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剖腹產橫切豎切有什麼區別?第一胎你可別選錯了!

剖腹產橫切豎切有什麼區別?第一胎你可別選錯了!

原標題:剖腹產橫切豎切有什麼區別?第一胎你可別選錯了!


很多媽媽害怕順產的疼痛,或者因為胎兒大小和身體產力不足等多種原因選擇了剖腹產。選擇剖腹產就意味著選擇了在自己的肚皮來上那麼「一刀」,各位媽媽知道嗎,剖腹產的切口也有兩種哦。


橫切口

一般來說,剖腹產橫切口最為常見,因為在臨近分娩時,孕媽媽的子宮下段較薄,在這裡進行剖腹產,切口出血量會相對少一些,產後傷口恢復也會相對較快。


橫切口是在恥骨聯合上方兩指,橫切12~13厘米,由於切口位置很低,在癒合後可以隱藏在褲腰下方,呈橫弧線形的切口與肌膚的紋理沒有太大的違和感,看起來美觀一些,這是很多年輕媽媽比較喜歡橫切口的原因之一。


豎切口


剖腹產豎切口位於下腹從臍下至恥骨聯合之間,正中線偏旁,約12cm。剖腹產選擇豎切口時,手術的時間會比橫切口要短一些,這樣比較適合有緊急分娩情況的孕媽媽,比如臍帶脫垂、胎心異常等繼續分娩的狀況出現時,甚至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完成。但豎切口留下的疤痕很明顯,對比橫切口來說非常不美觀,在產後恢復時,很容易被牽動引起疼痛。腹壁組織發生粘連的幾率較低,適合生育次數多的寶媽。

橫、豎切口最大不同,體現在要二胎時


如果準備生2個孩子或以上的寶媽,在剖腹產時最好謹慎選擇,因為豎切口的方式更加科學,豎切口的操作比較簡單,恢復起來也會快一些,基本上在一年半到兩年過後就可以再次懷孕,所以豎切口更適合那些著急想再生一個孩子的媽媽。


橫、豎切口護理有什麼不同?


橫豎切口的選擇,多少會對媽咪的產後恢復和美觀產生不同的影響,但在產後護理上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要注意的細節都是相同的。


1、產後6小時內平卧觀察

在生完寶寶過後,回到病房時,媽媽的躺姿最好頭偏向一側,去枕平卧,這樣可以預防頭痛。在術後的6小時,護士會一直為寶媽定時按摩子宮,幫助子宮複位和惡露儘快排出。出血量、血壓、脈搏、體溫等,每一樣都需要仔細記錄,方便護士隨時查看媽咪的身體狀況。


2、及時下床走動


術後第一天,等麻藥效果漸漸過去,大部分媽咪會開始感覺到刀口的疼痛,這時可以使用鎮痛泵來緩解痛苦。產後24小時,就可以試著翻身、起身,並下床慢慢走動了,因為只有運動才能更好的血液循環,讓傷口癒合更快。運動還可以增加媽咪此時的腸胃動力,將腹腔內的氣體及時排出,預防腸粘連等危機情況。


3、飲食不宜過飽


剖腹產媽咪術後不要馬上進食,因為很容易導致腹壓增高,引起腹脹,不利於傷口恢復。術後6小時內最好不要進食,開始進食也要循序漸進增加食量,切記不要吃的太飽,影響恢復。

產後為什麼要收腹?


因為產後6個月內脂肪是流動的,是重塑體型的最佳時機。收腹褲對於媽媽體型的恢復更是必不可少,儘早穿收腹褲能夠對腰腹曲線至下腹部起提升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防止內臟下垂,收緊鬆弛的腹部,還可以幫助體內機能慢慢恢復。但是,必須使用專業的。


產後一定要及時束縛,產後6個月就是女人重塑身材的黃金時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自我管理的好,恢復到少女身材也是分分鐘的事兒,如果不注意,臟器下垂,還容易誘發婦科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孕嬰 的精彩文章:

備孕注意事項,詳解!
產後擠奶,用對方法是關鍵!

TAG:中國孕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