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疏表解熱,通經活絡

疏表解熱,通經活絡

外關穴

出處:《靈樞·經脈》

釋義:外,外部也。關,關卡也。外關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脹散外行,外部氣血被關卡不得入於三焦經。本穴物質為陽池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行至本穴後因吸熱而進一步脹散,脹散之氣由穴內出於穴外,穴外的氣血物質無法入於穴內,外來之物如被關卡一般,故名。

位置: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

取穴:前臂伸側面腕背橫紋後二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屈肘俯掌時,在指伸肌橈側凹陷處。

主治: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熱病,脅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瘰癧。

配穴:

配足臨泣穴治頸項強痛、肩背痛。

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熱病。

配陽陵泉穴治脅痛。

配大椎穴、曲池穴、風池穴治感冒發熱。

配聽會穴、中渚穴治耳聾耳鳴。

配曲池穴、太沖穴治高血壓。

配肩髑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上肢癱瘓。

配陽池穴、中渚穴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關節疼痛。

配太陽穴、率谷穴有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配後溪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落枕。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時艾 的精彩文章:

養生就是固陽,治病就是治寒,艾灸全佔了
寶寶不吃飯怎麼辦?看看中醫的艾灸怎麼灸!

TAG:時時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