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氮氧化物排放數據,打了美國環保局的臉

氮氧化物排放數據,打了美國環保局的臉

原標題:氮氧化物排放數據,打了美國環保局的臉


事情是這樣的。


美國國家環保局(EPA)一直認為美國的氮氧化物(霧霾和臭氧的重要前置物)排放在2005—2015年間持續快速下降。

然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姜哲教授為首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美國氮氧化物排放自2011年以來實際下降速度與美國國家環保局宣稱的「持續快速下降」的結論不一致。


研究成果發表在4月30日出版的國際綜合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並在第一時間被《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每日郵報》等國外主流媒體報道。


姜教授說,按照美國國家環保局的說法,地面和衛星觀察結果應顯示過去十年間,美國空氣污染監管措施使污染物排放量顯著降低,使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然而,「我們在研究中使用2011年至2015年衛星遙感和地面站觀測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美國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排放下降速度大幅減緩。」


作為一個棄工從文的小編,按捺不住好奇去扒了一下原文。



黑實線:EPA計算出的氮氧化物排放下降趨勢(呈持續快速下降)


黑虛線:修正後的排放下降趨勢(考慮了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和移動部門的排放數據)

綠實線:本研究逆解析法計算出的排放下降趨勢(在近年來顯著減緩)


綠虛線:修正後的排放下降趨勢(考慮了工業燃料排放、道路、道路外來源)


所以,數據告訴我們的是,氮氧化物並沒有一直大幅下降



而且,這一變化趨勢與衛星遙感和地面站觀測數據相吻合,但卻與使用美國國家環保局全部排放清單數據所得出的變化趨勢區別很大。


圖片顯示,不僅美國氮氧化物減排幅度減緩,部分地區還出現了反彈



從表裡可以看出,2005-2009年間,EPA的計算數據還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荷蘭OMI 氮氧化物監測數據(DOMINO) 和伯克利高解析度監測數據(BEHR),基本保持一致,但從2011-2015年,卻有明顯出入,EPA的數據顯示有5.3%的降幅,而其他幾家均沒有超過2%(忽略誤差)。

註:OMI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2004年7月15日發射的Aura地球觀測系統衛星上攜帶的4個感測器之一。OMI由荷蘭和芬蘭與NASA合作製造,可以區分多種氣溶膠類型例如煙霧、粉塵、硫酸鹽等。


姜教授進一步解釋了研究觀測數據與美國國家環保局對於氮氧化物排放的預測數據的差異性。主要是3種原因所致:


第一,工業、區域和公路外排放源(越野汽車)的相對影響增長;


第二,公路上汽油排放源的相對影響降低;


第三,這些變化的產生慢於對公路化石燃料排放減少量的預期。


此前西方國家的主流觀點認為,亞洲污染物排放隨著快速的工業化而迅速增加,會對美國的空氣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現在看來,美國的小夥伴們似乎應該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華盛頓郵報》報道:由於強化空氣質量標準,中國的污染物濃度在近年來顯著下降,因此研究人員排除了污染源來自於中國這一假設。


《洛杉磯時報》指出:光化學煙霧相關的污染物排放下降速度顯著減緩……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麼官方數據顯示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但空氣質量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報道還稱,在南加州過去的兩年里,糟糕的空氣天數已經增加了,該地區在去年有145天的空氣不符合聯邦健康標準,而2016年和2015年分別是132天和113天。


英國《衛報》分析指出,是現有法規不能保障持續的改善,鼓勵使用更多化石燃料,使人類在威脅空氣質量和健康的錯誤方向上越走越遠,美國現任環保署長普魯特要為此負很大責任。《衛報》還認為,這種狀況的持續惡化會讓美國的領導力產生不利影響,因為當發展中國家看到美國不重視空氣污染時,他們也不願意做出行動。(中國表示,並不會




這一研究還證明了美國的空氣質量變化主要由美國本土污染物排放變化所主導,並間接表明中國近年來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參考來源: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4/24/1801191115


科技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言環保 的精彩文章:

意外合成?科學家們也是太不小心了……

TAG:微言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