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派
文中插圖均來自
JASON SCHNEIDER
作者 Katherine Bindley
如今,美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尋找另一半,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年齡在50-64歲之間的嬰兒潮一代。據估計,針對這部分人的婚介交友服務在未來五年的增長將是最快的。
但是你知道還有哪些心懷不軌之人也在各大網站和app上虎視眈眈、伺機尋找獵物嗎?沒錯,詐騙分子。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公布的數據,去年共有逾1.5萬人成為各類信任詐騙及婚戀詐騙案的受害者,損失共計2.1億美元。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網戀有風險,交友需謹慎。要保護自己以及自己所愛的人,方法遠非一句「別犯傻」那麼簡單。實際情況是,聰明人也會上當受騙。
詐騙分子可謂「手法高超」。如今他們總能想方設法讓你相信他們的故事,並且總能在各種場所鎖定「目標」。所以,你必須識別警示信號,了解他們的套路,學會偵測,並採取一些防禦手段。以下是可供參考的幾種方法:
了解騙子藏身於何處
騙子們尋找獵物的場所並不局限於像Match.com這種傳統的約會網站。根據美國商業促進會(Better Business Bureau)詐騙追蹤平台提供的數據,騙子可能在任何app上布下誘餌,甚至是那些和婚戀約會毫不相關的app,如和Scrabble拼字遊戲類似的在線社交遊戲。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詐騙監控網路總監Amy Nofziger稱,該機構收到的一些詐騙投訴中,受害人為老年人,這些詐騙案不僅發生在Tinder等約會app上,也發生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
Nofziger女士說,老人們可能是在某個家人的激勵下上Facebook的,他們對誰可以看到自己的個人資料或者誰會向自己發送好友請求並不清楚。「畢竟當你註冊的時候,並沒有人走過來、也沒有對話框跳出來提醒你,『當心了,這裡可能有騙子,』」她解釋說。
去年秋天,Facebook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列出了用戶在防範詐騙時應該格外注意的要點。詐騙一開始通常表現為陌生人消息,信中對方往往聲稱自己已經離異或喪偶,並試圖攀談。
Match.com的一位發言人曾經表示,該公司嚴查詐騙,並對會員的個人資料進行審核,尋找「紅色警報類(高度可疑的)語言」 以及來自「高度戒備地區」的活動。同時,Match.com還要求會員承諾絕不在該網站上向他人發送和金錢或財務相關的信息。Tinder也向用戶發出類似的警告信息。
確保個人信息安全
你在交友網站上填寫個人信息時或許格外誠實,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是要謹記詐騙分子會想方設法對你的任何可見信息加以利用。如果你寫明自己的丈夫死於癌症,騙子可能會聲稱他們的妻子也死於癌症。如果你有信仰,他們可能援引宗教經典中的句子或者提議一起禱告。
想一想你個人信息中的哪些內容可能被他人利用,從而對自己不利。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Nofziger女士指出,不要遺漏某些人 「在交往初期就能獲得」的信息,如經濟獨立等具體信息。
最重要的是:查看你的Facebook個人隱私設置。確保只有好友才能看到你發布的信息。你可能覺得適當的分享無傷大雅,但是要知道就算「朋友的朋友」也包括一大批人,而詐騙分子很可能就藏身其中。此外,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好友請求,即便對方試圖解釋,讓你仔細回想。(一旦加為好友,)你可能將整個朋友圈至於風險之中。
驗證,驗證,再驗證
一旦你已經和某個人建立聯繫,馬上開始「谷歌」搜索——使勁地搜索。「要進行一些網路偵查,」 Nofziger女士建議。
