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走路健身 走不對等於白走

走路健身 走不對等於白走

都說「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中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就曾在一次講座中談到:動脈硬化是可逆的過程,雖然不能徹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研究證明,只要堅持步行一年以上,包塊就會自行消除。步行鍛煉,對保持正常的血壓、膽固醇、體重都很好。但是,如果走錯了,恐怕功夫會白費。

1在馬路邊走:傷心血管

不少人習慣沿著馬路邊走路、跑步,然而這樣走路可能等於「白走」。研究發現,無論健康與否,在公園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改善、動脈血管軟化顯著,效果持續到散步後26小時。而沿著馬路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運動中人體肺活量會增加,在路邊行走會吸入更多塵土及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不僅會對肺產生影響,而且一些物質也會進入血管內,使得血管內膜在污染刺激下變硬變厚形成斑塊。

最佳地點:公園

走路最好在公園、體育場等遠離馬路,清靜又乾淨的地方。理想道路應該是草地、土地、地膠路,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因為硬地面會給你一個反作用力,相對來說對膝蓋等不好。

2走前不熱身:易受傷

很多人覺得健步走運動量不大,因此忽視了走前的熱身。然而不熱身,不僅會因為暫時缺乏關節液而易磨損關節,而且關節沒打開,活動受限,鍛煉效果也不好。

最佳方式:走前熱身,走後拉伸

不僅走前要做熱身,走完以後的拉伸也很重要,如果距離比較長的話,中間最好能停下來做一些拉伸,緩解肌肉酸痛。

3步子太大:易拉傷韌帶

很多人覺得健步走就是要走得快,要大步前行。但這樣走路容易拉傷大腿內側的韌帶,使雙腳抽筋,而且無法達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另外,對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說,會加重關節損傷。

最佳步伐:小步

健步走以小步為宜,每一步比平時走路多向前邁10厘米即可,且剛開始要循序漸進。有的人第一天就走得飛快,超過負荷,會傷到膝蓋和小腿,產生疼痛。每個人的能力不一,具體要看健康基礎狀況,不要「死跟」。

4含胸低頭:影響心肺功能

不少腦病患者通過有效的走姿訓練,使大腦恢復了正常功能,可見正確的走姿是多麼重要。

含胸低頭最容易帶來疲勞感,還會影響心肺功能。低頭含胸時,原本胸腔中肺部用於換氣的空間受到擠壓,使肺部的換氣功能受阻。長期下來,會造成缺氧而頭暈。

最佳姿勢:抬頭挺胸收腹

走路需要抬頭挺胸收腹,才能帶動人體13塊大肌肉群同時運動,從而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很多人的走路姿勢不正確,經常靠牆站是個非常好的訓練方法。

5內外八字:容易傷膝

內八字走路容易使更多壓力積聚在腳外側,增大了關節的壓力,長久下來會導致腿部骨骼變形和疼痛,形成O型腿。

外八字走路,腳趾向外的角度過大,久而久之會讓膝蓋外移,雙腿變成X型,甚至導致膝關節疼痛以及加速關節退化。

最佳朝向:腳尖朝前

內八字腳要有意識地向外綳腳尖;外八字腳要盡量向內綳,腳尖要有意識地對準前進的方向,沿著直線前進,使膝、踝關節保持直線。

6走走停停:效果差

有些人覺得上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在辦公室里走幾步,這也算走路鍛煉了。雖然這樣走有利於身體血液循環,比久坐強。但不是連續走的話,其實沒有健身價值。

最佳步數:6000步

最好是健步走,一氣呵成,走夠30到40分鐘,保持一定頻率,每秒走兩步,每天走6000步是比較合適的。想要減肥的人群可以多走幾千步,但也不要盲目追求步數,尤其是老年人或身體狀態不好者。如果做不到抽出整塊時間鍛煉,也可在工作間隙分次完成,但每次最好連續走夠10分鐘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英超:熱刺戰勝切爾西 阿森納擊敗斯托克
新時代牧民巴特爾的幸福生活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