。尤其是他們將當地的米、鹽、肉、柴、油的價格全部製成了表格,對了解當時潮州、梅州、廣州地區的物價變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徐氏對五華縣城搬遷的原因記錄甚詳,並親自考察,為五華縣縣城的變遷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見證。在徐氏對粘坑的訪問中,我們看到作為廣東梅州著名的基督教村莊粘坑,其對祖先的信仰沒有和基督教信仰格格不入,反而相處融洽。在徐氏往返的過程中,粘坑族人和基督教教會之間的密切往來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並在日記和後來的書信中留下了相關記錄,對於我們考察粘坑地區客家民間信仰的變遷和形態留下了寶貴的依據。

又次,文獻中的朝祖記錄為我們研究川粵兩地客家族群認同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在日記中,徐氏談及同行五華人對他們的照顧,讓他們深感五華人對同籍人的強烈認同。在粘坑期間,徐氏就四川、廣東同時對迎嫁祖神徐明晦信仰的比較,也讓他感受了川粵兩地客家人的共性。在同篇日記中,徐氏對「客家」一詞隻字不提,都是用「粵人」指代,對我們考察梅州地區客家觀念的認同情況提供了切入點。

以上種種都可以看出,徐氏日記內容的價值非凡,它不但和清代的一些列朝祖文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獻系列,也為比較和深入研究不同時期朝祖行為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因此,校者希望通過對這篇日記的整理,拋磚引玉,為進一步開展朝祖文獻的研究提供基礎。

(1905-1930,粘坑村,美國南加州大學藏)

(註:粘坑,屬五華長布,與元坑相鄰。基督教崇真會史料中有記載:「1853年,粘坑徐四伯(即徐復光)往香港受洗,並受發書之職,回鄉佈道。1857年,徐復光、曾復清等在元坑、粘坑各家輪流守主日。1867年,粘坑教會成立。1879年,粘坑新堂開幕。1903年,粘坑重建新堂落成。1932年,粘坑設區會」

二 原文點校

《民國十四年乙丑念庄、光吉返粵尋宗日記》

錄自——民國二十二年《祖籍廣東五華縣粘坑徐氏族譜》

二月十六日

午前八鍾由上海登嘉禾海船,十一鍾啟錠,十二鍾半出吳淞口。北望崇明島,隱現於水天之間。東視大海,茫無際涯,惟黃色之水與天相接,回顧吳淞,則漠然於視線中,愈遠而愈不明也。

十七日

出長江口南行,寧波洋面微風鼓浪,漁舟甚多,海水成碧綠色,乘客常嗅有腥氣,頭漸昏,不思飲食。

十八日

過台灣海峽,陰雲四布,北風大起,波濤洶湧,海水山立,船身震蕩,如升入天空,時如降落深谷。乘客有因而嘔吐者甚苦。

十九日

午前二鍾抵韓江口,停泊待天明入汕頭港。乘小艇登岸,寓至安街門牌九十六號廣泰來棧。繼遷新潮街華商旅館長樂人李直天開設。

汕頭市位韓江之東,多綠樹,風景極佳,又以地處熱帶,雖隆冬而氣候溫和由滬起程著皮袍,至汕頭著夾衣。

街市寬大而整潔建有新馬路,商務繁盛。粵人嗜食酒,飯店極多。潮民有品茗風,茶杯小如酒樽,而酒樽反大如飯碗。婦女纏足,操潮語,外人多不識,與嘉應州長樂縣語言亦異。

汕頭生活程度較四川高,茲列一物價表以資比較:

二十日

休息一日,晤同學程式於革命軍營部。

廿一日

午前十一鍾搭小輪。午後三鍾至揭陽縣每人輪費豪洋四毛,官艙八毛。寓大益祥棧。街道狹小且齷齪,聞棧內管事黃祿雲有男女中學校,逢場期尚熱鬧。

廿二日

雇力夫擔行李,步行六十里,宿湯坑。沿途寬大而平坦,民皆聚族村居。道旁土壤肥沃,成灰黑色,氣候較汕頭溫和。麥苗高二尺余,正揚花結實。桃李花開放。冬季雨水稀少,稻田中土壤均翻曝日光,次年春雨降落,即可種稻。蔬菜類有牛皮菜、包包菜及櫻粟科植物。婦女皆天足,能荷負重擔或任田野工作。

湯坑為鄉間市場,街衢狹小。有溫泉浴池。產甘蔗、沙糖、白糖。客棧有童工,郊迎旅客至店,即呼洗面洗身洗臉洗澡之意。粵省位熱帶,居民每夜必浴,不若北京於冬季難浴一次也。繼夜餐,八客一席,設酒肴以欵來賓。次晨拂曉,呼旅客洗面早餐。若是一宿兩餐,給費三毫。

