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球公轉的40.5萬年周期,其實是可以精確到43.2萬年的

地球公轉的40.5萬年周期,其實是可以精確到43.2萬年的

關於,地球的公轉周期,從之前的2.1萬年周期,4.1萬年周期,10萬年周期,到了現在發現了支持40.5萬年周期的氣候癥狀。

本文,就根據《皇極經世》的元會運世紀年體系,把這些周期進行精確化。

科技日報華盛頓5月7日電(記者劉海英)美國研究人員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報告稱,通過對古老岩石的分析,他們找到了地球公轉軌道40.5萬年周期循環假設的首個物理證據,研究表明,這一周期循環在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科學家們認為,受金星、木星重力以及太陽系中其他物體相互作用的影響,地球公轉軌道會以40.5萬年為周期,在近乎完美的正圓型到偏心率大約0.5的橢圓形間循環往複。這一假設是基於天體力學原理計算得出來的,此前科學家們並沒有找到相關的物理證據。

此次,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古地磁學教授丹尼斯·肯特率領研究團隊,對采自新澤西州紐瓦克盆地的沉積岩樣本和亞利桑那州石化林國家公園的地下深層岩芯樣本進行了對比分析。岩石樣本所包含的地球磁場極性反轉記錄和同位素測定分析表明,地球公轉軌道存在著40.5萬年的周期性循環,從恐龍興起之前的數億年至今,這個周期一直保持著穩定。

研究人員指出,岩石分析表明,40.5萬年的軌道周期循環,不會直接改變地球氣候,但會強化或抑制短期軌道周期,也就是「米蘭科維奇循環」的影響。當地球軌道偏心率達到峰值時,短周期軌道變化引起的季節性氣候差異將變得更強烈——夏天更熱,冬天更冷。「米蘭科維奇循環」是指以塞爾維亞數學家米蘭科維奇的名字命名的激發氣候波動的地球軌道周期,包含10萬年、4.1萬年和2.1萬年三個周期。地球軌道的這些短周期性變化會影響地球受到的太陽輻射,驅動地球不斷變暖和變冷。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琳達·辛諾特教授指出,新研究支持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證實了地球公轉軌道40.5萬年周期循環假設,對地質學和天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事情就是這個事情,但是這個公轉周期的最終結果,不盡人意。

就算養這些氣候現象以及痕迹進行驗證,誤差也是相當大的,不過,我們要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周期規律如此的明顯,那麼我就根據元會運世系統來校對一下這些時間數據吧。

我們不妨先想一個事情,每一年的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是不是嚴格的定位了地球的公轉相對位置。而歲差和置閏,則修正了差值。

從小的行星體系,不斷增加條件,去研究更大的天體運動, 由小周期去推算大的周期,總會有遺漏。

天文尺度大到一點程度的時候,周期特徵就更加明顯。

用大周期來推小周期,用大數定格,來推演小數,就會更加準確。

由上面簡單的計算,可以推知,與地球公轉周期:2.1萬年,4.1萬年,10萬年,40.5萬年周期的中國古老演算法相比,這裡可以給出一些參考周期數據:

2.16萬年,經過兩個會的時間單位,相當於一個元的六分之一,這個相當於一個超大的大司天的一個氣階段;

4.32萬年,經過了四個會的時間單位,相當於一個元的三分之一,經過大司天的兩個氣階段;

10.8萬年,經過十個會,相應有十天乾的周期特徵;

43.2萬年,經過了40個會,相當於經過三個元之後,又經過了4個會,這和4.32萬年特徵,有類似之處,如果採用這個規律,那麼這兩個周期的數據特徵是可以進行深度比對的。

本文由隱士申子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從數學展開談一年的四分點,結合卦氣特徵來說明卦象數理模型
人為什麼會做夢,其實和五臟六腑,三魂七魄都有關係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