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真的收了洋人的賄賂嗎?他真的太冤枉了

李鴻章真的收了洋人的賄賂嗎?他真的太冤枉了

文/媯滿聰

近來,網上出現了一些揭露李鴻章與洋人簽合同收受賄賂的文章。這些文章的格局非常小,所引用的僅僅是當時媒體的猜測,毫無實錘。李鴻章的一生有沒有收受賄賂,這是個學術問題,值得探討,但是僅僅靠媒體猜測去臆斷,顯然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在中國做官,尤其是在晚清時代,要想混到李鴻章的位置,一定要八面玲瓏,這免不了要會來事。具體如何來事,如何經營,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更何況,這些根本就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無論這些問題是否存在,李鴻章對晚清最後近半個世紀的貢獻值得肯定。

至於收洋人賄賂的問題,從目前公布的檔案看,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如果已經坐實,學術界早已有明確的跟進了。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學術界有兩篇文章,一篇是馬忠文的《旅大租借交涉中李鴻章、張蔭桓的「受賄」問題》,另一篇是張文木的《破解李鴻章受賄疑雲》。

這兩篇文章根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回憶錄,最終認為,俄國當時的確試圖給李鴻章行賄,但是沒有得逞,李鴻章並沒有收。儘管有些人的回憶錄中認為李鴻章收了,但是與其他的記載相互矛盾,不足為信。

上面是從學術角度分析認為,李鴻章並沒有收洋人的賄賂,出賣祖國的權益。此外,從李鴻章的性格特點以及做事的風格也可以看出,他不是這樣的人。最能體現李鴻章性格特點的有兩首詩,一首是他進京趕考時的詩,另一首是他訪問歐洲時寫的詩。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鴻章尊父命,去北京參加順天府鄉試。他寫了《入都》十首詩。其中第一首被廣為傳揚:「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須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野鷗。笑指蘆溝橋畔路,有人從此到瀛洲。」

這首詩體現出了李鴻章的萬丈豪情,裡面所用的典故幾乎都與王侯將相有關。這是他作為一位年輕人,對自己人生的高定位。從這裡可以看出他有非常寬厚的胸懷。他年紀輕輕就早已立下偉大的志向,要出將入相,做一番偉大的事業。

然而,五十多年後的1896年,李鴻章在訪問歐洲期間,寫下了「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熄,請君莫作等閑看。」這首詩體現了他人生所有的悲苦。憂國憂民如此,讓人敬仰。

有人說,他出訪歐洲是為了公費旅遊。其實,他是帶著使命去的歐洲。他參觀軍隊,求教強國的辦法,做了很多事情。一位年邁的老人,還如此憂國憂民,這算是旅遊嗎?「臨事方知一死難」,這一句道出了他甲午戰後的悲憤與無奈。

兩首詩同樣豪情萬丈,第一首意氣風發,第二首悲苦沉寂,讓人看了極為感慨。他為國奮鬥了一輩子,想挽狂瀾於既倒,但是無能為力。正如他與俾斯麥的對話一樣,他講述了自己想做一番事業,但是被人掣肘的痛苦。

後人從當時的媒體文章中看到了關於李鴻章的負面消息,就此認為他是賣國賊,是大漢奸。這樣的說法是多麼不公平。李鴻章為國盡忠,做了他該做的事,他充其量不過是個夾著尾巴做人的忠臣罷了。

參考文獻

1. 梁啟超,《李鴻章傳》;

2. 馬忠文,《旅大租借交涉中李鴻章、張蔭桓的受賄問題》;

3. 張文木,《破解李鴻章受賄疑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如果陳群一直跟隨劉備,諸葛亮還有機會做蜀漢的丞相嗎?
他是才女蔡文姬的父親,明知會死,為何還投靠董卓?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