廿三日

越百二段山名。行八十里,宿郭田約粵人呼場為約或墟,有居民二十餘家。

廿四日

天雨,行六十里,過水寨,宿轉水角。水寨為一大市鎮,有小河行舟,頗熱鬧。轉水角有居民二十餘家。

廿五日

行二十五里,午前十一鍾至五華縣原名長樂,民國元年改稱五華。往東門內宗人莘農家。莘農年六十餘,極健康,前清庠生,能說普通話,得以暢敘粵蜀之風俗人情。中午食炒米糖,繼進午餐。酒肴豐富,有臘肉、豬肝、豆腐中鑲肉等豆腐切成正方形,鑲肉丸置釜中,加調和煮之,曰鑲豆腐。

1912—1925年間的五華縣華城獅雄塔,美國南加州大學藏

廿六日

莘農囑休息一日。

五華城小有城門,四可互相盼望,街衢狹小,逢三、六、九日互市,其鬧熱尚遜於朱家沱(即今永川朱沱鎮,校者注)。城外有河,高於城內,故其甚潮濕。聞莘農雲街面逐年降落,將來全陷於地層亦未可知,有石坊已陷入地下三尺余,即其明證。

高等小學及中學均放假駐兵,聞莘農雲高小校常年經費千元,中學校經費五千元。

粵人同鄉觀念極深,由揭陽起程時,有五華人十餘同路。彼等作工南洋,還鄉度歲。互通姓名,寒暄後知我等回鄉尋宗,而以同鄉相視。每過旅店、飯店,必代照顧一切,致狹者不得逞其奸,余甚感焉。

城內有宗祠,徐華清任軍醫總監時捐資建築,規模宏大。

五華生活程度較四川高,茲列物價表於後:

廿七日

八鍾起程,行三十里至潭下墟午餐,再前行四十里,於晚六鍾至粘坑村,住仁深叔家。

五華、粘坑間均崎嶇小道,行旅苦之。

廿八日

仁任、仁才、仁福、俊祥來晤。村中叔侄婦孺聞四川尋宗者至,均來瞻詢。快甚十鍾,同仁深謁欽三郎三伯公墓及宗祠、河塘壩等處案河塘壩即老輩傳說之泥河壩。宗祠狹小,有堂屋、下廳各一間。中懸有匾二十一。江西朝宗者贈題「昇平人瑞」四字。下廳外有小水池。午後六鍾,仁任殺年豬,邀赴晚餐。

廿九日

宗人持欽三郎公像至仁任家。光吉同仁深往謁,案欽三郎即明晦,行第三,有道術,今蜀中吾族娶親者,備油酒一壺,肉一方及祀典等項,持往女家祀神。相傳系欽三郎公迎親也。其酒肉如有中途盜食者,神必為祟云云。又鄉人儺至吾門,必先請之。粘坑叔侄亦如是雲,且言甚靈驗。髮匪之亂及光復之役,鄰村張氏舉族來逼,幾被逐。幸明晦公之助,得以轉敗為勝,故粘坑叔侄均崇祀之。

光吉欲索明晦公像至上海翻印多張,廣布吾族,以藏像者恐久假不歸,遂未果。

是日,大兵過粘坑,一宿而去。

除夕日

備三牲燭帛往祠祀祖。

丙寅正月初一

參觀耶穌教堂,往仁昌叔家午餐,宿老虎垇仁元叔家。仁元叔年七十一,精數學,有四子維周、義達、義華、義生一女。子維周畢業天津軍醫學校,曾任吳光新師部軍醫院長。女精婦科。

(1905-1930,粘坑村信教的老人。美國南加州大學藏)

