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治之美——皇宮裡的日用品是日本手工藝品的頂峰

明治之美——皇宮裡的日用品是日本手工藝品的頂峰

明治時期,海外文化傳入日本,加快了日本的現代化進程。在江戶時期留存下的傳統與西洋國家的新興文化相互交織的特殊背景下,日本的工藝美術發展到以一個全新的高度。

其中,日本皇室對日用品的需求,可以說,對上述工藝美術品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明治維新過去150年後,這些皇室用品即將再次為世人所關注。今年春天,日本會在全國舉辦『繁榮的皇室文化』皇室用品巡迴展覽會。普通民眾可以趁此機會一覽兼具技藝與美感的珍貴皇室用品的迷人之處。

日本皇室用品之:

糖果盒(ボンボンニエール)

130年前,凝縮在掌中的藝術品

展現了日本的工藝水平和風雅之心

ボンボンニエール。是法語Bonbonnière的英譯,即歐洲珠寶糖果盒,是用來裝bonbons(糖果)的盒子,通常西方國家在成人禮、婚禮、受洗禮、堅振禮等重要儀式上,主人會贈與來賓禮物。盒子里會裝有象徵健康、財富、快樂、孕育和長壽的5色的糖漬杏仁。

自古以來,日本就有向客人饋贈禮品的傳統。明治時期,Bonbonnière傳入日本,日本皇室也開始在宴會上使用這類糖果盒盛裝糖果,回贈與賓客。

小小的糖果盒,向海外展現了代表當時日本最高水準的工藝水平和風雅之心。海外賓客們得以窺見日本皇室之姿態。

下面是一些大正~平成年間,代表性的糖果盒。

【銀製糖果盒鶴龜形】

明治27年

屬個人收藏品。

這是明治天皇大婚25周年慶典時,使用的糖果盒,也是為皇室設計的第一款糖果盒。高約11.4cm。整體造型為一尊微縮版的蓬萊山盆景。仙鶴的羽毛為一根一根手工雕刻,眼睛部分使用了鍍金工藝,顯得炯炯有神。盒蓋即為岩石部分。

【雅樂太鼓形】

天皇家昭和3年

在昭和天皇即位宴會的第2天,贈與出席者的就是這款雅樂太鼓形的銀製糖果盒。製作精巧。靈感來源於即位大典所用器物之一:舞樂大太鼓。

左)【捲軸形】天皇家昭和4年

專為孝宮和子內親王御內宴(御七夜「嬰兒出生第七天舉辦的慶賀儀式」)所製作,筒形造型的靈感來源於古典雅緻的捲軸。

右)【牛車形】天皇家年代不詳

專為招待外國賓客的小型宴會所準備,代表了日本工藝技術高峰。

左)【吉祥紋信匣形】有栖川宮家大正3年以前

是一個精巧的微縮版日式信匣形糖果盒。蓋子的弧度和盒身上繪製的泥金畫,無一不閃爍著精巧手工藝品的細膩之光。

右)【圓形鳳凰紋】天皇家平成2年

平成時代也繼承了贈送糖果盒的傳統。當今天皇即位時,用的就是這款高格調的鳳凰圖案。

左)【和船形】天皇家年代不祥

這是一款大正~昭和初期,採用了全新設計概念的手工藝品。固定船帆的船板是盒蓋,糖果裝在船身之中。

右)【六花形鴛鴦紋】天皇家 大正5年

這是昭和天皇當年太子即位大典時所用的糖果盒。儀式上所穿的衣袍為鴛鴦紋樣,所以糖果盒也採用了鴛鴦紋樣的設計。

左)【洋書形】久邇宮家昭和15年

久邇宮邦英王成年禮上所用,少見的洋書形設計。

右)【綠色香盒形】天皇家昭和24年

這是唯一一個塑料材質的糖果盒。在戰後不久的內親王學習院女子高等科畢業紀念茶會上使用。

左)【柳條匣形】竹田宮家明治41年

「柳條匣」糖果盒是仿照伊勢神宮中收納寶器的柳條匣所制,運用了借銀絲表現柳條這一超高技法,完美的體現了細膩之感。

右)【方形彩繪荻紋】高元宮家 平成18年

為慶祝承子女王殿下成年所製作。盒蓋頂部繪製了高元宮家的家紋,盒身部是美麗的荻草圖案。

左)【櫻藤紋檜扇形】竹田宮家昭和9年

為竹田宮家婚禮所製作的檜扇形糖果盒,搭配兩頭的流蘇,十分優雅。

右)【木瓜形桐花紋】三笠宮家昭和16年

因大戰時期,資源匱乏,國家限制了銀的使用。所以三笠宮家成婚大典的宴席上使用的是這款硬鋁製糖果盒。

【紫檀制六角形鶴紋】

大正13年

這是昭和天皇成婚之時所製作的糖果盒。盒蓋的表面繪有天皇家的家紋。仙鶴使用幾近失傳的「木地螺鈿」技法加工,先在木頭上刻出仙鶴的輪廓,再將貝殼加工好,一片一片鑲嵌到木頭的輪廓中,這十分考驗製作者的技藝。松葉使用泥金法繪製。六角形的形狀象徵烏龜。

【香盒形彩繪雪紋】

平成13年

為慶祝彬子女王殿下成年所製作的。繪製有彬子女王的印鑒「雪」的圖案。

日本皇室用品之:

漆器

漆器,古雅精麗,在悠長的歷史積澱下,有著別處不易多見的「孤寂清幽」陰翳之美。日本皇室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漆器,引領了近代日本漆器的發展潮流。在繼承了日本傳統紋樣和技法的同時,又蘊含著前所未有的獨特心思。欣賞漆器,不僅要欣賞其高超的泥金技法所帶來的美之享受,更要看到其間蘊含著的製作者的巧思。

