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採訪札記#尋訪木雕棲息地——安恬村

採訪札記#尋訪木雕棲息地——安恬村

下鄉小分隊:造型學院壁畫系第三工作室二三年級

下鄉地點:浙江東陽

帶隊教師:李洋 朱景華

作者:趙晶 孫文

尋訪木雕棲息地——安恬村

東陽初見

人間四月,一路向南,高鐵窗外的綠色層次越發豐富,空氣也慢慢濕潤,色彩斑斕的小房子點綴在延綿如歌的山丘間。經過六小時的車程,我們輾轉義烏,來到此行的目的地,地處江浙腹地的東陽。

東陽屬於浙江金華,自漢代建縣制,金華古稱「婺」,東陽則素有「婺之望縣」的美稱,可謂人傑地靈。「東陽木雕」始於唐,盛於明清,已有千餘年歷史,且此地名人眾多,有名宦舒元輿、喬行簡、張國維等。東陽西隅,八華山巔上的八華書院,呈「八卦」地形,為元朝許謙授業之地,明清兩代便出過進士、舉人有十餘人,且多手握兵權。另有盧宅,有盧氏自宋代定居於此,四世恩榮,世代而居,盧宅出門可見一座山,因形似筆架,故名「筆架山」。而東陽西南有「畫水鎮」,穿過龍型的橫錦峽谷,便是東陽的「歌山畫水」之景了。

此次壁畫系第三工作室二三年級的下鄉考察與以往不同,選擇走入民間,以考察東陽木雕為主要課題。「看石窟壁畫與雕塑、參觀博物館,是我們過去考察的主線,西北一線保留了中國早期的藝術,我們去過敦煌六次,也沿絲綢之路,一路到洛陽,中間經過山西、陝西多次。但我們覺得在石窟、廟堂、博物館之外,正宗的民間手工藝蘊藏了傳統文化的精髓,特別值得近距離接觸、探究。」多年來走西線的李洋老師今年做出了新的選擇,他與朱景華老師事先也作了一番功課,加上朱景華老師作為內行的「本地攻略」,讓考察的同學們著實看了不少 「寶貝」。

歌山畫水

盧宅外景

考察現場

盧宅內部

盧宅內部

盧宅內部

與傳統手藝來一次「零距離」觸摸

安恬村考察現場

「在東陽本地流傳著一句話——『手藝要爬身』,」當地百姓祖祖輩輩都講,手藝要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朱景華老師是本地人,受祖父輩的影響,也學得一身的手藝。他曾經是東陽木雕工藝美校第四屆的學生,「學木雕手藝要學七年,我當年住的老房子就在數百年歷史的盧宅,回來發現這裡變成了光滑滑的硬路面,這種歷史的『摺疊』,讓人有些說不出的感覺。」

走出課堂的同學們,十分珍惜這次能與這些瀕危的「老物件」對話的機會。蒙澤同學發現雖然很多建築已被列入保護名單,但是它們中的大部分還是都處於無人看管,無人保護的狀態,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木雕作品丟失,希望這次考察能夠記錄下它們的現狀。翟苑延同學非常關注本土的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在高速發展的江浙地區,農村只剩下老人與小孩,他們守護著這個老地方。這裡的一門一窗一柱,不是因時代變遷腐朽的死物,而是通往他們心靈深處的橋樑。」

這一次與真正傳統手藝的零距離觸摸,能讓同學們投入其中,探個究竟。

盧宅內部斗栱

懋德堂內部

神態各異的動物造型

安恬:木雕的「棲息地」

上安恬村已有九百餘年歷史。北宋崇寧四年,由馬氏安恬派系始祖馬喬嶽從松山遷居兜鍪山(今上安恬之雙山)繁衍生息。村子因地處山水縈繞之境,似世外桃源,故村名安恬。

村子裡有幾處古宅,懋德堂、達德堂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集納了清代晚期的木雕技藝,每一個斗栱的造型都令人叫絕。懋德堂位於村西,拱樑上方有「群獅戲繡球」雙面鏤空雕,東西各有5隻獅子,穹隆中間精飾龍鳳,正中有「蟠龍戲珠」紋樣的木雕。達德堂位於村南,有明間五架梁,有鏤空雕獅子、人物牛腿,獅鹿牛腿。同學們站在椅子上儘可能去拍到牛腿的細節之處,先把這些難得的素材留在相機里。