初二日

同仁深往臚初家午餐,繼至旭初家夜餐。

臚初年七十,有弟聲著。子昭平。旭初子靜宇、錫宣,均聰穎。

初三日

晨,仁深備筵欵待。有肇周來會,邀赴竹琴家午餐,晤鼎卿、文齋。

竹琴任粘坑族長,極聰明,治家有法。午後四鍾,至鼎卿家夜餐。鼎卿年七十三,好佛不茹葷,精堪輿。

初四日

赴文齋家早餐,肇周家午餐。晚間,仁任同維周來會,暢談甚久。

初五日

同錫清回五華。臨行時,粘坑叔侄鳴紙炮、鐵炮歡送。滿房叔侄備轎二乘,路費二十元。

距粘坑五里,謁三世祖母墓、七世祖母墓。

初六日

莘農留住一日。早餐後遊覽城隍廟,門有榕樹像黃桷樹,但樹枝著地生根,故一棵樹即可長成一森林三株,根部排列成三角形,樹榦合生,縣人稱為奇觀。

午後二鍾出西門散步,見玩獅子者,其形與四川相同。午後六鍾過公安局,聞大號聲、擂鼓聲,乃兵隊歸營廳,名其情形與同志會相同。

1912-1925,華城城隍廟,美國南加州大學藏

初七日

錫清侄來,謂船已雇好,由五華至梅縣嘉應州改稱需十八元毫洋。遂攜行李別莘農至西林壩碼頭。是日,舟子準備一切,不即開行,故宿錫清岳父卓新球家。

初八日

中午啟錠,行十餘里泊焉。河水淺,沙灘多,常阻舟進。舟子屢入水辟凹槽,以利舟行。

1912-1925,華城,久旱沙洲困漁舟,美國南加州大學藏

初九日

晨,啟錠過轉水角,至河口,有琴江自水寨來匯,水量深便舟行。過水口,有小河自興寧縣來匯,水量更深,可使漿鼓舟行。是日宿水口。

河口居民百餘戶,有五華縣立第二中學。民國初年,五華人決移縣城縣署於此,後以袁氏稱帝未果。新建之縣署故改立第二中學。

水口居民二百餘戶,德人建教堂一所。牧師何君道安與錫清友善,往參觀焉。是夜月光燦爛,沽酒同賞,醉入夢中,不知東方之已白。

轉水角至河口,兩岸楠竹甚多,濃蔭滿地,風景極佳。

初十日

啟錠經畲坑,過長沙,遇大雨,宿代莎附近之一小地。長沙附近有小石灘,舟子視為畏途,相顧而告曰注意,然與蜀之險灘相較,則遜甚。

十一日

午前九鍾至梅縣,寄行李於斜新街徐贊廷之協通號,宿王塘樂育中學錫清處,晤乃兄錫康、伊弟兄均任職於樂育中學。

十二日

錫清留住早餐,後參觀樂育中學、樂育女校、樂育男女小學、盲目女校、梅縣縣立師範、女子師範及省立梅州中學。

樂育男女學校均為德國教會所經營,校舍整齊,規模頗宏大。盲目女校為德女教徒創辦,有學生數十名,利用手之觸覺以課,生徒與一般用目力念書者不同。

省立梅州中學在北門外,校長侯昌齡君雲有學生七百餘,常年經費二萬餘元,為嶺東中學之冠。

茲列梅縣物價於後:

十三日

晨,赴快船碼頭攬載船碼頭,搭船往鬆口,距梅縣九十里,船資八角。中午過建利,午後五鍾至鬆口。

鬆口商務繁盛,街市寬大,有小汽船通潮州,夜間亦可航行。至鬆口後,即搭開源汽船由鬆口至潮州每人毫洋乙元六角,飯食每餐二角五仙毫洋。第二師封船,遂停泊登岸,觀玩紙龍之戲。

十四日

旅客全體向駐軍交涉,九鍾啟錠。午後四鍾至潮州,寓狀元坊東升客棧。

十五日

清晨,出東門過湘子橋,參觀韓文公祠、省立韓山書院。省立第二師範及涸溪塔,乘小舟渡韓江,參觀鳳凰台。過小西門,復入東門,游西湖,時已十二鍾,回寓束裝,赴城外之潮汕火車站。

湘子橋為韓昌黎建,跨韓江,長二里余,成二十洞,橋礎上多種榕樹。小貿者夾屋於上而居焉。韓江中流有橋三洞,被水沖毀,有浮舟以濟行人。

過湘子橋,左轉入韓文公祠。祠外有石牌坊,書「韓文公祠」四字,並刻對聯文云:「佛骨謫來嶺海因增重,鱷魚去後江河自此澄清」。祠內建韓愈及湘子像,香火極旺。祠後為韓山,風景極佳。祠下為省立第二師範,系韓山書院舊址改建,校內有韓愈書白鸚鵡賦。

