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會閱讀,學好語文

學會閱讀,學好語文

我想先從兩個現象說起:

某明星參加某娛樂節目,把「閏」讀成「閨」被嘲笑沒文化;

一個做娛樂新聞的姐姐跟我聊,她說自己發現,台灣藝人無論在表達上還是在成語的運用上相較於大陸藝人都顯得更豐富,更得體。

從語文的角度來分析,第一件事是讀錯字音,第二個現象則是話語符合語境。

看來相較於數學和英語,語文是與我們生活更近的學科。它如影隨形,時刻標記我們的品味與身份,也分分鐘可以讓人粉轉路。

作為一枚語文教師,我想就此來聊一聊小學的語文學習。

我想先從教材聊起。

以北京市為例,除了海淀部分小學採用北師大版教材,絕大多數區縣仍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儘管經典,但經無數次修訂,終是逃不脫九十年代的影子。那些老掉牙的課文依然穩坐江山,什麼信息高速公路啊,宇宙探秘啊依然停留在暢想階段。基本和我們小時候保持一致。音是一樣的要會讀,字是一樣的要會寫,內容也一樣的要會總結,作文還是一樣的寫人記事為主。換句話說,拋開能力不談,當代小學生和彼時的我們一樣,在小學階段獲取的知識基本相似。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1-2年級)偏重於識字與寫字,第二(3-4年級)、三(5-6年級)學段則偏重於閱讀與寫作。小學一周六節語文課,以一學期15周來計,一學期大概有90節語文課,這些課時就要圍繞著語文書32課的課文進行掰開了再揉進去地講:講識字記字方法,講課文大意,講寫作手法……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孩子的成績又會怎樣呢?以北京某區教委的質量抽測為例,合格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優秀率(85分以上)在88%左右。也就是說,成績在小學不構成壓力,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可以在語文考試時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

這似乎能滿足一部分家長們的小虛榮心。

然而事實是,孩子們的語文程度並沒有那麼樂觀。試想,社會在進步,學習的內容原地踏步,孩子如果僅從課文中汲取營養,能發育良好嗎?

作為國語,語文當然並不只是語文課,語文是表達,是寫作,甚至在國學普及之前,小學語文課程也同時承擔了中國傳統文化禮儀規範的傳播。因此,語文不只是成績,語文更是文化的浸潤與滲透。語文被只當成一種學科來學習,以簡單的紙筆測試做估量,是當代對於語文的最大誤解。成績不等於能力。

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展望能力,而過多地把精力放在成績上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怎樣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

我以為小學階段,打基礎是重點,好的習慣是基礎,只要基礎穩固,再猛烈的風雨也便不怕。好的習慣有哪些呢?

一是常規習慣。比如良好的書寫習慣、審題畫批習慣、認真傾聽的能力、樂於表達的能力等等;二是良好的閱讀習慣。

而這其中,後者又是重中之重。廣博的閱讀不僅可以多識字認字,增強語感,提高閱讀速度,提高理解力。(這些能力都是考試時最重視的喲!)同時也是擴充課外知識,提高涵養,增強氣質的有效途徑,外能示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態,於己還能提高成績增強自信。好的閱讀習慣的確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然而,愛上閱讀,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它跟孩子的性格無關,很多淘氣包們很愛讀書,而不少的孩子看似安靜,但實在端不起一本書。

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甚至現在有不少教育觀點認為,閱讀應從零歲開始,由爸爸媽媽捧著書給孩子講故事,亦即親子閱讀,並有研究表明,早期接受閱讀滋潤的孩子性格會相對安靜穩定。當然,如果沒條件的話,再晚些也是可以的,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到了中年級以後,年級越高,閱讀習慣的培養就越難。

家庭氛圍的確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一般來說,父母愛書的家庭,孩子很少有不愛讀書的。而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讀書氛圍,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相對需要更多的引導和幫助——比如創設安靜的環境,孩子在讀書的時候家人也盡量要做一些安靜的事情,例如看報紙,織毛衣等等。班裡有一位小女孩很不愛看書。我在家訪的時候了解到女孩姐弟三人,每每女孩要讀書的時候,媽媽總要把她關在一個屋子裡,然後帶著老二老三在客廳里玩,有時老二老三吵鬧的聲音很大,媽媽也沒有及時制止。試想,在屋裡讀書的女孩怎能靜下心去學習或者做更額外的閱讀呢?正確的做法是,當大女兒學習時,父母要帶著其他的孩子做一些相對安靜的與學習相關的事情,比如畫畫或者讀繪本。這樣一是對大女兒有安撫作用,二是對兩個小孩子也能起到教育督促效果。

