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它才是紅場閱兵最大看點,全憑戰績

它才是紅場閱兵最大看點,全憑戰績

原標題:它才是紅場閱兵最大看點,全憑戰績


作者:劉暢 來源:鳳凰網軍事頻道




圖為在閱兵預演中亮相的「天王星」9無人戰車,小小的個頭卻承擔著重大意義。

相比此前歷次閱兵,將於今天舉行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3周年的勝利日閱兵增加了很多看點,除了蘇57戰機與搭載「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米格31K戰機外,無人裝備成了本次閱兵的最大亮點,其中最核心的「天王星」-9戰鬥機器人將成為最耀眼的「小明星」。儘管它曾被美國嘲笑,但其前輩在敘利亞的首戰戰績卻震驚了世界。



德國在二戰末期裝備的「哥利亞」遙控爆破裝置開啟了無人裝置參戰的新紀元。


嚴格意義來說,儘管俄媒將「天王星」-9稱為「戰鬥機器人」,但實際上該戰車是由人員進行遙控的無人作戰載具。這類裝備的發展源頭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德國研發的「哥利亞」(巨人)遙控爆破裝置。美國在獲得「哥利亞」技術後,早期發展出了無線遙控排爆機器人,以及僅搭載機槍等輕武器的作戰機器人。隨後美國又將該領域細化發展出兩個分枝,即伴隨步兵作戰,提供火力、運輸支援的「多用途戰鬥機器人」,以及單獨作戰的「無人坦克」。



「旋風」M無人戰車面世後,俄羅斯宣稱能將現役任何一款戰車無人化。


相比美國,俄系無人戰鬥車輛的起步要晚得多,冷戰時期蘇聯只進行了很少的無人戰鬥車輛研發,而俄羅斯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在BMP-3步兵戰車基礎上測試無人技術(「旋風」M)。但儘管美媒曾嘲笑俄羅斯無人戰鬥車輛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只有美國民間車庫作坊」的水準,但相比中美對無人戰鬥車輛的謹慎態度,俄羅斯卻在決定發展後,迅速進行型號立項、批量生產並投入實戰,並在實戰中取得了很不錯的戰果,「天王星」-9的前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平台」M曾在敘利亞一戰成名,而更強的「天王星」9的戰績同樣優秀。


「天王星」-9無人戰鬥車在2016年被首次公開展示,而早在前一年,俄軍就已將稍小的「平台」M無人戰鬥車其投入敘利亞實戰。在協助敘利亞政府軍攻佔位於拉塔基亞市郊區的754.5高地的作戰行動中,俄軍派出6輛「平台」M參戰,戰場上所有俄軍部隊的指揮控制由「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負責。戰鬥中敘利亞政府軍士兵在距離「平台」M無人戰車後方150-200m處跟隨推進。最終70多名恐怖武裝分子被擊斃,敘利亞政府軍無一陣亡。


「天王星」9武備系統很強大,這源於蘇聯阿富汗戰爭中大量血的教訓。


此戰充分體現了俄軍無人作戰系統與傳統裝備在現有作戰體系中的良好融合,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俄式無人戰車此戰的成功,也可視作俄羅斯對蘇聯阿富汗戰爭經驗反思的成功。「天王星」-9的武器系統包括1門2A72型30mm機關炮(備彈200發)、1挺PKT/PKTM型7.62mm機槍(備彈500發)9S120「攻擊」超音速反坦克導彈(備彈4枚)以及9K33「針」式防空導彈(備彈4枚)。這種裝備配置源於阿富汗戰爭的實戰經驗,以及大量血的教訓。



