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攔路虎」是老師嗎
網上找資料,讀到一篇文章,是寫關於「項目式學習」在學校里艱難實行,面臨水土不服,甚至失敗的下場。
我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就百度了一下: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動態的學習方法,通過PBL學生們主動的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領會到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
項目式學習在美國被中小學普遍採用,鍛煉了美國中小學生的創造力,團隊合作和領導力,動手能力,計劃以及執行項目的能力。除此以外,對項目的選擇也讓中小學生更早和更深入的面對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些能力則是中國應試教育下的孩子缺少的應對來自世界,面向未來挑戰的能力。
在一個PBL當中,有幾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提出問題(Propose),規劃方案(Plan),解決問題(Execute)和評價和反思(Judge)。
看著介紹,是個好東西,它叫「項目式學習法」,而不是「項目式教學法」,也就是說,重點是學生的學習,而不是老師的教授,教師不是主導,教師的作用是對學生引導,這很合適我們一直喊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但為什麼在學校里實行得這麼不順利呢?
那篇文章分析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強,另一方面是老師比較保守,思想沒有轉變過來,不能適應「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環境。
談到教育改革的不順利,人們總會把責任甩給老師,老師真的是「素質教育」的攔路虎嗎?
作為一個在教學一線呆了十幾年的教師,雖說資格不算太老,但我對一線教學是有著非常深刻的體驗的。在別人評論老師的時候,我忍不住就要說幾句話。
我們知道,學與教是分不開的。要讓學生用新的學法,老師也要用新的教法。
其實,這些年我們也嘗試了很多課堂形式,探究式教學、小組討論、情境教學、微課引導式教學、基於問題引導式學習……都說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都在高喊「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先進理論。
但最終這些方法都被老師的「講授法」打敗了,「講授法」高高舉著勝利的旗幟,高昂地飄揚在學校里。
為什麼呢?按照我的經驗,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
首先,無論是學校的領導,還是家長,都只看重結果,而不是過程。結果是什麼呢?就是成績,是分數。
雖然現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提倡給學生排名,但學校內部還是會排名的,只是不公開。高中階段就更明顯了,半公開式的,無論大考小考,都排名。
領導層面,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很響,實際呢,每次考試會給科任老師排名,用科任老師的學生成績來評價老師的好壞。
比如一個年級六個班,就把六個班的每個科目成績放在一個表格里比較,細緻到平均分是多少,前20%、前40%、前80%、後20%分別有幾人。最看重的一個指標是平均分,平均分高,說明你這個老師牛。平行班中,平均分相差3分以內,屬正常(也有個別學校比較嚴,差距不能超過2分,甚至1分)。如果差距拉到5分以上,那麼這個老師就要倒霉了,領導在會上批評,找談話,推門聽課,評優評先進就別想了。
除了本校內比排名,還要縣裡比,市裡比,平時比較期中考、期末考,而中考、高考的上線率成了每年的終極PK。
為了讓學校在縣裡或市裡有好的排名,學校領導把壓力放到老師身上,天天盯著老師是否努力教學,恨不得讓老師天天以校為家,天天在輔導學生。這時「素質教育」都拋到腦後了。
家長也會根據自己孩子的成績和班級的成績來判斷,老師是不是一個有水平的老師。
在這樣的氛圍下,教學一線的老師就只能用耗時短,效率高,見效快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因為講授法的主導人是老師,老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掌握課堂,考試考什麼,就教什麼,不浪費一分鐘。就沒有熱情去搞什麼探究、小組討論、項目式學習之類的啦,因為這些方法都太浪費時間,效果不明顯,還會引起課堂混亂。
其次,一線老師帶班級數量較多,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也多,老師精力有限,難以把握課堂的有序性。
語數外一般是一個老師帶2-3個班級,正史地和物化生一個老師帶3-6個班級,班級人數一般40-65人不等,超過50人的現象一般是在教育資源比較緊張的地區。
你想想,一個老師要負責這麼多學生,備課、批作業這些就不說了,這是本職工作。最關鍵的是,你要保證這麼多個班、這麼多學生的成績不落後,你的背後,永遠是領導和家長的目光盯著。
為了成績,老師會去研究考點,做題,根據考點備課,上課,布置作業,花大量時間批改作業,再聽寫、默寫、訂正、罰抄,每天的時間都耗在這些上面了。
一切的新式教學,老師都不敢去嘗試,因為效果不確定性,因為耗時耗力,因為難以把握秩序,因為精力有限。
最保險的就是:規規矩矩地講授知識點和考點,不斷地強調重點和難點,並持續地讓學生默寫、聽寫,越是這樣嚴格執行的老師,成績越好,效果是最明顯而直接的。
而領導,看到這些老師的成績這麼好,什麼頭銜都優先給這些老師了。領導急功近利,老師也急功近利,至上而下,都是這樣的氛圍。
那些新式教學方法,只會出現在比賽的課堂里、在有領導聽課的公開課里、在展示課里、在論文里。
現實中,最牛逼的老師,就是平時用填鴨式教學法,比賽時活靈活現地用新式教學法。這樣,在內,學生成績好,在外,比賽獲得好名次。領導最喜歡這樣的老師了。
你看,這就是老師們的現狀。不是老師不想去嘗試,不是老師保守不積極,而是老師被一張無形的網禁住了。老師不是素質教育的「攔路虎」,真正的「攔路虎」是什麼,大家都可以去思考思考。


TAG:37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