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請勿逼別人修行!

請勿逼別人修行!

一次與朋友小聚,他說他很不喜歡跟修行人在一起,覺得很不舒服。我有些奇怪,問他:「那你跟我在一起呢?也是不舒服的感覺?」朋友說:「沒有呀。我知道你是道教弟子,不過,除非我問你,否則你從來不跟我講宗教呀修行呀啥的。我不知道修行是什麼,不過我覺得你這樣很好。」朋友說,他之所以沒有選擇修行,是因為他對修行人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感。

朋友性格直爽,且光明磊落,他的事業也算風生水起。他謙遜、好結交朋友,而且待人真誠。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修行很好的人,只不過,他的修行與宗教無關。他常說,一個人可以窮,但不可以沒有氣節;可以富,但決不能為富不仁。做生意也好,做人也罷,最重要的就是對得起天地良心,如此也就算得上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了。聽到這樣高談闊論,我有些自慚形穢。在我的眼中,他的修行已經超越了宗教。

修行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從未脫離過修行,只有修行好與差之分。修行好的,品德高尚,一身正氣;修行差點的,可能身上尚有很多惡劣的習氣。一個人的吉凶禍福大多與身上的這些習氣有關。孟子說「人性本善」,這是就習性而言,因而,所謂修行,就是發揮身上的善性、擯棄惡念,使言行不愧於心,如此才心安理得、自得清凈。儒家先賢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宏論,豈虛言哉!

不過,很多人依然認為,修行是宗教的,因為沒有戒律規範則不足以發揮善性,因此,一提及修行,總會給人一種「看破紅塵」、「清凈自守」、「清心寡欲」的形象。實際上,即使未進入宗教,日常洒掃、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皆有修行,因為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心展開的,只是未貼上「修行」的標籤罷了。實際上,除了那幾條戒律,其理念大多相通無礙,沒有多大差別。

人之所以走入宗教,不僅在於宗教本身具有獨特的魅力,可以幫助人們找到一種精神解脫,並學會與自己的本心相處。而且,大部分宗教都有一套完整嚴密的證悟體系,且不論下輩子的我們將何去何從,至少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當下實現精神的回歸,這就是修行。很多人走入宗教就是尋求精神解脫的,這與逃避不同。逃避現實是因為現實的殘酷遠遠超出了自身駕馭能力而主動繳械投降;精神解脫是讓自己學會回歸本心,站在道的高度關照現實。

然而,這種境界太高,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遙不可及,因此,絕大多數人的修行或許是停留在表層的,即以焚香、叩首、誦經、持戒、行善、布施等作為主要的修行方式,並將因果、承負、報應、吉凶禍福等作為作為其主要的信仰準則,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修行的必經之路。從而,勸善也成了很多修行人的弘道手法。

勸善,即勸人棄惡從善,皈依三寶,積德修行,以獲得更多福報。自古善書無數,如汗牛充棟,流行較廣,也是勸善功能的最佳體現。因此,修行人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勸善,只不過,勸善總是帶有點悖論色彩。對於那些原本就本分的普通人,勸善似乎是有效的;而對於那些無惡不作的人,要麼沒有緣分遇上,要麼沒有緣分勸解,因此,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勸善顯得困難重重。

更可怕的是,修行之初,我們往往欣喜若狂,認為皈依宗教之後便意味著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然後發宏願弘道。為了弘道,我們便開始四處「傳道」,盡說些修行、吃齋、持戒的好處,並勸人積德行善,而且將別人的各種遭遇生拉硬拽地與其德行修為聯繫在一起,然後把種種難題一腳踢給前世,比如,別人生痤瘡就說別人不積口德,別人前半生坎坷就說人家是童子命。其實人的命運哪兒有那麼容易判斷。

修行過程中,很多人也易犯「修行病」,逢人就說,把別人的故事講得滾瓜爛熟以期待對方的肯定和敬仰,並以此作為濟世度人的方法。有幾個朋友跟我說,我幾年前就是這樣的,以至於他們都不願意約我出去小聚了。我後來才意識到這些問題。其實,過度執著於行善、布施、勸善會讓人退避三舍,因為別人希望看到的是你修行之後的改變,而不是把行善布施當作「傳銷」一樣來做,這樣就適得其反了。

十年前一位信仰耶穌的朋友,每次見到我都會講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來臨之時,他們的主會派天使前來接引信主者進入異次元空間之類的話題,幾乎一次不落,甚至有「如果你不信,你將在審判之日下地獄」之類的恐嚇。後來便慢慢疏遠了,至今少有往來。其實,類似的事情在修行人之中最為常見,或許,這種修行或許早已走入極端,脫離了軌道,不足取。

皈依修行之後,很容易有門派之見,比如你修道,我學佛,然後各執己見、相互攻伐,進而言論偏激、心胸狹隘。殊不知,歷史上曾有多位高道大德、高僧主張三教圓融,且出現了較為優秀的新宗派,如道家的全真和佛家的禪宗,其修行法門類似,直指人心,圓融萬物。因此,從修行的角度看,我們可能需要超越宗教。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又說:天道無為而無不為。修行與他人無關,從來都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改變。作為修行人,我們不必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別人。我們眼中的普度眾生,如若不得法,對於有些眾生來說可能是一種不期而至的痛苦。慈悲,福生無量天尊。

作者 | 龍泉 雲南道教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從八字看身體各部位傷病災標誌道醫實用篇
神仙若是犯了錯,人要告狀該去哪裡呢?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