除了家庭氛圍之外,我想,同伴之間的習得,以及教師的推動也都很關鍵。

我曾經在班裡專門辟出時間讓孩子獨立閱讀,在初期讀完一本書獎勵十朵花(一個小學生認真遵守紀律一整天也不過兩朵花),並且持續跟進了幾個月,在這種壓力與激勵之下,大多數的同學能有自主閱讀的意識,當然也有個別例外。

班裡一個孩子,一點兒也不鬧,但他不愛讀書。那時班裡捐了很多書,我每次每人發一本,我督促得緊了些,他便讀了曹文軒的《根鳥》、《草房子》幾本。我表揚了他幾次,他便更認真了些,做交流時講了這兩本書。但後來,因為高年級的學業轉重,我讓他在家裡讀書,他媽媽答應督促,但有時他籃球興趣班很累,媽媽便沒有督促,他便再也沒讀過。班裡輪流三分鐘演說,直到很久之後的六年級,他仍然停留在介紹那兩本書上。他讀書不多,語感也不強,每次作文都是他很頭疼的事。他不是不愛思考,而是他就見過的文章太少,他實在不知道該往哪方面去想,於是,他就變得壓根不愛思考了。後來他又愛上了百度作業幫,每次練習上的閱讀題,他都要百度一下,寫得跟標準答案一模一樣。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不讀書了,他說他覺得他已經讀完了兩本書,作文也還是不知道怎麼寫,他覺得讀書沒用。

由此,不愛讀書的孩子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得到及時的肯定、獎勵,或是在相關的活動中得到有效的展示無比重要。我想,這大概是促使學生愛上閱讀的外部推動力之一。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閱讀習慣的養成如果僅僅依靠學校,而沒有家庭的推助是不可能實現的。同時,閱讀對於寫作的影響是緩慢的,是漸進的,不能急功近利。

學生閱讀的內在驅動力在於自身,也就是他不能將閱讀等同於「討厭」的班主任(或者父母),也就是不把閱讀當成一項任務。而在習慣養成的初期,孩子們很難不如此,因此就要格外注意書的選擇,在初始閱讀時,要培養孩子對書的樂趣,從故事情節性強的書讀起就很有必要。

一般而言,一二年級在識字、句式方面要求較為迫切,應以繪本、童話為主;而中年級則可以選擇一些國內外的優秀兒童作品進行閱讀,比如《窗邊的小豆豆》、《長襪子皮皮》、《淘氣包埃米爾》、《柳林風聲》、楊紅櫻的校園小說,等等。高年級可以在中外文學名著方面有所涉獵。(具體可參考《兒童心智發展與分級閱讀建議》)

當孩子真的愛上閱讀後,他們讀什麼真的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閱讀行為要持續。當然,如果有條件,更好的是有引導地讓他們讀一些經典名著。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個年齡段有一個年齡段的讀物。個人以為,你不必為孩子讀了言情小說或是武俠小說痛心疾首,有時真的不必刻意——你到了二十多歲恐怕不再會愛讀科幻小說了,再大一些,或許言情小說也讀不下去了,更大一些,你會覺得武俠小說也寫得很飄——如果他們正在那個幻想、愁思、飄逸的年齡,為什麼不能讓他們與這個世界多一個情感相通的渠道呢?

閱讀對於表達的幫助毋庸置疑。比如他們的辭彙量大增,語言也更豐富。不愛讀書的孩子思維是平面的,在很多方面掌握的知識也不能靈活運用,答題很難出新,每次寫作文都很費勁很費勁;而對於愛閱讀的孩子來說,不論是選材立意還是表達方面總會有新意,即使是不熟的文字,也能調動平日積累寫上幾句。小學階段,讀書和不讀書孩子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差別將隨著年級的升高越來越大。

我觀察過班裡的好些孩子,他們儘管有的成績很一般——按他們家長的話說,「老師,我們孩子看了好多書,為什麼他的作文就是不好呢?」我總結過,這些孩子要麼態度不認真——你看他壓根連字都龍飛鳳舞,怎麼會認真對待一篇文章呢?要麼是,你根本沒有認真讀他的文章,可能他的文章很短——他們真的很會偷懶,你說三百字,他恨不得數著字數寫。碰到你不數字數的時候,人家不就能少些或再少些嗎?可是,如果你靜下心來讀他的文字,你會發現,字數雖然不多,但他的個別語言表達可真的算班裡的中上等。這樣的孩子,你只需稍加提點,他立刻便能寫出一篇出彩的文章。這些都是閱讀給他的滋養。

真的,只要我們的孩子愛上閱讀,並堅守著良好的習慣,成績真的只是額外的饋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師手記 的精彩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TAG:教師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