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解讀:從「鮮花香插少年頭」淺析什麼樣的男人才是「一枝花」

文化解讀:從「鮮花香插少年頭」淺析什麼樣的男人才是「一枝花」

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民間男子戴花的習俗,我們熟知的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當時的習俗是,在九月九日登高,飲菊花酒,折茱萸花插頭上。看來至少在那時,男子頭戴鮮花,不會引起非議。

杜由此可知,當時的男子非但可以頭上插花,即使把花插滿頭也是有的。男子帶花自不待言,為官者一樣戴花,而且有過之無不及。皇帝賜大臣戴花更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根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李隆基春時游宴,某大臣遵旨賦詩,其中有"飛埃結紅霧,游蓋飄青雲"之句。唐玄宗十分讚賞,遂以御花親插之巾上。此事深為時人所羨慕。為了能得到皇帝欽賜戴花,不惜於朝廷之上,當眾搶奪的也不乏其人。

到了明朝末年,袁崇煥還有詩:「竹葉喜添豪士志,鮮花香插少年頭。」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簪花》中說:「今俗惟婦女簪花,古人則無有不簪花者。」

有一張古圖描繪的是北宋時韓琦出任揚州太守,這一年在他官署的後花園裡盛開了四朵芍藥花,中黃蕊上下二分紅花,極像身穿朱袍,腰系玉帶的官員。此花盛開之時,韓琦邀請同在大理寺供職的王圭、王安石和另一位大理寺官員前來賞玩,但那日那位官員腹瀉不止,韓琦便邀路過揚州的大理寺丞陳升之前來,四人簪花飲酒。三十年間,四人相繼為相,一時傳為佳話。

司馬光節儉,在《訓儉示康》一文中教育兒子:我平時衣著簡樸,不戴花,唯有皇帝舉行宴會,讓進士出身的官員簪花飲酒,「乃簪一花。」寇準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為人又坦蕩磊落,深得宋真宗的喜愛,在一次宴會上,真宗把寇準招到跟前,賜他一杯酒,說:「寇準年少,正簪花吃酒時!」語氣口吻,想像目光中不乏羨慕與喜愛。

明朝的何良俊在所著《語林》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唐中宗於立春日賜近臣戴彩花。當時武平一所作應制詩最美,唐中宗認為,武平一雖年少,但"文甚警新,悅紅蕊之先開,訝黃鶯之未囀,循還吟咀,賞嘆兼懷。"於是,更賜花一枝,以彰其美。武平一以兩花左右交插,戴於頭上。崔日用乘酣飲,欲奪平一所賜花,中宗於簾下見之,問武平一:"日用何為奪卿花?"武平一應聲答對:"讀書萬卷,從日用滿口虛張;賜花一枝,學平一終身不獲。"中宗聽後大笑,因更賜酒一杯,當時傳為美談。

不僅朝廷官員簪花,民間也同此俗,如《水滸傳》浪子燕青,「腰間斜插名人扇,鬢邊常簪四季花」。俊美極了!而「一枝花」蔡慶,「茜紅衫上描鶒,茶神衣中綉木香。曲曲領沿深染皂,飄飄博帶淺塗黃。金不燦爛頭巾小,一朵花枝插鬢傍。」

事實上,宋朝以後,男子戴花的就開始逐漸少了。元朝期間還偶有關於男子戴花的描述。至清朝以後,男子與戴花就逐漸無緣了。現在,非但男子不再戴花,連婦女也少有戴花的了。所以古代男子是戴花的,後來才成為女子的專利。

俗語說「男人三十一枝花」,和古義,也和今義。只有那些不僅要年輕帥氣,還要言語談吐得當的男人,才能稱得上是「一枝花」。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安陽同濟:安陽故事知多少,了解的不了解的都在這裡
到杭州,讀一本「動態教科書」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