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幫助宜家推出 AR App的SPACE10,過去一年都做過什麼?

幫助宜家推出 AR App的SPACE10,過去一年都做過什麼?

2015 年,與設計公司 Rebel Agency 的一次合作之後,由 Inter Ikea Group 提供資金,宜家成立了創新實驗室 SPACE10 ——雖然 SPACE10 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他們並不是一個附屬機構。

這個實驗室位於哥本哈根的一個肉類加工廠區域。成立近三年來,SPACE10 展出了不少階段性成果,比如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之前介紹過的肉丸和 The Growroom。

4 月底在中國區應用商店上架的 IKEA Place 背後的開發者正是 SPACE10 。IKEA Place 是一個幫助顧客挑選傢具的 AR (增強現實) app 。

4 月 19 日,宜家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辦了第一屆科技節,SPACE10 的三位核心成員也在。Kaave Pour 是實驗室的創新負責人(Creative Director),此前修習設計管理,「理應接著念碩士」,但畢業後直接加入了實驗室,於是「 SPACE10 成了(他的)碩士學校」。另一位成員 Simon Caspersen 是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負責媒體通訊。專業背景是傳播學和人類學。第三位 Daniel Friis 是數字負責人(Digital Director ),此前修習金融和會計,組過創業公司,在學校的最後一年參加了編程的課程項目,然後遇到了 SPACE10 。

「我們處在一個罕有的優越地位,有機會可以做出很大範圍的影響,這讓我們大家都感受到巨大的責任感。」 Caspersen 說。

Pour 認為,SPACE10 將宜家的消費者視作他們的客戶。他們需要吸收來自成熟商品市場的意見,或者是主動商品化研發成果(比如 IKEA Place),但「感受到的壓力更多來自我們自己追求的目標和內部的時間表。」

最「務實」的變化來自組織方向的調整。

SPACE10 有四個實驗室,分別是本地食物( Local Food )、自然界面( Natural Interfaces )、共享居住( Shared Living)、數字製造( Digital Fabrication)。探索的方向分別是研發生產和分配健康食物的新方法;更直覺的、更自然的與技術交互的方式;解決普遍的城市居住問題的新的空間設計;數字時代的分散式製造和其他可能的建造方式。

去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與 SPACE10 見面時,他們的四個實驗室還分別是農場( The Farm)、你是在說人話嗎( Do you Speak Human ),可能的城市(Possible Cities )、用空間製造( Build with Spaces )。

在解釋變化原因時,Pour 說:「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穩定的世界當中,我們需要不斷適應周圍發生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調整 SPACE10 做事情的方向。」

除此之外,他們明確了研發過程中幾個很「宜家」的因素:可及性(accessibility)、大多數人可承擔(affordability )、持續性(sustainability)。

一個例子是「當地食物」實驗室在倫敦的最新項目 LOKAL 。這個項目用了水力循環供暖(或冷卻)的技術( hydronic ),在室內種植和生產食物,目標是當地生產、當地食用。省去了中間的運輸、分配等流程——聽起來似乎是資本主義全球貿易、商品經濟之外的另一種可能。

LOKAL

LOKAL

LOKAL

LOKAL

LOKAL

「我們不是為了持久存在而建造,而是為了進化而建造。」 Friis 提起了人類與計算機的交互史——之前我們需要滑鼠和鍵盤,後來有了智能手機的直覺式操作,如今有一些新的變化,我們可以直接對著電子設備講話,電腦可以理解自然語言(還在發展中),我們也在發展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技術。這正是那個原先被稱作「你說人話嗎」的實驗室「自然界面」所關注的領域。

基於這樣的理念,SPACE10 在去年發布了一個開源框架,叫作「對話式表格」(Conversational Form)。只是增加了幾行代碼,這個項目提供給軟體和網頁開發者一個方便的模板,使得你與網頁的交互方式不止於輸入文字,你能通過聊天和語音的方式表達你的意圖,比如預訂餐廳,不再是選擇用餐時間、人數——填一個表格,而是直接進入一個對話界面,用聊天或是語音的方式告訴電腦你要做什麼。雖然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可能還是直接填一個表格會更有效。

