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百年北大嗎?這是千年植物園!

這是百年北大嗎?這是千年植物園!

北大120周年了。但季羨林老先生曾說換一個計算方法,北大歷史就不是一百年,而是幾千年。

北大最初的名稱是京師大學堂,而京師大學堂的前身是國子監。國子監是舊時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前生又是太學,則歷史更長了。

縱歷史長河,濟濟人才中,北大的記憶因其人因其事與整個民族命運相捆綁。但因有草木,北大的歷史才有活色,因有花卉,北大的記憶才有芬芳。

季老的家門口有一方池塘,名為紅湖,位於北大校園內。早年曾綠葉紅花,清香滿塘,但隨著一場浩劫,水面變得空空蕩蕩,蕭索凄涼。

季老隨便撒幾顆蓮子,培育出一方清荷。後者美名其曰為「季荷」。

後來季老因景生情寫了那篇散文《清塘荷韻》,文中金句「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成為了全國中小學的語文閱讀練習題常見題。

所以家長們帶小朋友去北大不光要拍校門,還應該找找季荷,誰不定語文考試就碰上了。

往前追溯到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北大生態植物保護完好,植物系名列前茅,還真離不開蔡先生對此的盡心盡責。

當初他為北大設計的校旗,便用黃色代表植物、動物、生物等系統科學。他對北大宏大的報復,盡顯於校旗之中。

北大所在的地方原本是濕地,後來成為皇家園林。中國園林的設計原本講究與自然的和諧,後來燕大和北大校園也繼承了這種天人合一的風格。

每天有6萬北大人奔走於校園之中,殊不知北大作為一個自然系統,其身上藏著無窮的秘密。

未名湖及其周邊小湖基本佔北大主校區近一半的面積。辦公樓、博雅塔、行道,還有大片半天然林,星落分布綠頭鴨、未名湖、以及背後的研究生院。

在漫長的變遷中,北大校園中舊園林的格局得以保留,而自然接替的樹林、灌叢和濕地植被,使北大成為市區內部罕有的次生林-濕地系統。

次生林和濕地形成的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高。可以進行自然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庇護環境和生存空間。

若是去丈量那些無名或有名的湖、石、樹,會發現正是它們,構成了北大別緻的地形地貌的基礎元素。

五米到四十米,是北大未名湖上游的明渠、勺海、鳴鶴園、鏡春園和朗潤園周圍的雜灌草叢到水面的距離範圍。每到夏天,鬱鬱蔥蔥一派森林盛象。

六十米,大概是從校長辦公樓到未名湖小湖的距離。有幾窩刺蝟就在校長辦公樓附近的叢雜荒草間熬過寒冬。

五百米,一里地,是從臨湖軒附近草木密布的山丘經過建築物和小道,迂迴來到鏡春園、朗潤園的大概距離。每年會有至少三十隻小綠頭鴨,跟隨母親走過這段在它們一生中最危險的路程。

而兩千至七千千米,是北京到中國南部以至澳洲北部的熱帶雨林的距離範圍。

小至燕園大到世界,每一朵花、一棵樹、一座山、一潭水,都與我們共存於世界,書寫著自己的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返森林 的精彩文章:

春季誘發過敏的植物

TAG:重返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