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絳:年輕時認真歷練,方能優雅老去

楊絳:年輕時認真歷練,方能優雅老去

如果說張愛玲是帶刺的紅玫瑰,那麼楊絳就是一株安靜的茉莉花。平淡得容易被人忽視,卻有自己最獨特的香氣。她無聲無息地綻放,且以優雅度過一生。

楊絳,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先生」的女性。從出生到去世,她跨越了一個多世紀,105年的歲月,她堅強、坦然地走了過來。

她生於亂世,自始至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她嘗盡人生百味,始終明媚從容。

我們喜歡楊絳先生,喜歡她的智慧、淡薄、榮辱不驚。我們稱她一生很「傳奇」,而她認為「沒有虛度此生」而已。

1

我的父親母親

1911年7月17日,一個女嬰在北京呱呱落地,家人取名「楊季康」。這個女孩長大後,成了文學大師楊絳。

楊家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身為法官的楊蔭杭嚴肅剛正,身為父親的他卻十分慈愛。

小時候,楊絳見父親平時說話出口成章,於是向父親請教秘訣。父親說:「這哪裡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於是,楊絳翻著家裡的藏書看。楊絳喜歡詩文書籍,父親就給她買。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

假如一本書籍楊絳長時間不讀,那本書會消失不見。其實,這是父親無聲的責備。

在父親的影響下,楊絳從小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如果說父親楊蔭杭將好學、堅強的性格基因傳給了楊絳,母親唐須嫈則將溫柔、堅韌遺傳給了楊絳。

有一次,楊蔭杭得了很嚴重的傷寒,醫生束手無策,告訴他的家人:「沒得救了,放棄吧。」

唐須嫈不肯放棄,她找到一位中醫:「求求你開副藥方,就把死馬當作活馬醫。」中醫被這個弱女子的堅持感動,大著膽子開了藥方。

楊蔭杭拒絕中醫治療,唐須只好把中藥磨成粉末,裝進西藥丸里,哄騙他吃下去。

在唐須嫈的細心照料下,終於奇蹟出現了,楊蔭杭漸漸康復,最後痊癒。

父母之間默契的夫妻相處模式,對楊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之後,楊絳遇到錢鍾書,他們的生活模式像極了她的父親母親。

生命就是這樣奇妙,情感的輪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1歲的楊絳與母親

2

情定清華園

楊絳心裡一直有個「清華夢」。1932年,東吳鬧學潮停課,楊絳聽從父親的安排去清華借讀。

楊絳初進清華,在清華園古月堂遊園。這時,遇到了來看錶兄的好友孫令銜。而孫令銜的表兄,正是錢鍾書。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穿著一襲青衣大褂,駕著一副老式眼鏡,看起來呆板老舊。

楊絳早已聽聞錢鍾書大名,可今日一見,與心中「風流倜儻」的印象大相徑庭。

倒是錢鍾書對初見那一面念念不忘,還專門寫過一首絕句來回味:「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才子佳人,風華正茂,如果說沒有點風流韻事,誰信呢?

「錢鍾書已經訂婚了」「楊絳已經有男朋友了」的流言傳遍校園。對楊絳一見鍾情的錢鍾書慌了,急忙寫信要求見面。

「我沒有訂婚。」這是錢鍾書見到楊絳時說的第一句話。

錢鍾書

在《西廂記》里,張生第一次見崔鶯鶯說的是,「小生姓張,名拱,字君瑞,並不曾娶妻。」

兩個故事相隔千年,卻有異曲同工之意。現實里錢鍾書和楊絳的故事,顯然比戲裡更精彩。

「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應。

兩人相視而笑,心照不宣。從此鴻雁傳書,兩顆心越走越近。

緣分就是這麼神奇,兩人的相遇,不早不晚,一秒不差。

而正是那一秒,遂成了兩個人一生的情緣。從此兩人相伴一生,攜手度過了六十多年歲月。

3

漂洋過海到英國

1935年7月13日,兩人結為夫妻。那一年,錢鍾書24歲,楊絳23歲。

同年,錢鍾書參加中英庚款留英考試,成為唯一的英國文學專業錄取生。

新婚的錢鍾書與楊絳

錢鍾書高興地告訴楊絳:「我被錄取了,可以出國了。我想讓你陪我一同過去,可以嗎?」

當時楊絳還是在校生,尚未從清華大學畢業。但是楊絳了解錢鍾書,他是個不會系鞋帶、走路會摔跤、吃飯用不好筷子的「生活白痴」。

為了照顧他生活起居,楊絳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自從兩人結婚,楊絳始終把錢鍾書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自覺靠後。從結婚伊始,到生命盡頭,楊絳一直照顧著錢鍾書。

