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被公認為眾多摹本中最佳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被公認為眾多摹本中最佳

《蘭亭序》或稱《蘭亭集序》,又稱《禊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後世尊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為後世學習行書的最好範本之一。《蘭亭序》用筆提按分明,既有藏鋒,又有露鋒,流美而不輕浮,中鋒運筆,點畫有粗有細,粗的健壯而不臃腫,細有清秀而不纖弱。字的結體變化多姿,重複的字卻各有姿態,其中「之」字就有20多個,但有的平穩,有的險峻,有的舒展,有的收斂,有的工整,有的流利。

例如第一行「暮春之初的」的「之」字,因為「暮春」兩字都是長方形,所以「之」寫成扁狀;第九行「品類之盛」的「之」因為上下左右的字都很寬大,所以寫得緊密,小巧玲瓏;第十八行「俯仰之間」的「之」字,因為一行當中沒有捺腳,所以故意寫出捺腳,顯得婀娜多姿態。這麼多「之」字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字與字之間大小參差,長短配合,點畫相互映帶,氣脈貫通;行與行之間的距離有寬有窄,整行字呈現出細微曲線狀,增添了韻律美,章法自然,氣韻生動,令人心曠神怡。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後愛不釋手,就命令當時的摹書高手韓政道、馮承素、諸葛貞等人用雙鉤填廓的方法摹拓了好幾本,分賜給皇太子、諸王、近臣。我們現在能見到的《蘭亭序》唐代臨摹墨跡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和馮承素的摹本,其中以馮素摹本最為有名,對後世的影響也最大。「馮承素摹本」因為是勾摹,所以一般認為它比較接近真跡,較能保持本來的筆墨情趣和神態風貌,因為這摹本的卷首有「神龍」二字,所以又稱馮承素摹本為「神龍本」或「神龍蘭亭」,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除此之外,另外還有「定武本蘭亭」,也很有名。相傳這一刻帖是根據唐代歐陽詢的臨本刻成的,因為它是在北宋時期的定武軍營(今天的河北省定縣)這個地方發現的,所以稱它為「定武蘭亭」。可惜這塊刻石現在已不知下落。真正按原刻石拓印下來的本子有三本:一是元代吳炳收藏的《宋拓定武禊帖》,它是三本中最早的拓本;一本是元代柯九思收藏的《定武蘭亭真本》,其中「湍、流、帶、右、天」這五個字殘損;再一本是元朝獨孤長老的藏本,曾經毀於火災,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史稱「獨孤僧本」。

歷代《蘭亭序》的臨摹本和刻帖本很多,我們今天說《蘭亭序》的墨跡本一般是指「神龍本」,我們可以領略到《蘭亭序》當時的流秀俊逸;通過「定武本」,則可以領略到它的含蓄雋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墨匠心 的精彩文章:

文徵明隸書《千字文》,其認為隸書太難了,勉為書之

TAG:水墨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