使用谷歌的圖片反向搜索看看對方的照片是否有在其他網站上重複使用。查一查公司名或者其他任何你可以找到的細節。要注意,雖然他/她的名字和職位看上去真實合理,但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開設領英(LinkedIn)、Facebook或者Twitter 賬號。
「這並不能證實這個人的資料100%真實」,她稱,「而只不過是為你全面了解對方提供了其中的一條線索而已。」
更機智地交談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高級律師Patti Poss指出,詐騙分子往往試圖儘快將「目標」帶離他們最初相識的平台。例如某些騙子可能會說自己的訂閱馬上要到期,或者他們不是經常使用這個網址。這可能只不過是他們想開始通過簡訊、郵件或者電話聯繫的借口。
請記住打了一個電話過來並不意味著某個人就是清白之身。詐騙分子可以,也的的確確會給 「獵物」打電話;有時候甚至還會送對方禮物。
還有哪些紅色警報?極速示愛。「放慢節奏,」Poss女士稱,「不要讓他們操之過急。」
找出語法和拼寫錯誤。(英語往往不是詐騙分子的第一語言。)將一部分信息內容複製到谷歌上進行搜索,看看能不能獲得一些線索:騙子有時候會重複發送相同的信息。此前的受害者可能已經將這些信息公之於眾。
摸清騙子的聊天套路
詐騙分子往往聲稱自己常住美國,但卻因工作原因暫住海外。或者說他們在海外做項目。再或者會說他們是部隊軍人——美國陸軍專門發布了一項指南,教你如何識別對方是否是冒充軍人身份的騙子。
如果他們一直堅稱想見你卻不得,另一個警報恐怕已經響起。這些說法不過是為了掩飾身份。
終於要履行約定、如期見面,但最後一刻他們一般會聲稱出現了必須海外出差的意外情況。然後是一系列緊急狀況:他們的孩子生病了;他們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傷了;一筆商業交易出現問題;突然之間莫名其妙取不了錢;或者就是沒錢買機票來看你。除了說謊還是說謊。
避免提供金錢或其他幫助
找你要錢的時候,騙子可能想要iTunes禮品卡,實物禮品卡或者卡片背後的密碼照片。這些情況下千萬不要上當受騙,也不要相信其他聽上去有些遮遮掩掩的支付請求。
「幫忙」的形式多種多樣。詐騙分子可能讓你接收一批貨物但卻將貨物發送到其他地方,或者讓你用自己的賬戶收錢然後再轉到其他地方。
「有時候他們並不會直接向你要錢,」 商業促進會通訊主管Katherine Hutt指出,「他們會讓婚戀詐騙受害者充當他們的『錢騾』(譯者註:指通過網際網路將用詐騙等不正當手段從一國得來的錢款和高價值貨物轉移到另一國的人,款物接收國通常是詐騙份子的居住地)。」
保護你愛的人
仔細查看他們的社交媒體頁面。看看他們有多少信息是公開的。試著獲得他們此前所有交友對象的具體信息,然後試著做一些驗證。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在其網站上設置了一個詐騙監控板塊,並設有一個求助電話。如果你試圖告誡某位家庭成員,要做好對方執迷不悟的準備。
人們在面對某些關於自己所愛之人的負面信息時,可能會遲疑不決、難以相信——尤其是如果這是他們多年來首次聽到諸如「你好美」或者「我愛上你了」等話的時候。
感覺自己被騙了怎麼辦?
不要在任何環境下繼續和你的詐騙嫌疑人溝通,即便你希望讓他原形畢露。如果發現你有所警覺,他們可能提出威脅,表示如果你不給更多的錢,他們就會發布一些可能令你尷尬的信息或圖片。受害者也可能成為二次詐騙的目標。所謂二次詐騙,就是有人假裝要幫助受害者追回被騙的錢財。
請直接和他們切斷一切聯絡,然後開始舉報他們。
「一旦發現有人可能在實施詐騙犯罪,一定要立即舉報,」 來自聯邦貿易委員會的Poss女士稱,「把案情提交給你所在州的總檢察長、聯邦管理部門、警局、支付處理機構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她還推薦使用美國商業促進會的詐騙追蹤平台。
西聯匯款公司此前已承認對犯罪分子利用其服務進行洗錢和欺詐等非法活動採取默許及不作為的態度,並同意支付5.86億美元的罰金。如果你曾在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7日期間通過西聯匯款向騙子轉賬,或許可以得到一筆退款。5月31日之前都可以申請。
你可能還關注:
約會新規則:不留全名
成人如何科學交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