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風沙封印的千年記憶,大海道緩緩道來

被風沙封印的千年記憶,大海道緩緩道來

GIF

蒲類

草原上飛翔的神話

自樓蘭北去,經哈密市,過天山就是巴里坤。巴里坤,古稱「蒲類海」,突厥語「虎湖」的意思,巴里坤就是以湖命名,它是全新疆離雪山和草原最近的縣城。

如果說樓蘭是神秘的,那麼巴里坤就是浪漫的,巴里坤是「寫」在神話中的。傳說很久以前,這裡有一名漢族姑娘和一名哈薩克族青年,他們在這裡與破壞湖泊的山魔搏鬥。天昏地暗的廝殺維持了很長時間,但最終姑娘被壓在尖山下石化,青年拚死扭住山魔與其同沉湖底,換得了草原的安寧。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為尖山的數股清泉起名為「漢姑泉」,湖則以青年名字命名——蒲類海。

秦漢時期,這裡是西域36國之一的蒲類國所轄地,大約有兩千餘人,以游牧為業,說著特有的西域語言——吐火羅語。

漢朝時,蒲類作為絲綢之路北路的咽喉重鎮,是漢朝在西域的重要夥伴。漢武帝時,親近漢朝的蒲類多次受到匈奴的殘酷壓制,蒲類人秉承古老的戰鬥精神,「神的後裔」操起長矛、馬刀,進行了數次反抗,然而由於實力懸殊,都被匈奴鎮壓,有幾次幾乎滅國,幸虧漢朝的幫助,國家才得以存活。

公元前60年,漢朝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人一路西撤,蒲類等國再遭蹂躪。直到漢軍一路西行,攻陷姑師,才將蒲類等國拯救出來。同時,漢朝再這裡重新設立了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蒲類前國、蒲類後國,維持了西域諸國的秩序。

三國時期,蒲類「入鄉隨俗」直接歸屬魏國的管轄,更名為「蒲陸」。此後,中原政權更迭不斷,到西晉末年,匈奴的鐵蹄再次踏向這裡。但是,當時中原王室衰微,蒲類國無力獨自抵抗,只能求得自保,便不斷淪為各外來政權的屬地。

唐代初年,草原的「南北戰爭」再起,唐朝與突厥的矛盾升級,西北再次成為「明星之地」,蒲類則在突厥的統治下伺機而動,謀求與唐軍的裡應外合。最終,唐朝打敗了突厥,建立北庭都護府,蒲類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的直屬郡縣——蒲類縣

清康熙年間,這裡正式更名為「巴里坤」。乾隆年間,巴里坤連續十幾年糧食大豐收,清廷一度將此地作為國家糧庫之一,巴里坤作為所有西北戰爭的風口浪尖之地,終於可以安靜的「男耕女織」了。同時,為了減少多民族間的摩擦,清廷特意修建漢城一座,供漢族兵勇、居民居住;修建滿城一座,供滿清八旗兵勇居住。這兩座城便是今天所見的巴里坤古城。

蒲類,是神話飛翔的地方,美麗而浪漫,然而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絲路上的兵家必爭之地,使神話之地充滿了蒼涼與渾厚。唐代詩人駱賓王曾行軍於此,留下名詩《夕次蒲類津》:「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山路猶南屬,河源自北流。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龍庭但苦戰,燕頷會封侯。莫作蘭山下,空令漢國羞。」

未完待續

草原多神話,山陰有傳說。站在天山坳,俯瞰巴里坤草原,歷史如電影一般隨白雲輾轉騰挪,漢唐至明清,草原健兒以熱血之軀護佑著國家疆域的完整。在清代,哈密回王更是以蓋世之氣「書寫」了一部浩浩史詩……

本系列上篇

(本文多數圖片來自互聯網)

Bro.Adventures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布旅行 的精彩文章:

TAG:老布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