Conversational Form

Conversational Form

Conversational Form

但是這個項目的部分成果後來被直接運用到了 IKEA Place 的開發上。2017 年 6 月蘋果在 WWDCs 上發布了 ARKit 的 AR 框架。SPACE10 用了九周時間就完成了 IKEA Place 的開發。「多個項目之間能夠相互補給( feed up )。」 Caspersen說道。

目前為止,很難說 IKEA Place 的出現是 SPACE10 在摸清自己運作規律之後的「勞動成果」,還是「一項偶然可以用到大公司業務里的創新」。但無論如何,它給宜家提供了一個機會,把 SPACE10 和自己的生意聯繫起來。

最早 SPACE10 嘗試過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所有人在一個項目上,後來變成了不同的項目同時進行,項目可長可短。

「我們從不說 『這個項目結束了』。」 Pour 補充道。後來他們發現,不同的項目的階段性成果經常可以相互借鑒,進一步發展,雖然他們開啟單個具體項目的本意並非如此。

人類社會有那麼多的問題值得關注,SPACE10 是如何落腳到這四個議題上來的?

「大家都在問變化是什麼,哪些新東西會冒出。但更有趣的一個問題是,什麼事情是不會變的。」 Pour 回應道,「當你知道什麼是不會變的,哪些人類的需求一直會在,你就有一個對未來的長期預判。我們仍然要居住,仍然要社交——作為一種社會性存在。」

Pour 提及一些數據,比如聯合國的數據預測到 2050 年,全球 70% 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人越住越密集,但人似乎也越來越孤立( isolated )。

這解釋了 SPACE10 為什麼要專門有一個實驗室是做「共享居住」,他們將其視為未來的另一種居住可能,以應對城市居住帶來的孤獨感和越來越高昂的居住成本。

他們提及城市居住的典型之一:香港。近年來,香港人普遍「越住越細(越住越小)」,實用面積不超過 215 平方呎,約 24 平方米的「納米樓」從 2014 年的 64 個,預計 2019 年將達到 1066 個,增長近 17 倍。據香港電台「鏗鏘集」的一集節目《迷你生活》報道,2016 年有開發商推出了 128 呎的單位。單位內廚衛床鋪一應俱全,但是都非常小。於是有幾個建築師提出可以共享一些公共空間,比如廚房、客廳,保證每人有自己的私密的卧室和衛生間,中間由一組可開合的柜子隔開,這樣私人空間就會比「納米樓」要寬敞一些。

這與 SPACE10 的「共享居住」理念類似,可見人類面臨的問題很多是相通的,類似的約束條件及偏好下總會產生相近的解決思路。

密集居住 圖 / Pujohn Das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共享居住」發起的「 2030 年的共享房屋」調查結果

Pour 表示,他擔心年輕一代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能夠解決問題的信心。因為現在面臨的問題,單個就足夠複雜了,就不要說這些問題往往又是相互連接的。如果完全只關心自己的事情,不再認為自己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的一部分,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Friis 在這個意見上疊加了自己的憂慮:「過濾器效應」( filter effect ),即人們越來越只看到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意見,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以及相反的意見失去了敏銳性,這無助於解決一些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目前, SPACE10 有一個 25 人的專職團隊,除此之外,有來自不同行業與專業背景的合作者( collaborators )和駐地成員(或居民 residents )。

合作者通常會跟 SPACE10 一起舉辦展覽、講座、研討會,或以工作坊的形式就某一議題展開討論和研究,地點不限於哥本哈根的實驗室。這些活動的主題種類繁多,有「重新考慮長者的需要」、「交互界面:汽車」,但主要基於 SPACE10 的四個實驗室所確定的主題。

駐地成員則會待得久一些,通常為期1-6周,基本上會搬進實驗室,加入團隊在具體項目上的工作。

SPACE10 正在積極考慮進入中國的可能性。落地可能以在中國設立實驗室或者空間的方式進行,因為 SPACE10 並沒有總部-分部的架構。Caspersen 說不想錯過在這裡獲得啟發的機會,屆時哥本哈根模式必然不適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 『田野調查』( field work )」。

圖片來源:SPACE10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手推車用於收納成了潮流,這款美觀兼具實用性
馬丁·路德·金遇刺 50 周年,為什麼人們依然在紀念他?我們重發了他當年的訃告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