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了抱自己 不過 並沒有感動
唯有我的生命有一天一定會 為我死去| 第593期

浮生
浮生
劉萊斯
00:00/05:29
點開音頻,聽朗誦哦
燃燒的雪
作者:鶴軒
阿里,此刻我陷入了巨大的眩暈
體驗著一種危險的,接近亢奮的幸福
那無垠的潔凈與荒蕪
像羞澀的少女
像差一點一腳踩空
像伸出手就能觸摸到的冰涼的溫暖
我甚至希望它是妖艷的
可我發不出聲來
我的眼睛怕是著了火
我感覺到了灼熱的疼痛
我需要走過去,不,奮不顧身地奔赴
我要談一場不荒唐的戀愛
可是,我已看不見你
我抱了抱自己,並沒有感動
作者:鶴軒
實在沒有可想念的人了,至少現在是
我走出自己
看到了無所期待的,毫無光澤的軀體
臃腫,多病,各個臟器接近死亡
只有那不肯白的頭髮
倔強地諷刺著不滅的慾望
親近的,愛戀的,厭惡的
發誓永不相見的人
走了,遠了,看不見了
相互忽略了
常常仰望的天空,此刻也恍惚起來
這千瘡百孔的世界
這身心俱疲的無奈
感到些許安慰的是
「唯有我的生命有一天一定會
為我死去」
為此,我抱了抱自己,不過
並沒有感動
作者簡介:
鶴軒,河南博愛人,一頹廢又熱烈的女子。她說:「我是西西弗斯推著的石頭,永遠不會到達終點;我是偏執狂,請寬恕我。」
寄語
今天古城西安的天氣陰沉沉的,灰濛濛的天空讓人感覺到一絲壓抑,恰好的是有絲絲輕柔的風讓人又感覺到心靈的清爽。五月的天氣一直是多變的,陰晴不定,可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天氣,這個季節有它獨特的魅力,下雨天我們可以走出一個人的浪漫,雨後彩虹,訴說我們人生不一樣的故事;陽光萬里,我們的思想可以翱翔天際,書寫人生不同的篇章。正應了一句,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有時候,我在深思,在我們身上到底潛藏著多少種情感,把我們包裹成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正如一句:人的一生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過一生。是啊,我們對於自己的情感還沒有完全認清和掌控,所以不時的會發出生命到底是什麼?得到的答案卻是生命是無時無刻不知道如何是好。
認識鶴軒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曾經說過,她的詩是上乘之作了,這並不是謬讚,這是我從心底對她的詩歌的認知,從她的詩歌里讀到的是頹廢、偏執、黑暗甚至有些天馬行空的虛幻,這些組成了她的詩歌的每一個部分,而這些都充斥在她的情感里,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把自己溫暖和明亮的一面給大家看,而把那些陰暗的一面藏在心底不為人知的地方,而我覺得那些可以把陰暗的一面展示給世人看的,是更富有勇氣。
如果作家不能夠面對人性的陰暗和世間的骯髒,那麼就成為不了作家,詩人亦是如此。我始終相信,寫作是一條個人道路 。無需奢求理解或需要更多解釋 。這些文字會在某種因緣中種下歡喜或障礙的種子 ,光明或黑暗的能量,並最終趨於唯一存在的光源,而這個光源一直在我們心裡,需要我們去尋找。
大多數時候我們讀詩,讀到的不僅僅是詩人的心緒,更多時候是在詩中找到自己心緒的幻影。苦的人在詩中咀嚼苦,悲的人在其中發酵悲。我們按著各自的意願把詩理解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而鶴軒大部分詩是苦的,我們讀她的詩會像一玫苦杏仁,就像今天早晨我在群里看見雨珠姐說,很開心看見鶴軒的詩里有難得的美好。我想大家也許是因為覺得她的詩太苦了,才說這樣的話,可是我想說的是,你們也許不懂她,她的每一首詩都藏著極度強烈的愛,而這種愛是她的渴望,在世人眼淚卻是一種冷漠。
我個人是不喜歡對詩做系統的評論,因為我一直覺得詩歌是不需要評論的,詩人剛開始寫它的時候,它是屬於詩人的,寫成之後便是讀者的了,讀者可以賦予他們自己的情感。而我的寄語部分不是對於詩歌的剖析,我想更多的是對於詩中情感的感悟。
這兩首詩就留給大家感悟了,最後分享木心一句話:誠覺世事盡可原諒,但不知去原諒誰。
山木


※紀念張國榮、三毛、張愛玲
※碼頭邊的蘆葦盪枯黃一片 輕柔推送的江水一波波
TAG:詩人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