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文子:老子對待戰爭的態度

文子:老子對待戰爭的態度

《文子》:「文子問曰:『王道有幾?』老子曰:『一而已矣。』」

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資料圖)

文子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

誅暴救弱謂之義;敵來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爭小故不勝其心謂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天道也。』

1

王道和用兵的五種情況

文子問老子說:「王道有幾種?」老子說:「王道只有一種。」

文子問:「古代有依靠大德得以稱王的,有依靠戰爭得以稱王的,為何都能稱王呢?」老子回答說:「以道稱王者是得,以戰爭稱王者也是得,不過用兵是有區別的,用兵有五種情況: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

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資料圖)

「用兵去誅暴救弱,是為義兵;敵國來侵犯,把戰爭強加到我頭上,我不得已而用兵,是為應兵;為了爭奪小利,得不到就忿怒,用兵雪忿,是為忿兵;為了奪取土地,掠奪財貨,起兵搶奪,是為貪兵;」

「自恃國家強大,人民眾多,起兵征伐某國,想顯強力於世界,是為驕兵。義兵可勝而稱王,應兵可勝,忿兵必敗,貪兵必死,驕兵必滅,這是天道的必然。」

國家應該的發展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國富民安。然而不同的管理者有不同的思路。有的以王道,有的以霸道。這一段,老子向文子解答了王道只有一種,以道稱王或者以戰爭稱王都是德。闡述了用兵分五種情況,它們各自的內容是什麼,區別是什麼,以及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敵來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資料圖)

第一是義兵。為誅暴救弱義而興起的正義用兵。

第二是應兵。為抵抗侵犯者應而興起的正義用兵。

第三是忿兵。為爭小利忿而興起的非正義用兵。

第四是貪兵。為搶奪土地財物貪而興起的非正義用兵。

第五是驕兵。為顯示強力於世界驕而興起的非正義用兵。

五種用兵中,前兩種是正義用兵,後三種是非正義用兵。老子對其進行了不同的評價,闡述了各自不同的結局:義兵、應兵可勝甚至稱王,忿兵、貪兵、驕兵難逃敗、死、滅之命運,這是天道使然。

義兵王,應兵勝(資料圖)

從中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戰爭的正義性,而且有強烈的反戰思想。除非迫不得已,中華民族不願輕開戰事。

2

老子對待戰爭的態度

老子對待戰爭的態度,在《道德經》中有表述。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夫兵者,不祥之器(資料圖)

第一是不使用兵器的態度。老子認為兵器是不祥的東西,人們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第二是迫不得已才使用兵器的態度。萬不得已使用了兵器,最好淡然處之,勝利了也不要自鳴得意。如果自以為了不起,那就是喜歡殺人,凡是喜歡殺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於天下。

第三是參加戰爭和戰勝後的態度。戰爭中殺人眾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參加。打了勝仗,也要以喪禮的儀式去對待戰死的人。

3

老子戰爭思想的根源和歷史背景

究其根源,老子認為「天之道,利而不害。」天施利於萬物而從不損害它們。同理,萬物本能求生,都不願自己的生命被殘害,所以應該怨恨傷害生命的東西。

天之道,利而不害(資料圖)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對於治理國家而言,戰爭應該屬於非常態的情況,不能作為治理的主要辦法,所以老子反對一切無道之爭、不義之戰,除非為了保國安民,才在迫不得已時為之。

統治者雖不好戰,但也要不怕戰。既然要戰,就要善於用兵,一舉勝之。如果戰勝,也應該用悲哀的心情恭敬肅立,以表示對生命的尊重,對人的尊重,這是告誡人們永遠不能以殺人為樂,也是對戰爭這種違背天道行為的反對與反思。畢竟,無論戰勝戰敗,雙方的兵士都是受害者。

老子戰爭思想的歷史背景就是春秋時期的戰亂紛爭。春秋時代諸侯爭霸,連年的掠奪和兼并戰爭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沉重災難。

老子分析戰爭起因,認為根源在於發動戰爭的統治者貪慾太強,而受害者永遠是百姓。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依照「道」的原則輔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強於天下,窮兵黷武這種事必然會得到報應。軍隊所到的地方,荊棘橫生,大戰之後,一定會出現荒年。善於用兵的人,只要達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並不以兵力強大而逞強好鬥。

由這些經文不難理解老子的反戰、義戰、善戰、悲戰、止戰等一系列思想。這些思想跨過時空的障礙,對後世的你我有著重要的啟示。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關尹子:師法萬物利天下,同於萬物享天和
高道冷謙養生法:四季導引調精氣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