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令皇帝被俘、軍隊損失過半的土木之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歷史上令皇帝被俘、軍隊損失過半的土木之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1449年,在今天河北境內的土木堡,明朝五十萬大軍同瓦剌軍隊發生了一場大戰,結果明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又叫「英宗北狩」。那麼土木之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明英宗

大家都知道雖然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等人北伐攻下了元朝的首都—大都,但是元順帝是主動退出京師的,因此蒙古還保留有相當的實力。朱元璋為了抵禦蒙古入侵,沿長城內外分封了九王,駐守要地,形成了一道嚴密的軍事防衛邊牆。到了朱棣時期,更是將京師從南京遷移到了北京,實行「天子守國門」。英宗皇帝即位後,蒙古族中的瓦剌部迅速崛起,逐漸統一了蒙古各部,瓦剌部首領也先也有再次入主中原的野心,他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率軍南下。

土木之變示意圖

公元1449年,也先派遣3000名使者到北京進貢馬匹,並要求賞金,當時執掌司禮監的太監王振發現也先謊報人數,便減少了賞金。後來也先又向明朝求婚,再次遭到拒絕。這樣一來二去徹底激怒了也先,於是他率領瓦剌軍隊南下攻打明朝北方的重鎮大同。大同是北邊保衛京師的重要的屏障,大同遭到瓦剌重兵圍攻,朝廷上下自然不能視而不見。本來已經派遣駙馬都尉率軍支援大同了,但是當時專權的太監王振出於私心卻極力鼓動明英宗親征。王振與英宗朝夕相處二十多年,深得英宗皇帝的信任。於是,英宗皇帝不管大臣們的極力勸阻,把京師交給他弟弟朱祁鈺留守,匆忙帶著集結起來的50萬大軍向大同趕去。英宗和王振天真的認為,瓦剌看到明軍勢大,自然見好就收,不敢與明軍交戰,於是乎他們也不制定任何作戰方略,只知道一味的催士兵趕路。也先得知明軍軍心渙散,在大同附近設伏大敗明軍前鋒,各部明軍得知後,被迫紛紛撤退,幾十萬大軍向蔚州退去。本來大軍安全退到蔚州,明軍雖有損失,但是也不至於傷筋動骨。然而,太監王振又出來一個幺蛾子,他命令軍隊掉頭往回跑,原來蔚州是他老家,他怕如此多的軍隊經過,糟蹋了家鄉地里的莊稼。這樣一來一回,耽誤了最佳的撤兵時機,瓦剌大軍漸漸追了上來。本來明軍還是有可能避免慘敗的,但是等大軍撤到土木堡時,王振卻執意不肯走了,硬要大軍在此地紮營,因為裝運他財產的大車還沒有趕到。土木堡無險可守,也無城牆作為屏障,不久就被瓦剌大軍包圍了。在瓦剌軍隊的攻擊下,明軍毫無鬥志,死傷不計其數,英宗皇帝也被瓦剌軍隊俘虜,明軍損失過半,元氣大傷。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之變」。

王振

參考文獻

任中原編著:中國通史

崔鍾雷主編:中國通史

張廷玉:《明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在日本的鼓動下參與建立「滿洲國」的中國人,當時都做了什麼?
順治元年開始推行的保甲制度,在清代是如何演變的?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