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的骨質疏鬆,疼痛難忍。骨質疏鬆的全部癥狀需要了解透徹
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病人,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約有50%的人出現一次骨質疏鬆骨折後還會再遭受第二次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很可能導致「一摔不起」。去年,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發布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提示,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之內,20%的患者會死於各種併發症,約50%患者致殘,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此外,由於骨質疏鬆需要在治療和護理上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一疾病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經濟負擔格外沉重。治療骨質疏鬆症光靠補鈣是不行的,還必須與抗骨質疏鬆的藥物聯合運用,這就相當於蓄水池不僅要「蓄水」更要「保水」。
目前,臨床骨質疏鬆症治療主要是「開源節流」。「開源」就是使用促成骨細胞活性的藥劑,幫助患者「長新骨」。「節流」是使用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藥劑,用於抗破骨細胞,減緩骨質流失,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展進程。治療骨質疏鬆需要得到更充分關注的是「開源」。目前臨床上以特立帕肽注射液為代表的促成骨細胞藥物,能有效幫助增加成骨細胞數量,抑製成骨細胞的凋亡的作用,進而改善骨微結構。
高血壓患者為了保證心腦血管的健康,需要控制體內的鹽分攝入了,然而,過多的鹽攝入不僅會引發高血壓,還會增加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科學證明,長期過量攝入鹽會影響人體的鈣質吸收,加速骨量流失,尤其是中老年,很容易因為鹽攝入過量而造成骨質疏鬆。
人們不禁要問,鹽和鈣質之間存在著哪些聯繫?科學家專門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試驗,在試驗周期內,通過測量鹽攝錄量不同的人群所排出的鈣質量,來評估鹽對骨質疏鬆的影響,經過試驗發現高鹽飲食者排出的鈣的量比低鹽飲食者高約6%.
腎臟負擔著人體鈉離子的排出,腎臟每排泄1000毫克的鈉的同時,會代謝掉大約耗損26毫克鈣。吃鹽越多,腎臟的壓力就越大,鈣的流失也就越多。當血液和細胞中的鈣質供應不足時,骨骼就會釋放鈣質進行補充,結果引起骨骼密度下降,最終導致骨質疏鬆。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少於5克,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明確:成人每天食鹽不應超過6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改善和營養保健意識的提高,很多人都非常注意控鹽,然而一些隱性的高鹽食物卻讓我們的日常鹽攝入量超標,所以請小心這些隱性高鹽食物。
白麵包:兩片半白面包含鈉就超過600毫克。如果再塗上花生醬、番茄醬等調味料,要不超量都難。
早餐麥片:早餐麥片有一半達到高鹽標準,有的竟高達1030毫克。所以在購買時看一下標示,選擇一些廠牌含鈉量較低的產品食用。
涼麵:市面上不少涼麵幾乎都添加小蘇打來增加彈性。小蘇打就含很多鈉,加上麻醬本身含鈉也很高,導致每吃一碗涼麵的鈉含量就相當於1天鈉攝取量的一半。
油條:同時油條在製作過程中也會用到不少的鹽,每100克油條含鹽2克左右。
披薩餅:在麵餅、醬料和乳酪中,都含有相當數量的鹽分,常規大小的一角披薩含鹽量就可能達到600毫克。
茴香菜:茴香菜屬於含鈉很高的蔬菜,按照我國食物成分表,每100克茴香含有186.3毫克鈉。因此,用茴香做餡應該少放鹽。
芹菜:常吃的蔬菜中芹菜含鹽量也是相對較高的,500克芹菜含鹽2克。
茼蒿:和芹菜一樣每500克茼蒿中含鹽2克,僅次於茴香,茼蒿烹飪方法不當容易造成鹽攝入量超標。
肥胖的人群容易出現骨質疏鬆,肥胖人群應該要做好身體的保健工作,適當鍛煉身體,每天不能少於半個小時的運動時間,可以避免骨質疏鬆,並且要補充鈣質,適當喝牛奶,可以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可以避免骨質疏鬆,肥胖人群應該要堅持健康的減肥,肥胖人容易骨質疏鬆,那麼要如何減肥?
要想改變這種因為胖引起的骨質疏鬆,最好的辦法就是運動,所謂「勞其筋骨」,減掉脂肪在先,強健骨頭在後,因為骨頭是不壓不硬的。
現代人不僅肥胖的多,而且骨質疏鬆的也多,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日照不足,人們室內活動更多,紫外線照射量不夠,不足以轉化成足夠的維生素D。而缺少了維生素D,再多的鈣質也無法被身體吸收,骨質就要疏鬆。
其次是運動不足,除了引起肥胖,還減少了骨質的重建。人只有在運動之後,才會告知大腦,這裡工作量增加,要承重,需要給更多的鈣質建築骨骼,骨質密度才得以增加。如果沒有任何外力刺激,大腦就得不到這種「申請」,就算吃進去了足夠的鈣質,也無法為骨頭所用。所以,一個人一旦長時間卧床,無論他怎麼補鈣,仍舊要發生骨質疏鬆。而貧困時期的人,雖然沒有牛奶、鈣片的補充,但很少有缺鈣問題,就是因為他們不僅運動,而且是露天運動,前者減肥,後者補鈣,所以那時候的人可能比現在人的骨頭要硬。


TAG: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