「雲立涌花鳥円文蒔絵掛硯」

【雲立涌花鳥元文泥金硯台盒】

昭憲皇太后遺物 明治時代

屬個人收藏品。

此硯台盒為昭憲皇太后的遺物,上為硯台,下為抽屜,抽屜中擺放著紙張等物。本應有個方便拿取的提環。立涌是日本經典的吉祥紋樣,這款漆器硯台盒,使用泥金技藝將日本古典紋樣繪製到了硯台盒上,十分精美。

硯台盒蓋背面嵌入了一枚石板。因為當時的紙張很貴重,皇太后在習字時,有將毛筆蘸水,在石板上寫字這一簡樸的習慣。

「藤亀甲繫蒔絵提重」

【藤亀甲繫泥金食盒】

明治天皇遺物·明治時代

屬個人收藏品。

這是明治天皇經常使用的一件日用品,天皇駕崩後,作為天皇的遺物,一直被保存至今。

泥金紋樣的圖案帶來古典厚重感的同時,又有著明治時期手提食盒中少見的設計。

日本皇室用品之:

大禮服

日本皇室掀起了服裝西化風潮,

向海外展示著日本的優雅

掀起日本服裝洋風化變革的正是日本的皇室。皇宮內第一套女性正式的洋裝,是明治19年定製的女子大禮服。禮服整體設計上呈現西洋風,卻在製作工序中融入了紡織,刺繡等日本傳統工藝。其大禮服的最高峰是為昭憲皇太后的大禮服。這些優雅的大禮服正向全世界展示著日本之美。

大禮服

昭憲皇太后用明治時期

共立女子大學收藏。

昭憲皇太后曾在新年拜賀時身穿過這套禮服。面料選用光澤感十足的深綠色的天鵝絨,禮服肩以下的部位,綉滿了形態各異的花蕾、小朵,中朵、大朵的菊花。每一朵都綉入了設計者的獨特匠心,是日本刺繡的集大成之作。

圖片為昭憲皇后身著大禮服的照片,昭憲皇后作為宮中服飾改革的領頭人物,比起繁瑣的十二單和服,更青睞穿著洋裝。

舞會團扇

明治時代

在過去的舞會中,會有人為記下舞會曲目而準備好小本子記錄。團扇上系了一支鉛筆,是很少見的設計。扇面上繪製了山水畫。

羽扇子

山階宮妃範子使用

學習院大學史料館藏。

這是大正天皇的貞明皇后之姐範子的遺物。範子身著大禮服時,就會手持這把象牙柄的羽扇。

日本皇室用品之:

茶杯&杯碟&其他

繪製了四季的花草圖案的紅茶茶杯套裝裝點著宴會

明治時期,日本引入了紅茶和下午茶時間這一文化。皇室自然也在此列,製作了許多茶具套裝。款式設計主要學習西洋樣式,紋樣則使用日本傳統的紋樣和風格。其中七代錦光山宗兵衛製作的作品,是他在實地探訪過歐美國家後,改良了歐美的樣式製作出來的作品。造型獨特,細膩精緻的彩繪是其最大的魅力。

彩繪花草紋紅茶茶碗套裝

七代錦光山宗兵衛作

明治~大正時代

屬個人收藏品。

早在明治40年,日本已經有完成度如此之高的紅茶茶碗套裝了。將四季的花草通過傳統京薩摩風彩繪技藝繪製在茶杯和托碟之上。江戶時代以來。栗田燒就是製造將軍家的御用茶碗。該套茶具是栗田燒的代表窯戶·錦光山的第七代傳人宗兵衛所製作的茶具,12頭保存完好。

色繪金彩花鳥文食皿

於明治6年左右由幹山伝七所作

屬個人收藏品。

盤子的邊緣繪有彩繪,盤心部是大片的留白,這是事先考慮到會使用西餐餐具所採取的設計。不單單是對西餐餐具一昧的模仿,更融入了日式和風創意,展示了和之匠心。是明治初期日本國產瓷器西餐餐具的先驅,是研究當時社會生活的重要歷史資料。於當時的迎賓館、延遼館中使用。

延遼館是是日本最早的迎賓設施,位於現在的濱離宮恩賜庭園內,專為接待外國客人於明治2年修建完成。之後不僅用於接待國賓,還在此舉辦外交會談,締結條約;政府人士舉辦晚餐會等。最終於明治23年結束了它的使命。

彩繪金彩人物花鳥紋食器

南里嘉壽製作

明治5年~13年

產自鍋島藩代代御用的有田·南里窯,由有田燒名手·南里嘉壽所燒制,南里嘉壽因在費城世博會展出其作品而廣為人知。

高腳酒杯

松浦玉圃製作

明治23年後

屬個人收藏品。

由於當時玻璃生產工藝複雜,難以國產化。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使用的玻璃都是從巴卡拉等地進口而來的。該玻璃酒杯於明治23年由松浦玉圃所制,杯體上的圖案由瓷漆繪製。

明治維新已經過去了150年,這些皇室用品即將再次為世人所關注。能預想到,這些藝術品將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展示著日本的美與雅。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YW譯者:天天

綜合:小睿

美編:小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ayaworld日本 的精彩文章:

溫泉冠軍評選出的溫泉排名,乍暖還寒時候值得一試
一套舒適的家居服——給生活滿滿的幸福感|日本·時尚

TAG:Yayaworld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