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徐靜蕾一樣永葆一份天真
周末晚上,在一檔綜藝節目里看到了多年未見的徐靜蕾。與普通人相比,她算保養得非常年輕了,但畢竟四十好幾的人,相貌不再年輕如昨,眼神已不似當年那般清澈,身型也不再纖瘦輕盈。但那一臉仍然青澀的神態和害羞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
顯然,那一場唱歌比賽令她緊張了,第一次演唱竟然唱砸了,剛唱幾句她就喊停,說不行,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完全忘詞。在短暫的調整之後,再一次的演唱讓人為她捏了把汗,不過總算完整地完成了演出。演出後意外地出現了李亞鵬送花、共同追憶《將愛情進行到底》的環節。台上的徐靜蕾,仍然低垂著眼皮,略顯驚訝地努力微笑著,一直持續著一絲不安與拘束,彷彿一個第一次參加選秀節目的新人。
與她同台競技的吳秀波評價:「將愛情進行到底是千難萬難的事,但把天真保留到老,很難,需要上蒼成全。」他稱讚徐靜蕾身上仍有一份可貴的天真。頗有同感。剛開始聽見她說緊張,有點不太理解,一個著名的演員、導演,應該早就適應了舞台,適應了萬人矚目,怎麼會如此緊張?後來看她在演唱中真的出現唱砸的場面,才明白她那怯怯的表情,那份新手上台的青澀感覺,不是做作,不是在表演,而是面對自己不擅長領域的真實的不自信。
從這裡,我看到了一個真性情的徐靜蕾——想嘗試一件新事物就大膽去嘗試,輸了也不怕,能丟下偶像包袱;在歌唱的舞台上膽怯了,沒有試圖用表演舞台上的自信去掩飾,坦然面對自己的露怯。雖然演唱表現不是最佳,但她的態度真實、認真、不做作,給滿分。
這態度與我了解不多的她的處世風格一脈相承。當年《將愛情進行到底》熱播時,我曾經熱烈的追過這部劇,但主要是追男主角李亞鵬,對那個叫文慧的女孩談不上喜歡,感覺清純、文靜,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執拗勁。也許正是這股勁兒,成為徐靜蕾身上一個特有的氣質符號。
這麼多年過去了,對徐靜蕾的關注僅限於:博客點擊量和微博關注量都過千萬,長時間位居榜首;主演過幾部電視劇;導演過幾部電影;發明了「靜蕾體」書法;日常喜歡製作手工包包。在感情方面,身邊一直不缺乏傳出緋聞的中年文藝大叔和文藝型男。特別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一直在跨界,也一直很超前。很懂得利用資源,卻從來不運用資源消費自己,而是一直在積累資源、做各種嘗試當中,成為更好的自己。她已有能力不用管別人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表看起來並不強勢的她,內心有方向,也很有力量。
在我看來,徐靜蕾敢於自褪光環,善於不斷歸零、嘗試各種跨界的這種精神,源自於她一直擁有的天真。這天真當然不是幼稚、不成熟的意思,而是一種不受禮俗拘束的品性,不做作,不討好,不隨波逐流,有一種無畏的、自由的精神,對鍾愛的人、對喜愛的事物擁有赤子之心。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這種天真。這天真,是成熟而不世故,豐富而不複雜,對世界有深刻的認知,卻永遠保留一顆率真的、探索的心靈。這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吳秀波說「把天真保留到老很難」,因為這需要修鍊,也需要天賦。
知世故卻不世故,留一份智慧的天真
魯迅先生曾說過:「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在當下人們更樂於做一個精緻的利己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代,做一個圓滑世故的人也許更容易如魚得水。但是一個人如果過於圓滑,便會失去自我、隨波逐流。就像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里說的那樣:「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順應大眾價值觀,顧及眼前利益,過多權衡利弊、算計得失,這些都是太現實、失去靈魂與思想的表現。精於算計,終會利令智昏。
而一個人未經世故、不通人情,則又容易苛以待人,被人群所孤立,如遇逆境很容易沉淪。在這個紛雜的社會,要生存得有精神、有個性,就要把握好尺度,在順應時勢的同時也要保留真實的自我。經歷了各種挫折之後內心保持一份淡然,知道了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飽經世事依然選擇保持單純,見過生活的凌厲依然內心向暖。
留一份智慧的天真,小事糊塗,大事清白,通透處世,明白做人。
內心豐富、簡單生活,留一份素簡的天真
村上春樹幾十年的寫作生涯,是一種樸素、簡單而規律的狀態。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在清晨的幾個小時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隨後跑步和處理個人雜事,晚上雷打不動地讀書或者聽音樂,清淡的食物和普通的穿著,一成不變的模式,一直堅持到今天。有人問他,不用社交嗎?他說,做人不用八面玲瓏、四方討巧。比起無意義的社交,他更喜歡把時間用於創作小說和自己的私人生活。他的生活很簡單,甚至單調,然而你能說他的內心不豐富嗎?透過他的文字,可以窺見他豐富而靈動的內心。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物化、越來越功利的世界,每天都過得很匆忙,為金錢,為權力,為臉面,是在努力奮鬥,抑或是在追名逐利?從來沒有停下來問一下自己,這場沒有終點的角逐,是否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滿足?這些追逐的目標,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嗎?是我們內心真正所需嗎?
周國平說:「對於心的境界,我所能夠給出的最高贊語就是:豐富的單純。」豐富的單純,與之相對的是貧乏的複雜,心靈一旦缺乏精神的內涵,便陷入平庸,被各種人際關係和利害計算佔據著,所以貧乏又複雜。
那些精神上的偉人,他們的心靈世界始終是單純的,卻又能夠包容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因為他們透過紛呈的世相,看清了本質。
如莊子——「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意思是說不要把心填得太滿,擁擠的心會讓自己變得麻木甚至愚蠢,空的地方才會產生靈動的感覺);
如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
如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
如林清玄——「愈是內在芬芳,愈是樸素單純」。
留一份素簡的天真,充實心靈,淡化名利,愛我所愛,簡單快樂。
永遠擁有一顆好奇心,留一份探索的天真
孩子之所以天真,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好奇心。成年人也應該有一顆好奇心,它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給我們帶來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氣,在生活中尋找驚喜,讓枯燥的生活一點點變得有趣、生動和具體,為對生活有想法的人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話題回到徐靜蕾,我想,她應該就是一個一直擁有好奇心的人,她在截然不同的領域做著不同的嘗試,做演員,當導演,當老師,辦雜誌,成立自己的網路科技公司,業餘愛好寫作、書法、畫畫、裁縫。據說,她愛上手工製作包包,始於在美國休假途中,偶遇一家布料店裡正在開著縫紉班,於是即興報名,從此找到了設計與縫紉的樂趣。
一些人動不動就覺得無聊啊,沒意思啊,難道不是好奇心泯滅的表現嗎?孩子永遠不會覺得活著沒趣,因為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永遠探索不夠。而那些活得快樂的人哪個不是好奇滿滿,對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要研究一番的人。
沒有好奇心的人,容易忽視身旁美好的事物。對外界的感知力就會變弱,覺得世界沒有意思。擁有好奇心的人,每天活得興緻勃勃,每天在探索未知中改變自己的格局,不再匆匆前行、忽視周遭,而是善於發現事物的獨特之處。
留一份探索的天真,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活得有趣味,活得有滋味。


TAG:夢溪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