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是人體身上的「養胃藥」,經常按一按,幽門螺桿菌都躲著跑

它是人體身上的「養胃藥」,經常按一按,幽門螺桿菌都躲著跑

俗話說「十人九胃」,就是說十個人當中就有九個人有胃病,可見胃病在我們周圍所佔比例很大,當身體氣血足了,破壞了細菌的生存環境,細菌就會自動遠離,它是人體身上的「養胃藥」,經常按一按,幽門螺桿菌都躲著跑。

中脘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夠調動胃經的元氣,六腑的健康問題首選它們對應的募穴治療,胃是六腑之一,所以養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

日常保養胃部,治療胃痛,可以常常按摩這4個養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們。胃痛嚴重的時候,可以用拇指分別對這幾個養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時緩慢地進行腹式呼吸,連續按揉3~5分鐘便能止痛。

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足三里,是中醫界公認的,治病、養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寶寶、孕婦、男性、女性、老人都可以按。對於腹部疾病,如胃腸虛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口等都足三里穴 有效。

內關

內關,首見於《靈樞·經脈》。內,與外相對而言;關,出入之腕2寸,兩筋之間,與外關相對,故名內關。它是人體的特效穴對胃、心、胸、脅、腹疾病和神志病病變必取之,有很好的效果。

公孫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內側後方,距太白l寸處取穴;或沿太白向後推至一凹陷,即為本穴。特異性:公孫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附註:足太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公孫穴意義:脾經與沖脈的氣血相會後在此化為天部的水濕風氣。

公孫穴是身體的穴位,脾經與沖脈的氣血相會後在此化為天部的水濕風氣。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附註:足太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公孫穴主治胃痛,胃痙攣,胃脘痛,急性胃腸炎,慢性胃腸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都有一定效果。

勞宮

宮穴(握拳中指尖所指處即是)在五行中屬火,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精神緊張、促進食慾。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高熱氣水氣,較乾燥。運行規律:吸熱脹散並上行於天部。特異性: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火。附註:心包經滎穴。功能作用:散熱燥濕、清心泄熱,開竅醒神,消腫止癢,勞宮穴有清心安神、除濕和胃、涼血熄風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胃 的精彩文章:

養胃有要領!這四種零食美味又養胃,每天吃一把,胃病躲著跑!
養生先養胃,知道這兩大要訣幫你輕鬆養胃

TAG:養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