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見水見山,不如見你

見水見山,不如見你

隨緣關注,Peace&Love↗

見水見山,不如見你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樂:讀如「要」,喜歡。

本章近以取譬,山水為喻,言知仁之德性。水周流無滯,知者似之;山安固厚重,仁者似之。一言知仁之性,再言知仁之用,三言知仁之效。

「仁」是孔子理想中人格之最高典範,仁者定是知者,知者不一定是仁者。樂水樂山,是人之德性有異。德性本乎人性,人性出於自然。人與自然相合,始得以怡然處順逆。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亦是說,人之德性,應合於自然之道。當然,老子的「道」論,是對宇宙起源的樸素認識。從「人法地」起,最終還是落在了「自然」上。「自然」才是最合「道」的,或者自然即道。

1545

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該吃吃,該喝喝;該睡覺睡覺,該工作工作;該戀愛戀愛。念了就念,喜歡就喜歡。大致如此,才是「自然」。

庸人不知不仁,亦可樂水樂山;是平常人性,百姓歡喜。

從海邊回來——盤桓數日,亦得八分喜悅。溫潤香甜的空氣、海水拍岸的聲音,似乎還在鼻息耳際:

……

波濤隱於海底

多麼美,多麼悵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是美的 的精彩文章:

什麼!我們都是小人?
念你此時,亦應安好

TAG:遇見是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