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花這麼多錢辦一場秀,值得嗎?

花這麼多錢辦一場秀,值得嗎?

原標題:花這麼多錢辦一場秀,值得嗎?


前幾天CHANEL在巴黎大皇宮裡搭建了一艘游輪,辦了一場Cruise 2019,翻譯過來叫度假秀。



跟別的品牌秀相比,一場秀搭個郵輪供模特走秀、嘉賓們AfterParty,已經算很奢侈的了。



但對於CHANEL的度假秀來說,這隻能算是比較節約的一次。回顧CHANEL以往的度假秀,你會發現它們已經飛了小半個地球??。



我們來看看CHANEL帶著度假裝都去了哪些地方度假吧。


Cruise 2017




Havana Cuba


古巴·哈瓦那????


Cruise 2016




Seoul Korea


韓國·首爾????



Cruise 2015



Dubai


中東·迪拜


Cruise 2014



Singapore


新加坡????



Cruise 2013



Paris France


巴黎·凡爾賽宮????


Cruise 2010



Venice


威尼斯·義大利????


Cruise 2009



Miami


邁阿密·美國????


很多人會不解,只是一場秀而已,何必大費周折飛到地球的另一端,然後再把所有東西給運回來。


其實這是CHANEL的最慣用的一種套路,在展示秀時著重強調這場秀帶來的感覺與體驗,在時裝界中做到絕對的奢侈,再讓這種奢侈感去影響VIP嘉賓,同時也讓明星達人們通過社交媒體去影響屏幕前的每一個人,從而鞏固它在奢侈品的地位。



有錢人會覺得,我買它配的上我的身份。窮人會認為,我選它意味著跨進了奢侈品的門檻。



每年CHANEL都會在秀場上大做文章,而度假系列的擲金程度遠超於別的秀。之所以這麼捨得花錢,是因為度假系列所針對的客戶群體是有錢人。



度假系列早在1920年就有了,那個時候的有錢人也會在寒冷的時候去溫暖的地方的過冬。由於新一季的春裝還沒有上,貴婦名媛們只好再拿出穿過的衣服來穿。



CHANEL的創始人Coco小姐揣摩到了有錢人的這個心理,並開始上架度假系列,樂於攀比的闊太千金在置裝上從不吝嗇,因此嗅得商機的Coco賺得盆滿缽滿,還引得不少品牌跟風學習。


隨著世界大戰的到來,度假系列開始漸頹,直至2000年後,這股風潮繼續興起,現如今,噱頭玩的最大的仍舊是CHANEL。



跟著在度假秀上砸錢的還有DIOR




Louis Vuitton等有財力的大品牌。




而有的品牌為了不讓「度假」這個詞去限制消費者,則美其名曰為:早春。


Balmain早春系列


如今越來越多品牌也參與到度假 / 早春系列的發布當中,不部分的目的不再是為了吸引有錢人去消費,更多的是為了跟上品牌的曝光度。因為競爭的品牌在這麼做,自己只好也這麼做。



通常時裝周只有兩季,在這兩季間有六個月的空檔期,對於網路時代而言這太漫長了,因此品牌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從而吸引消費者。同樣的,也有了早秋系列。



Max Mara早秋系列


這兩個系列除了能吸引消費者,還有更長的全價銷售時間,再加上極高的傳播度和關注度,它們(尤其是度假/早春)成為品牌的收入擔當。


相爭推出早春早秋,但對於設計師以及小型服裝公司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負擔。Raf Simons就曾因為Dior巨額的工作量選擇離職。


但Karl Lagerfeld表示:「我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必須齊心協力去面對這樣的速度。我討厭那些領著高昂薪水卻抱怨工作要求太高,不堪疲倦的設計師們。這是全職工作,不是別的工作,時尚產業如今就像一項運動,你必須要奔跑。」



From 《WWD》Oct.2015


不可否認,早春早秋系列對於某些品牌來說是會帶來商業利好。但隨著需求量的增加,不僅給設計師們帶來了負擔。那些囤積著賣不出去的產品也是不小的麻煩,你不僅不能挪到第二年再賣,還得硬著頭皮推新品。

但這就是時尚產業的進化,玩到最後還是資本家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偽時尚 的精彩文章:

一出道就給CHANEL走開場,整個時尚圈都搶著要她
為了對抗Gucci,LV自降逼格算拼盡全力

TAG:偽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