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退出核協定:下一步是開戰?

美國退出核協定:下一步是開戰?

原標題:美國退出核協定:下一步是開戰?


不出許多分析家所料,北美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國退出「5+1」和伊朗達成的核協定。


或許是「貴人事忙」,特朗普並未習慣性地在宣布這一決定後多費唇舌——反正該說的他早已不止一次說過,從選戰期間至因「化武」問題對敘利亞動武、因黎巴嫩真主黨勢力擴張而對黎巴嫩立法選舉施壓,他一次又一次指責伊朗是「地區穩定的威脅」、「危及以色列安全」、「支持極端勢力」,指責伊朗仍有發展核能力甚至核武器的想法,等等。

塵埃落定後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一方面譴責美國決定、聲稱「伊朗如今可以單方面結束對鈾濃縮的限制」,另一方面則表示「暫時仍留在核協定內」,稱希望迅速和歐洲、中國和俄羅斯展開討論,「看它們能否確保伊朗的利益」。



而核協定的另一方、「5+1」的另外5個成員則近乎一邊倒地表達了對特朗普決定不以為然的態度。


一貫支持伊朗核協定、反對單邊退出的中國和俄羅斯分別由外交部發表聲明,對美方此番決定表示「遺憾和失望」;在5月8日前一段時間內,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相繼訪問美國,試圖說服特朗普打消此念,美方退出核協定消息傳出後,馬克龍、默克爾和英國首相梅(Theresa May,)發表聯合聲明,對美方決定表示遺憾,表明了「仍然承認、並決心確保落實核協定,以保障伊朗人民經濟利益」的立場。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表達了同樣的態度,古特雷斯敦促協定簽署各方「充分尊重自己的承諾」,而莫蓋里尼則呼籲不要讓「有史以來外交領域所取得的最偉大成就之一」付諸東流。


在中東各地,土耳其、敘利亞等國不同程度表達了對美國此舉可能引發地區緊張和不穩定局勢升級的擔心,近來和特朗普齟齬不斷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直言不諱地批評美方「背信棄義、視自己簽署的國際協議如無誤」,「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退出自己同意加入的國際協定」,並稱美國將是這種做法的「輸家」。


可以說,除了一直視伊朗為地區最大威脅和假想敵、對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黨等如芒刺在背的以色列,和不論從教派(遜尼派對什葉派)、民族(阿拉伯人對波斯人)或地緣政治(同為石油出口大國且相互指責對方干涉本方或本方盟友內政)上都與伊朗戰略利益針鋒相對,自現任國王薩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和王儲穆罕默德.薩烏德(Mohammad bin Salman Al Saud)掌權後一直高調和伊朗「硬懟」的沙特,環顧地緣區域乃至全球,美國此番退出伊朗核協定的做法,幾乎未贏得任何掌聲。


究其原因,首先是伊朗一方並無如美國所言「不遵守核協定」的明顯舉措,相反,負責核查監督的原子能機構等一再發表正式聲明,強調伊朗「基本履行核協定義務」,美方以「原來的協定不好,需要重談」的邏輯「熱啟動」難以服眾;其次,特朗普上台後一再表現出對多變協定的藐視、對承諾的輕忽,和對動輒毀諾重啟的熱衷,讓無論盟友或對手的各方感到不安;第三,伊朗是中東舉足輕重強大勢力和存在,所涉及的各種矛盾錯綜複雜、根深蒂固,輕舉妄動只能把水攪得更渾。


有一種分析意見認為,特朗普下定決心要構建美國-以色列-沙特的中東新「鐵三角」,為此將三家共同的地緣對手——伊朗豎為靶標,因此以退出核協定為標誌,接下來「鐵三角」會對伊朗大打出手。

事實上「鐵三角」中的兩家早已和伊朗「小打出手」:以色列隔三差五就會趁火打劫,派飛機越境對內戰中敘利亞境內自認為的伊朗目標打一悶棍,然後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地搪塞地區和國際間質疑;沙特更糾合了十幾個伊斯蘭國家,在葉門對和伊朗同屬什葉派的胡塞爾民兵乒乒乓乓打了頗長時間。


就這兩家而言,的確想把美國「拉下水」,讓後者成為對伊朗及其追隨者實施「熱打擊」的主力和「破城槌」,畢竟伊朗作為地區大國「體量」太大,不論沙特或以色列都「硬抗」不住。但特朗普並沒有在中東大舉增加投入的興趣,其在伊朗問題上迎合「鐵三角」不是為了做「加法」,恰相反,是為了做「減法」,利用以色列、沙特的積極性確保美國在當地的戰略利益,從而減少美國直接投入,近一段時間他持續減少在伊拉克等地介入力度,並揚言從敘利亞撤軍,奧妙就在於此。單邊退出核協定前,美方兩次放風,稱「不希望和伊朗發生全面衝突」,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提醒「鐵三角」的另兩位:「想讓美國為你們火中取栗,辦不到」——而沒有了美國這個「破城槌」,另兩家也只能是小打有餘、大打不足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和俄羅斯隔裏海相望,聲勢聯絡,美國對伊朗威脅過甚,會促使伊朗更明顯地倒向俄羅斯(因為歷史原因伊對俄的介入一直有很強戒心),而自二戰以來,美國對介入與核大國毗鄰國家的武裝紛爭始終小心翼翼,且有越來越小心的趨勢,這種趨勢恐也適用於對伊朗。


美國退出核協定的一大戰略目標,是抑制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擴張態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達到部分目的,且無需大動干戈——撕毀核協定意味著在90-180天內恢復此前因核協定而暫停的各項制裁,這些制裁因美國得天獨厚的國際地位影響廣泛而深遠,即便其它國家不認同美方做法,也不可能不受美國對伊制裁牽制,將嚴重製約伊朗經濟發展和財力,並進而影響其能動力。


至於許多分析家提到的另一潛在戰略目標——以高壓促伊朗內變,則不論動武與否都極不靠譜:儘管伊朗民間不乏對美有好感者,儘管恢復高壓和制裁勢必加劇伊朗內部的政治分歧,儘管伊朗現行體制在國內不乏不滿者,但美方在伊朗並沒有哪怕稍值得一提的、可倚賴的代理人,「破」已不易,更遑論「立」了。

下一步會否引發更大規模的「熱衝突」,值得關注的除以色列、沙特可能的「小打小鬧」能掀起多大風浪外,還要看伊朗方面如何應對。由於核協定成果落實緩慢,伊朗因長期制裁而遭遇的經濟和社會困境得不到迅速解決,國內對和解、對核協定不滿的保守勢力有抬頭跡象和「逼宮」舉措,此次美方撕毀核協定,意味著原本就僅稍有鬆動的制裁將重新、甚至可能更加收緊,保守勢力的「逼宮」壓力可能更甚,一旦魯哈尼等務實派地位下降,伊方作出諸如「對等」罔顧核協定的動作,就可能導致本方國際同情的削弱,令「鐵三角」有恃無恐,變本加厲。


還應看到,特朗普當初威脅撕毀核協定的一大初衷——試圖重啟談判,搞一個更合美國口味的新協定,恐怕一直就未打消念頭,從退出核協定到恢複製裁措施,期間有90-180天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內,「商人氣質」濃厚的特朗普恐將大演「變臉術」,軟硬兼施、長袖善舞,期待達成核協定存在期內始終未達成的「重談重簽」目標。


作者:陶短房


來源:多維客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領空關閉兵力集結 以色列與伊朗走到戰爭邊緣
以色列宣戰權法案通過 中東危局加劇

TAG:聽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