在村落中有一座明晚期的古建民居,已幾近坍塌,但其中有少見的明代古建中的兩層斗栱,我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想湊上去看個仔細。

上安恬村寫生教學現場

上安恬村寫生教學現場

上安恬村寫生教學現場

「到了這裡,同學們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李洋老師感慨。這些精雕細刻、匠心獨運的木雕、古建吸引了同學們,穿越其間,彷彿能聽到油燈下木雕師傅嚓嚓的雕刻聲。

村子裡清代的建築居多,透過這些建築能感受到,即便在晚清的社會動亂時期,這個地方的生活也是寧靜的。

與上安恬村相鄰的是史家莊以及古淵頭村文英草堂,這兩處古建是呈現民國初期的木雕。民國時期古民居建築中的木雕風格開始由古老的「雕花體」轉向「畫工體」,由此再發展到現代東陽木雕。朱景華老師帶著同學們從明代、清代一直到看到民國時期,彷彿細讀一部東陽木雕史。

古淵頭村北,千年香樟樹下有一戶人家,名「文英草堂」,我們與同學們一起奢侈地享受了一頓「麥角」。

史家莊寫生教學現場

七人合抱的千年香樟樹

古淵頭村「文英草堂」

古淵頭村「文英草堂」寫生教學現場

解密木雕「基因」:傳統與當代的思維轉換課

「我們用一種什麼方式把傳統『轉譯』出來,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同學們可以從任何一個感興趣的視角抓主題。比如說我們昨天去的宅子裡面,木雕中刻有許許多造型各異的動物,大概數了數,可能有幾十種。」李洋老師建議同學們,不要簡單地把表象寫生一遍就完了,也許工匠在做的時候,想的就是活的動物,他就力圖創造一個活的動物,那在畫的時候,就要用活體生命的眼光去畫它,「這樣出來的東西馬上就不一樣了。」現場講授的思維轉換讓同學們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這種木雕的裝飾里,我就感覺到了所謂的『meme』,就是『文化基因』的存在,你能感覺到這種東西都是活著的。如果你沿著盧宅那條街走,會看到它還在製造,再造這些新的建築構件,有可能獨立使用,也可能是修復之用。」 安恬村的一個「牛腿」造型給他帶來了創作的靈感。

同學們也由「牛腿」的基因打開了思維。程笑冉同學提取出某些牛腿造型並用線描勾勒出來,翟苑延同學與丁思予同學在討論中互相激發出了靈感,翟苑延同學熬夜寫出方案,丁思予同學則將討論後的方案畫出來,她將牛腿造型中的動物提取到畫面的前景,用紅色來表現它們是被封印住的生命,在這樣的一個歷史空間中,與當代人的生活形成一種呼應。講起自己的想法,丁思予同學興奮地當場就跳起舞來。與木雕的對話讓同學們腦洞大開,有的同學將每日的見聞做成表情包,有的則以「旅行繪本」的形式記錄整個行程。

李洋《東陽木雕文化基因組測序復興計劃》 紙本水彩、鉛筆 29.7x21cm 2018

程笑冉 羅托魯阿 浙江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 29.6×21.1cm

彩色針管筆

程笑冉 與世間那般遙遠 浙江東陽上安恬村 達德堂 29.6×21.1cm 彩色針管筆

丁思予 浙江東陽上安恬村木構古建築形式與內容的精神分析:達德堂 紙本墨水水彩

程笑冉手賬作品

程笑冉手賬作品

「可看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一天可能會看三個村子」,為了避免走馬觀花,李洋老師與朱景華老師商量後決定,讓同學們第三日繼續在上安恬村寫生。在懋德堂的屋檐下,同學們圍坐一桌,畫了一整天。

傍晚時下起小雨,雨滴落在村邊的小池塘,倒影里的老房子彷彿在這一刻活過來了。從地里收工的老人們端了飯碗坐在門口,打量著這些好奇的造訪者。這些讓陌生人好奇的珍貴「老物件」,到底能與老人們相守多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央美術學院 的精彩文章:

「2018中國當代藝術月」再展中國當代藝術魅力 海外學子慶祝央美百年華誕

TAG:中央美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