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保證不殺功臣後人,功臣:只求留他全屍,後來竟然應驗

朱元璋保證不殺功臣後人,功臣:只求留他全屍,後來竟然應驗

原標題:朱元璋保證不殺功臣後人,功臣:只求留他全屍,後來竟然應驗


歷史上每一個開國帝王都不是隨隨便便成就大業的,民間的說法是氣運加身,其實除了把握機遇以外,更重要的還要看此人的個人能力。


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或御人有術,令將士用命,士子用心;或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令天下英雄紛紛來投。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而在元朝末年間,也有一位未來的開國帝王扛起了起義的大旗,當時的情況是元朝的統治者們在經歷了對中原大地近百年的統治以後,變得越發的橫徵暴斂,朝廷內部爾虞我詐、貪腐成風,而對百姓卻極盡壓榨。



朝廷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使民間物價飛漲。元惠宗一份治理黃河的聖旨,成了各層官員大發橫財的機會,層層剝削之下,民怨沸騰到了極點。百姓抗命是死,聽命也是死,在這種情況下,終於在各地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


朱元璋早期也是被逼無奈才加入義軍的,但他加入了義軍以後,因其知人善任且天生就具有戰略性的眼光,很快就如魚得水,個人勢力得到迅速增長。在佔領南京城後,不可避免的和另外兩隻最大的義軍隊伍陳友諒、張士誠展開了號令天下的爭奪戰,朱元璋獲勝後,再一舉把蒙元趕出中原大地,建立了大明朝。


朱元璋能取得天下,除了個人能力出眾以外,同時也離不開他手下的一批文臣武將。其中對他幫助最大的有兩個謀士,一個是名滿天下的劉基劉伯溫;另一個則叫朱升,貌似不太出名,但朱升卻為朱元璋制定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決策,那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正因為此決策,朱元璋才在還不夠強大的時候躲過了元朝政府的征伐,有了喘息之機來對付「兩個鄰居」陳友諒和張士誠,一舉拿下最後的勝利。


朱升還為朱元璋舉薦了很多賢才,比如處州的浙東四賢,此四人里就有劉伯溫,這四人皆是人中楚翹,在朱元璋接下來的一系列決策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朱升參與了朱元璋和陳友諒一決勝負的鄱陽湖大戰,當時朱元璋的軍隊糧草即將耗盡,朱升對當地民情十分了解,指點朱元璋速去幾處借糧,解了燃眉之急,最後大勝陳友諒。


可以說,朱元璋能順利奪取天下,朱升是功不可沒的。朱升善於識人,對朱元璋的看法是患難之時見真情,而富貴以後則未必。深明「飛鳥盡良弓藏」含義的朱升,很快向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朱元璋很是不解,大明朝剛建立,正是犒賞有功之臣的時候,朱升這個大功臣卻要離開權利中心,實在是讓人費解呀。


朱元璋為了挽留朱升,提出給他爵位,朱升卻說沒有這個福氣。朱元璋只好退而求其次,讓朱升把兒子朱同留下,當朝為官。朱升卻說就是擔心此事,並說如果一定要錄用他的兒子,還請將來留朱同一個全屍。



朱元璋連說不會,為了寬朱升的心,還專門賜了朱同一個免死券。朱升搖搖頭走了,回到家鄉以後的朱升沒多久就鬱鬱而終。而他的兒子朱同也被朱元璋提拔,做到了禮部侍郎。


然而好景不長,朱同後來被人陷害謀反,朱元璋早把免死的事拋在九霄雲外了,因為朱升曾經的請求,朱元璋賜下三尺白綾,讓朱同保留了全屍。如此看來,朱升的識人之能確實令人佩服。

歡迎留言,咱們明天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漢唐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為懲罰貪官發明酷刑,一種活活嚇死貪官,另一種貪官生不如死
明太祖讓劉伯溫猜一物,劉回了一句詩,朱元璋聽完哈哈大笑

TAG:觀漢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