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墓出土鳥篆文銅壺,郭沫若翻譯後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古墓出土鳥篆文銅壺,郭沫若翻譯後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歷代史學界一般將前人留下的不能識別的字元統稱為天書。我們今天所講的主人公就是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神秘黃金天書銅壺。根據相關媒體報道: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考古部門在河北滿城陵山發掘清理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其王后竇綰的陵墓。兩座陵墓的墓葬形制和結構都基本一致,都是仿照墓主生前所居住宮殿的建築形制和結構鑿建的。墓室規模十分宏大,均有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組成。

古墓出土鳥篆文銅壺,郭沫若翻譯後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墓主劉勝是漢武帝同父異母的哥哥,所以如此顯貴的皇室身份和如此規模宏大的墓室,勢必有大量豪華精美的陪葬品。兩座陵墓中總共出土了6000多件涉及墓主生活中各方面的陪葬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震驚中外的兩套保存完好的千年「金縷玉衣」。除此之外還出土了許多造型優美、紋飾華麗和製作工藝十分精湛的國寶青銅器皿。在這些出土的精美銅器中,其中一件錯金銀工藝的青銅酒壺吸引了當時在場考古專家的注意。

古墓出土鳥篆文銅壺,郭沫若翻譯後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這件銅酒壺的形制和造型很是普通,但是銅酒壺表面用金銀絲鑲嵌出來的纖細流暢非常華麗的金銀紋飾,卻不單單是紋飾,而是一種不易識別的「鳥篆文字」。鳥篆文字是我國春秋時期流行於楚、吳、越等南方諸侯國的藝術篆書——鳥篆。鳥篆的筆畫纖細、圓潤、蜿蜒流暢還帶著鳳鳥頭,所以字形非常優美。但是這種字形不易辨認,時人也將這種文字稱為天書。因此這種文字到了戰國末期就不再流行了,但是其寫法還是被後世傳承了下來。

古墓出土鳥篆文銅壺,郭沫若翻譯後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而由於銅酒壺表面的「鳥篆文字」更是趨於對銅酒壺表面的藝術化裝飾,所以當時現場的考古專家無法準確破譯這些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為了破譯這些「鳥篆天書」,他們把考古界的泰斗郭沫若先生請到了劉勝墓的發掘現場,郭沫若先生認真考證研究了銅酒壺上的「鳥篆天書」後,向在場的考古專家說出了釋文:心情美好,聚會飲食,美味可口,充潤肌膚,延年祛病。他還說釋文其實就是古人讚頌美酒的一首小詩,詩中這句充潤肌膚,延年祛病直接證明了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經懂得了酒的養生保健功效。當時郭沫若先生說完這些後,還不由自主的感嘆道:我國古人真是太聰明了。各位網友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