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莫向外求,回歸自心

莫向外求,回歸自心

莫向外求,回歸自心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明心見性是佛教的根本宗旨,是一大藏教的精髓所在,也是一切聖賢之教的精髓所在。明心見性,就是凈土宗所說的花開見佛,就是孔子所說的「知天命」,就是《大學》所說的「明明德」,就是《大學》所說的「格物致知」。世人不悟自心,不知天命,而把生滅的現相當作生命的寄託,而不知道,一切現相,剎那生,剎那滅,密移變遷,究竟不可得,究竟不可靠。猶如一個人,於大海之中,把某一個波浪當作自己,把其他的波浪作他人他物,自己這個波浪大時,便覺得自己很偉大,便會很傲慢。自己這個波浪小時,便覺得自己很渺小,便會很自卑。他不知,自己這個波浪,是個臨時的現相,其他的波浪,也是臨時的現相。真正的自己,既不是這個波浪,也不是那個波浪,真正的自己,是這個遍含一切波浪的大海。所以,佛教把「心」稱為「心性大海」,佛教的修行便是由小我向大我的一種回歸,便是由幻我向自性的一種回歸。

我們有無量無數的思想,然而,我們卻沒有無量無數的心,我們只有一個心,無量無數的思想,皆是這個「心」生出來的。前一個思想,是這個「心」生出來的。後一個思想,也是這個「心」生出來的,乃至所有的思想,皆是這個「心」生出來的。猶如大海里的浪花,這個浪花是海水生出來的,那個浪花也是海水生出來的,乃至所有的浪花,皆是海水生出來的。海水是一,浪花無量。真心是一,思想無量。

生生不息的思想,是妙明真心的現相。生生不息的浪花,是海水的現相。妙明真心是無數思想的源頭,海水是無數浪花的源頭。源頭即本體,亦名形而上。現相即幻相,亦名形而下。本體即大我,現相即小我。本體現相,一體如如。

為了令人識得這個本體,令人識得這個大我,佛家有一問,值得體會:你念幾聲佛,然後問問自己,這念佛的是誰?這聞聲的又是誰?如此自問,如此反觀,是名供養諸佛,亦名回歸大我。佛教有問答云:

(孝宗皇帝)曰:「水中眾生,以囊濾之。火里眾生,將甚麼濾?」

遠(瞎堂慧遠)曰:「他家自有通霄路。」

又曰:「眾生有難,念觀音救苦。觀音手捻數珠,念個甚麼?」

遠曰:「求人不如求己。」[1]

唯此一心,是念佛的人。唯此一心,是聞聲的人。唯此一心,是見天見地的人。唯此一心,是起諸作用的人。唯此一心,是真佛真祖。唯此一心,是諸人「本真的自己」。念佛即是念心,即是念「本真的自己」。

這個廣大無邊的妙明真心,即是阿彌陀佛。這個廣大無邊的妙明真心,即是「本真的自己」。若把阿彌陀佛當作他,自己與他,形同二人,我求他,他救我,我要往生,生到他處。如此見解,即是魔見,依此而行,即是魔行。今日佛徒,見光見佛,見稀奇玄妙,而導致精神錯亂者,大有人在。眾生無始以來,業障深重,自心光明,不得相見,是故借彼名號,綿密提持,以此方便,消除業障,露出真常。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確有極樂世界,確有阿彌陀佛,然而,西方極樂,阿彌陀佛,不在心之外,而是諸人的妙明真心,而是諸人「本真的自己」。所謂的念佛,就是念這個妙明真心,就是念這個「本真的自己」,就是回歸這個「本真的自己」。



[1]《歷朝釋氏資鑒》卷十一。《卍續藏》第七十六冊,第二四二頁中。

莫向外求,回歸自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不用求真 唯需息見
慧律法師:?付囑佛心,普利大眾,從改變自己做起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