這次出國,是錢鍾書和楊絳第一次共同遠行。漂洋過海到英國,兩人在輪船上待了一個多月。海上生活單調,但是他倆一路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書。

在他人眼中,這對真算得上「神仙眷侶」。

錢鍾書在《圍城》里說,「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共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眾人猜測,這句話的原型就是錢鍾書和楊絳。兩人不僅通過了旅行考驗,而且達到了精神上的契合。

錢鍾書與楊絳搭乘郵輪赴英留學

4

經營婚姻的智慧

楊絳的聰明懂事,在婚姻生活里發揮得淋漓盡致。

她愛錢鍾書,愛他的滿腹經綸,也包容他的缺點。兩人攜手走過六十多年歲月,楊絳只把幸福分享給錢鍾書,麻煩交付自己。

錢鍾書生活能力很差,經常像孩子一樣闖禍。他每次犯錯,都要向楊絳彙報,第一句永遠是:「我做壞事了」。

錢鍾書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染了房東家的桌布,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錢鍾書弄壞了門軸,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錢鍾書額骨上生了疔,很久無法痊癒,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治。」

她從一位護士那裡學會了熱敷,每小時熱敷一次。果然,錢鍾書頭上的疔消失了。

每次錢鍾書闖禍,楊絳口裡的「不要緊」,無疑於定海神針。

錢鍾書可以全身心投入學術研究,因為他知道楊絳永遠是堅強的後盾。

楊絳也深知一個道理,分享幸福得到雙倍的甜蜜,而煩惱並不會因為兩個人一起分擔變少。

老年的楊絳與錢鍾書

楊絳確實做到了,她曾說:「我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讓錢鍾書的天性沒有受到壓迫,沒有受到損傷。」

她呈現給錢鍾書的,永遠是那個燦爛的妻子。

5

變身「我們仨」

到英國一年多後,楊絳發現自己懷孕了。錢鍾書得知自己即將升級做爸爸,高興得手舞足蹈。

他激動地對楊絳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一樣。」

1937年5月18日,楊絳生下一名可愛的女嬰,取名為「圓圓」。

圓圓的降臨,給這對年輕夫妻帶來了無限歡樂。他們從給孩子換尿布學起,一點點成為合格的父母。

在夫妻二人精心照顧下,圓圓長得很快。楊絳形容「很快從一個小動物長成一個小人兒」。

圓圓和錢鍾書一樣,記憶力驚人,可以做到「過目不忘」。

錢鍾書一家合影

有一次,楊家僱傭了一個小阿姨阿菊。阿菊的媽媽搬了家,特意寫明信片告訴她新地址。可是,阿菊把明信片弄丟了,急得直哭。

圓圓在旁靜靜地說:「我好像看見過,讓我想想。」

然後,她背出一個長長的地名來,具體到什麼路口,幾號巷子。大家將信將疑,按照這個地址寄信,果然一字不錯。那年,圓圓只有八歲。

錢鍾書和楊絳沒有要第二個孩子,他們一生只愛一個孩子,用盡全力去愛。一家三口歷經磨難,始終深深愛著彼此。

6

戲劇家嶄露頭角

1938年,日軍大舉侵略中國,國難當頭。身在海外的錢鍾書和楊絳心繫祖國,惦記家人,他們決定放棄英國安逸的生活,回到上海。

「八一三」事變後,上海被日軍包圍,淪為孤島。被生活所迫的人民,迫切希望從文學藝術方面尋求一絲心理安慰。

回到國內的楊絳,一邊做代課老師,一邊業餘寫劇本。

1943年5月,楊絳首次編寫的喜劇《稱心如意》上演,沒想到一炮而紅。

《稱心如意》主要講述女主角李君玉失去雙親,不得不投靠親戚。一些親戚有頭有臉,卻誰都不願意收留她。老天有眼,經歷過百般折磨之後,李君玉不僅得到了有錢舅舅的愛護,還找到了一個如意郎君,生活終於稱心如意。

短短一部戲,描繪了30年代上海的世間百態。

楊絳編寫劇本

選擇喜劇與楊絳一貫理性、隱忍、剋制的人生態度有關,她沒有去做激昂鬥士,但是用細水長流的方式表達立場與選擇。

第一部作品大獲成功後,楊絳彷彿打開了任督二脈,戲劇創作源源不斷。

她接連完成了《弄假成真》《遊戲人間》《風絮》等佳作,一時間「楊絳創作」成為上海戲劇界的金字招牌。

楊絳老年仍堅持寫作

中國著名電影評論家柯靈稱讚:「楊絳的《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是喜劇的雙璧,是中國話劇庫中有數的好作品。」