如果「天王星」9早出現40年,能將大量蘇軍從危險的守山戰鬥中解放出來。


在《第九突擊隊》等刻畫侵阿蘇軍的電影中,蘇軍主要使命是在阿富汗山地環境中佔據制高點,為己方車隊與直升機開闢安全通道,這種零星散布的連排級部隊,很容易成為游擊隊的襲擊目標。相比之下,如果「天王星」-9能早服役40年,蘇聯只需在要害山頭上部署無人戰車,一方面能對相關區域進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強大的對地、對空火力能應對敵方發起的,游擊隊級別的攻擊,從首戰擊斃70名恐怖分子來看,俄式無人戰車的火力完全夠用。



俄羅斯在今天的閱兵中也將展示「海盜」無人機,其地位顯然不及無人戰車。


美國引領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首先開啟了無人裝備參戰的開端,試圖以空中的精確打擊減少地面人員的投入。但實戰證明,這種打擊方式不僅誤傷率較大,而且實際打擊效果也較難保證。相比之下,儘管俄羅斯在此次閱兵中首次展出「海盜」察打一體無人機,但「天王星」家族卻體現了俄羅斯更側重於以地面的無人戰車,而非無人機減少投入戰場的人員數量,從俄軍拉塔基亞一戰豐碩的戰果與高超的協同指揮來看,俄羅斯的嘗試無疑是成功的。


儘管「天王星」-9的體積與技術含量相比很多其他受閱裝備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它卻代表了全新的作戰理念與作戰模式,是俄羅斯特色無人裝備實戰探索的成功體現。對於其他熱衷發展無人作戰裝備的國家而言,俄羅斯模式的效費比或許比美國模式高得多。

終結者3領銜,無人戰車列隊,紅場大閱兵先睹為快


來源:支點軍事


俄羅斯定於5月9號舉行閱兵,慶祝衛國戰爭勝利。那麼現場都會是什麼樣子,都會出現哪些裝備,讓我們先先一睹為快吧。



當地時間2018年5月6日,俄羅斯士兵在紅場參加勝利日閱兵的最終綵排儀式。女兵英姿颯爽,身穿短裙亮相。



俄羅斯女兵邁著整齊的步伐,步入莫斯科紅場。



參加閱兵綵排的女兵方隊永遠是閱兵式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參加閱兵綵排的鼓手方隊。



徒步方隊接受檢閱。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igu)參加閱兵綵排。



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檢閱部隊。



閱兵綵排現場,執行警戒任務的狙擊手。


綵排現場出現的海盜船無人機。



「終結者-3」坦克支援戰車。



綵排前夕的「天王星-9」機器人戰車。



「角鯊」直升機型無人機。



卡瑪斯汽車搭載TTM 1901-40陸軍雪地車。


AM-1陸軍全地形車。



T-34/85坦克參加紅場閱兵綵排。



T-14「阿爾瑪塔」主戰坦克。



「颱風-K」裝甲車。



在「迴旋鏢」輪式平台基礎上研發的裝甲運兵車。


「巡邏隊」裝甲車。



S-400防空導彈系統。



裝備「短號-D」反坦克導彈系統的「虎」式裝甲車。



「聯盟-SV」自行火炮系統。



「姆斯塔-S」自行火炮系統。


「山毛櫸-M2」防空導彈系統。



「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系統。



RS-24「亞爾斯」導彈系統的運輸發射容器。


衛國戰爭勝利日是為了紀念法西斯德國向蘇聯投降的日子。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爾斯特舉行。德國政府代表在蘇、美、英、法軍隊統帥部代表的面前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從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


據悉,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東的蘇聯當時已是5月9日凌晨,而在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因此,美、英、法等國把5月8日定為歐洲勝利日,蘇聯則確定5月9日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


1923年5月1日蘇聯首次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也是蘇聯首次5·1國際勞動節閱兵,二戰後蘇聯確立了5月9日衛國戰爭勝利日並決定把閱兵的日期由原5·1國際勞動節改為衛國戰爭勝利日。

感謝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版權等問題,可在本公號後台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非常感謝!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備參考 的精彩文章:

未來作戰系統:無人坦克更適合城市戰
B-21轟炸機進入關鍵設計審查階段

TAG:裝備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