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定有個村子叫小南庄,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平定有個村子叫小南庄,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平定老鄉俱樂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

小南庄的故事

小南庄位於平定縣西南方,距縣城25里,屬冶西鎮管轄,村莊靠山而建,層層院落建在西山坡上,尚怡河在對面神峪山腳下流過,在那裡的一塊巨石上有北魏開鑿的佛龕和佛像,見證著久遠的歷史。清澈的河水川流不息,在雨季到來時也時常有山洪暴發,由於村子一側地勢較高不會影響村子的安全。沿村邊是一條大道,是山裡通往外面的大道。

小南庄村的房子大多是就地取材建成的石窯洞。以石窯與房子,院牆圍成整齊的院落,一層層的院落沿山坡而上,大路邊是「店房院」這裡是村裡的學校,也是過路行人歇腳的地方,向上走是「底下家」兩個院子相背而建,南面是一個果園和井台(水井)。繞過井台邊的小路就到了「三全院」分東院,西院和「當村院」(實際朝嚮應為北院,南院和中間院),在西院的南面是一個石塊鋪砌的場地。這裡是村裡人吃飯、乘涼的地方,旁邊的小河溝有一條清澈的泉水流過,潺潺溪流終年不斷。走過五道爺坡就到了「高頭村」,這裡多處院子連成一片。「老院」也在這裡,我們的先輩應該首先是在這裡落腳的,小南庄村群山環繞,峰巒疊翠,座座院落鑲嵌在綠樹叢中。

據家譜記載,我們小南庄的人家全是平定縣白氏家族的後代。先祖白和是平定白氏家族的第六代。白相、白和弟兄兩人從縣城遷出後白相在東庄落戶(距縣城18里),白和到小南庄落戶(距東庄7里),在白相的墓碑有此記載。據傳說白和一家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598年)來到小南庄這個地方開荒種地,採石碹窯。在村裡的五道廟厡來有一口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六月十四日鑄的鐘,記載了小南庄的這段歷史,可惜這口鐘被毀壞沒有流傳下來。村裡的祖輩就是靠他們勤勞的雙手創建了自己的家園,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逐漸成為一個有四十多戶的人家, 百十口人的自然村。還有一大部分人流散到外地,他們多是靠親戚朋友幫助到外地學徒、做工、求學、經商。在外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融入當地社會。小南庄的在外人口據不完全統計也有上百口之多。他們也是小南庄白家的後代,根也在這裡。

(先祖故居)

小南庄是個普通的小山村,但歷代都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早年村裡就請先生、辦私塾,讓孩子們讀書識字。對家庭教育也很重視,從小培養子女吃苦耐勞,勤奮上進的精神。無論是在家種地,還是在外面做事謀生,都能體現出那種嚴謹的家風。誠實做人,用心做事的好品質。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都表現出忘我的奉獻精神。

人們不會忘記,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1940年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百團大戰。日寇遭到了慘重的失敗。日寇為了報復抗日根據地,於1940年9月13日對馬家莊、大南庄、小南庄進行了慘無人寰的燒殺搶掠,在這次慘案中有312名同胞被活活燒死。其中小南庄55位親人罹難。1992年冶西鎮馬家莊立碑紀念被殘害的同胞。在解放戰爭時期村裡人積極支援前線,青年人踴躍報名參軍,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我們不能忘記,小南庄最早的共產黨員白希芝為了革命事業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英勇犧牲。白田祥、白滿喜、白恩堂,在解放戰爭中為了全中國的解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革命烈士永垂史冊,這是我們小南庄的光榮。

(村史碑記)

(913慘案舊址)

改革開放以來小南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口狹窄的小河溝蓋上了鋼筋混凝土板,上面建成小廣場和公園,廣場旁建起招待所為外面回來的人提供食宿。一進村迎面護坡上灌木叢中鑲嵌著」小南庄」三個大字。平坦的馬路修到各家的街門口,村裡通電通郵。家家用上了電,看上了電視。農業豐收,多種經營,村裡人過上了好生活。太舊高速公路從冶西鎮通過。上太原,去北京都很方便快捷。

(招待所)

(小南庄公園)

家鄉變了樣

走上了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生活在全國各地小南庄的父老鄉親們

帶著你們子女抽空回來看看

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根在這裡

問君故鄉在何方?

山西平定小南庄!

感謝退休工程師白星辰的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定老鄉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平定老鄉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