胡適也評價她的劇本「不是照著鏡子寫的」,不落俗套、獨樹一幟。

7

翻譯堂吉訶德

翻譯和創作是楊絳文學成就的兩翼,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堂吉訶德》。這部小作品從翻譯到出版幾經波折,差一點被當做廢紙燒掉。

1956年,楊絳開始翻譯《堂吉訶德》。

為了忠於原作,楊絳決定自學西班牙語,這一年她已經48歲。到「文革」開始時,她已經翻譯了著作的四分之三。

楊絳翻譯《堂吉訶德》

1966年,文革愈演愈烈,楊絳的《堂吉訶德》翻譯稿被沒收。

楊絳夜不能寐,想要「曲線救國」,提出自願打掃革命群眾辦公室衛生,藉機尋找翻譯稿。

終於,楊絳在打掃一間儲藏室時,發現了《堂吉訶德》的譯稿,想要偷偷拿走,卻被一位老幹部發現。楊絳苦苦哀求,老幹部卻不為所動。

最後,有位學習組長仗義出手,把稿子還給了她。

楊絳抱回稿子回家,彷彿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孩子。

晚年的楊絳與錢鍾書一同看書

1978年《堂吉訶德》出版時,讀者排長隊購買,一時間掀起「堂吉訶德」熱。

楊絳的譯本,填補了我國西班牙語翻譯的空白。

當年,西班牙王室來訪,《堂吉訶德》作為禮物被贈與王室。

1986年10月,西班牙國王頒給楊絳「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以表彰她對傳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貢獻。

有人評價楊絳譯本《堂吉訶德》:雖然她的西班牙語在眾譯者中不是最好的,但她的漢語水平在眾譯者中肯定是拔尖的,她的幽默感在眾譯者中也絕對是拔尖的。

72萬字的譯著,楊絳1956年開始著手翻譯,直到1978年才出版,歷經二十多年,耗盡了半輩子心血。

8

在人世間打掃現場

晚年的錢鍾書體弱多病,全靠楊絳悉心照顧。

楊絳怕錢鍾書寂寞,她總是絮絮叨叨說一些有趣的事情。他們用無錫土話交談,說到高興處,錢鍾書會露出久違的笑臉。

錢鍾書去世前陷入昏迷狀態,短暫清醒時留下一句話:「絳,好好里(好好生活)。」

楊絳與錢鍾書

1998年12月19日,被病魔折磨多年的錢鍾書離開人世。

錢鍾書走後,楊絳說:「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可是我壓根不能逃,我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對於楊絳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整理錢鍾書的作品和手稿。錢鍾書的手稿數量龐大,整理後發現竟然有7萬多頁。

一些手稿因長期存放,已經變脆易壞。楊絳只能一點點先把筆記粘好、晾乾,再整理。

一次,《錢鍾書手稿集》的編輯來取資料,見楊絳雙眼紅腫,知道她為了早日整理出手稿,一刻也不敢停歇。

編輯勸說楊絳:「先生,您休息會吧!您的身體和眼睛禁不住這麼熬呀。」

楊絳嘴上說著「好好好,我知道的」,手卻沒有停下來。

楊絳為錢鍾書理髮

那一年,楊絳已經年近90。

正是因為楊絳孜孜不倦的努力,錢鍾書去世後,依然有作品問世。

楊絳認為,錢鍾書的筆記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公之於眾。這樣才能使「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9

晚年的「黃金時期」

常人道:女人的黃金時期在20多歲,從此以後走下坡路。

而楊絳的一生證明:只要你不停止學習,哪怕到了90歲,依然是黃金期。

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還在世時,有朋友提議:把一家三口的幸福故事記錄下來。

那時,躺在病床上的錢瑗「主動請纓」提筆,回憶小時候和爸爸媽媽的幸福時光。

錢瑗去世後,楊絳承擔下《我們仨》的寫作,完成女兒和自已的心愿。

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合影

楊絳回憶:「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卻覺得我這一生並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

92歲那年,楊絳寫出了《我們仨》。

楊絳筆下的錢鍾書、阿圓有多討人喜歡,她的思念就有多深。

一個女人歷經兩個世紀,風雨洗禮,內心的強大已經無法想像。

10

我們仨團聚了

大家喜歡楊絳,不僅僅因為她美麗,更佩服她經歷美好和磨難後,還能不忘初心。

她對所有的贈予全盤接受,無論好壞,隨遇而安、寵辱不驚。

王小波說:要做一個有趣的人,就算獨處,也不會寂寞。一個人一生很長,跟一個有趣的人共度一生,才不枉此生。

晚年時期的楊絳

楊絳在書中寫道,對錢鍾書:「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錢鍾書深情表白楊絳:「從此我們只有死別,而無生離。」

2016年5月25日,楊絳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們仨終於團聚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莊子說,做人不要太「惠施」
胡適:我受了十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