鄭君厚資家潮州西馬路二百零五號,省立第二師範之三年級高材生,誠實和藹,識普通話。參觀學校及遊覽名勝,均由鄭君指導。他鄉得友,誠快事也。

鳳凰台瀕韓江邊,有廣大之沙壩。據鄭君雲八月來此放風箏者甚夥。

西湖為駐軍洪兆麟改建。湖背有山,建太和觀,其形狀類西湖故名,今改稱中山公園。門首有石坊,譚延闓題「中山公園」四字。

午後兩鍾半,火車開行三等車票由潮州至汕頭,七毫半。四鍾至汕頭,寓華商旅館。潮汕路長百餘里,車中極骯髒,無票乘客頗多。

十六日

十二鍾搭乘巴陵丸海船,赴廣州統艙每位大洋五元九角,三時啟錠。

十七日

午後四鍾至寶安縣境之大昌停泊。是日,微風徐來,水波不興,遠望島嶼,星羅棋布;俯視水族,時現時隱。幾忘海浪之苦也。

十八日

午前十鍾啟錠。午後三鍾至廣州,有梅縣中學三年級生李忠代雇小舟至長堤登岸每人二毫五。雇黃包車至府學西街西園學舍寓焉一宿兩餐,每客五毫五。廣州小艇極多,輪泊後,均蜂擁而來。李忠告曰:此疍戶也。

十九日

步長堤,沿珠江岸至沙基。沙基為英租界,六三慘案肇事處。經太平南路、豐寧路,惠愛四路至花塔街之六榕寺。寺內有六榕塔,高九層,祀六祖像,香火極旺。寺中樹木蔥鬱,風景極佳。

離六榕寺,沿惠愛東路、大東路至東川馬路,參觀廣東大學附設醫院。

二十日

晨,赴廣東大學晤龔希直,參觀廣東大學及附屬中學、小學。

十鍾龔希直君導往黃花崗,謁七十二烈士墓及伍廷芳博士墓。烈士中粵之花縣徐氏十六,蜀人三。午後五鍾游紅花崗而返。

廿一日

謁孫總統府舊址。府後有觀音山,山上僅遺五層樓,斷瓦殘石,滿目凄愴,中山先生蒙難處也。是日為植樹節,國民政府行禮於五層樓下,各機關、學校到此參加者甚多。

十二鍾至西關陳家祠訪王天元君不遇。游大佛寺、大沙頭航空校、廣九鐵路等處。取道白雲路而歸。

廿二日

晨七鍾,參觀第一公園。園址寬大,花木繁茂。八鍾,參觀省立女子師範,校舍設備完善,校長廖淑均女士、小學主任胡吾初君竭誠指導,余甚感焉。

十二鍾,赴長堤嶺南大學碼頭天字碼頭附近,乘小輪往嶺南大學輪費一毫五。校址寬宏,校舍華美,校景極佳。附設中學、小學,男女學生共千餘人。午後六鍾往西關外十三行,街道狹小,行車不易,然而富商巨賈總號麕集焉。

廿三日

午前十鍾,游珠江中心之海珠公園每人往返取船費半毫。園內建陳壁光銅像。午後四鍾,王天元君來寓,設法赴香港以五卅後與英人絕交。

廿四日

十鍾赴長堤泰安棧買新華海船船票,預備北還。十一鍾,游大新街,業玉器、象牙者甚多。據云手工業冠於嶺南。

廿五日

十鍾,攜行李至天字碼頭,雇小艇至大滿口,登招商局新華輪。十二鍾尚未啟錠,登岸步行田野,時日光直射,氣候溫暖,甚於吾川之初夏,而不覺為初春矣。

廣州市物價列後:

廿六日

晨九鍾半,啟錠。十二鍾過黃埔。午後一鍾過虎門炮台,出珠江口熊克武正囚於虎門。午後三點過香港口外,終夜航行。

廿七日

北風起海浪,與同行宗人季澄莘濃子,同往南京甚苦之,終日不起床,惟長呼「冤枉」而已粵人於痛苦時,恆呼冤枉。

廿八日

風息浪止,天氣漸寒,改著皮袍。

輪行舟中,常覩遠山,但不識已至何地。

廿九日

午前十鍾遇霧。午後五鍾降雨,七鍾又大霧,遂停泊。常擊鐘以示警,蓋恐他船因霧而來撞也。據茶役雲明日午後四鍾可至上海,然御此大霧,則不可預料。

二月初一日

八鍾起錨,航一鍾又遇霧而停泊,如是者數次。午後八鍾至某地有一輪觸礁,遂停泊放小艇營救之。

初二日

晨,至登山。午後一鍾,至吳淞口,遇林肯總統號郵船。入黃浦江,又見一輪沒江中,僅露煙囪於水面。午後三鍾至上海。

——原文載《四川客家通訊》2017年第1期,後有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蜀客家研究微刊 的精彩文章:

TAG:巴蜀客家研究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