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養生命,是為了更好綻放

靜養生命,是為了更好綻放

GIF

清心法悅恰人心


有智慧的人,能坦然地安住當下,掌握自己未來的生命導向。很多時候,使人疲憊的,不是因為路途的遙遠,也不是因為迷茫的忙碌,是因為心靈的頹廢,和對自己喪失了希望。

很多時候,出於人性的本能,我們常常追逐逝去的東西,逃避或忽略眼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生本是一場愈行愈遠的艱苦跋涉,走一段路,遇一些人,看一路風景,給自己一些時間,時常觀照反省己心,少計較一些得失;多一些清心寧靜,少一些戲說言論,最後剩下的,就是一種坦然的淡定與超然物外的襟懷。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修行的道路上,不就是一直在演繹著一個修道者對生命選擇的決心與一路的清心么?!心裡有了正確的主見,才不為外境所迷惑;少了些憤恨與抱怨,人生才能不落寞;心如明鏡一般敞亮而有智慧,人生才能不迷茫。山岡鐵舟四處雲水參訪天下名師,一天,他有幸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禪師。為了表達自己對佛心禪語的獨到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禪師說:「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此時的獨園禪師正靠著椅子悠然地抽著煙,沒做任何回答。

站在一旁久久恭候等待的山岡鐵舟顯得有些焦躁、舉措不安起來。正當此時,獨園禪師突然舉起煙筒朝著山岡鐵舟打了下去,這位年輕禪師「哎喲」一聲,甚為憤怒地狂叫、咆哮起來。獨園禪師卻不急不躁地反問道:「你剛才不是告訴我一切皆空嗎?現在又哪來這麼大的脾氣,朝天咆哮呢?」山岡一時語塞,言下頓悟。「理可頓悟,事要漸修」是祖師大德總結的修學經驗與對後世佛弟子的教誡,現在用起來依然實用有效。

修學,應著眼於未來生命的航向,而不是止步於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忘了自己修學佛法的初心。「莫忘初心」才能使我們的修學蒸蒸日上,撥雲見青天。偶爾的躲藏靜養,是為了令生命之花更好地綻放,切莫讓自己墮在念念糾纏於他人的舊惡與不足里憂悲熱惱。原諒別人,才是善待自己的最好方式。為了一些陳年舊惡使有限的生命在怒火中燃燒,實在划不來,而且受傷的必然是你自己。佛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讓難得的人身與難聞的佛法在怒火燃燒中錯過,何苦來哉!

做人,不可心胸太狹隘;修行,不可頑固不化,一成不變。不然祖師大德也就不會說「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善用者,法法皆為佛法,物物皆有靈性。

修行,當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慈悲地寬容一切眾生;當以「心清點太虛」的胸懷,智慧地消融你心中的煩惱與舊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山寂語 的精彩文章:

量大好做事,樹大好遮陰

TAG:空山寂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