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政策讓人又愛又恨

政策讓人又愛又恨

政策用好了是利潤,用不好是成本。——投資經理心得

城市建設領域政策特別多,粗粗的梳理一下,跟各類項目建設相關的政策數量至少也要以數千計。

因為這個領域的政策體系最早是從計劃經濟時代一脈相承發展而來的,至今也是各級政府發展經濟的核心手段之一,由於受到政府的高度管控,因此這個領域的政策對於操作層面的事兒涉及得很深,一項工程具體該怎麼干,自然瑣碎之事眾多,相關的政策也多。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隨著房地產和土地改革的開始,城市建設領域才逐漸對企業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但是這個領域始終處於政府的高度管制之下。要參與其中,企業少不了要跟各級政府打交道,也少不了要研究政策。

政策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詞。西方相關的理論頗多,國內也有不少學者研究這個領域,不過企業通常只管按照政策幹事兒,因此也就不大研究理論問題。

我們拋開學術上嚴謹的定義,用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在城市建設領域的投資企業心裡,所謂的政策,指的就是政府允許企業幹什麼項目、不允許企業幹什麼項目、項目允許怎麼干、項目不允許怎麼干,都是與自己利益攸關的事兒。

別的領域,迎合市場是最重要的,只要不犯法,那就沒人要管你,但是城市建設領域,政府是買單的人,所以,城建領域的投資企業特別關心政策。

企業關心政策有幾個原因:

1

希望戴帽子

城市建成什麼樣,最終要得到地方政府的認可,這種認可最理想的就是寫進政策里。企業有創新的動力,但是城建項目不是企業的自留地,不是你想怎麼創新就能怎麼創新的,所以企業特別希望自己發明的新東西能夠得到政策認可,或者政策上說了要鼓勵怎麼搞,咱就把自己的東西往上靠,只要能進到圈子裡,安全性就會大大提高,被清理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少。

2

希望找路徑

企業投資一個城建項目,逃不過要辦理一大波手續,拿到一系列批文的程序。不過企業的想法,經常在政策上找不到明確的出處,因為政策通常都是滯後於實踐的,但是實踐還是得遵從政策,所以企業投資項目的時候,不得不把創新的想法掰碎了,一點一點從政策上找到一條路。

3

盼望得到補貼

財政補貼政策是一類最常見的政策,當政府要鼓勵某類項目或者產業時,經常會出台各種各樣的減免、補貼和獎勵政策,這些政策能改善某類項目的財務狀況,降低企業的投資經營難度,所以很多投資企業很希望自己的項目能靠上財政補貼政策,這有時比經營獲利要來的容易。

4

希望抓到未來的方向

大勢來了好賺錢,逆勢而上風險大。城市建設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政府的創新通常是通過政策傳達的,在政策中提出的新概念,很有可能引領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市場,比如上世紀80年代末的房改政策創造出了持續近四十年的房地產市場,2002年的土地招拍掛政策則創造出了一級土地市場。

政策用好了是利潤,用不好也容易讓企業迷失。企業極度關注政策的心 態在投資城市建設項目的時候表露無疑,很有意思。

貪大求全

總想把政策用足了

這種心態在一些複雜項目上比較常見。有一家地產公司研究開發了一個很大規模的舊工業區改造項目,甲方的負責人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研究政策,他認為這個項目的概念是很豐富的,既有工業遺產保護,可以往文化政策上靠攏,又有土壤修復,可以往環保政策上靠攏,又有舊住宅拆遷,可以往棚改政策上靠攏,又有產業引入,可以往招商引資政策上靠攏,還有綠色建築、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等等許多的概念可以用得上,所以要求包裝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把這些有關的支持政策全都用上,光從各種財政補貼上就能得到不少優惠。

政策多了,有時難免有點患得患失,總怕有什麼沒用上的,豈不是虧了。

於是乎不停的找各個政府主管部門反覆溝通,要把鼓勵政策的各種渠道搞得一清二楚。結果各種鼓勵政策互相之間都不搭界,各部門原來出政策的時候都是站在本行業、本部門的管理角度出發去制定的,顧得了這個就顧不了那個,誰也不知道怎麼樣把所有的政策都捏合到一塊兒用,最後搞得執行團隊精疲力竭。

半信半疑

總怕政策翻盤子

由於城市建設領域政策太多,有很多政策是階段性調控性質的,政策出多了,難免有些政策並沒有發揮過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有很多企業經歷的政策多了,有時會有點麻木心態,突然來了一個大政策的時候,反而變得半信半疑。大政策有時候需要企業做出大的調整,這時就有很多企業想再等等看,等著等著就有點掉隊了。

前幾年國家從管控地方政府債務的目的出發,開始嚴控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資,推行PPP的時候,很多投資企業頗是觀望了很長時間,不願意進場。在他們的印象中,基礎設施市場化已經搞過好幾輪了,後來還不是被平台公司的發展壓制了,沒準哪天GDP增速放緩,又要依賴平台公司去投資了,所以還是等等看吧。

有這種心態的,不光是沒有經驗的新企業,有經驗的老企業也經常被自己的經驗給蒙蔽了。

拿著雞毛當令箭

過度解讀政策

企業最有創新的動力,奈何有時創新的思路跟現有的政策是矛盾的,遇到這種情況時,企業盼政策就盼得望眼欲穿,一旦發現有哪個政策的行文似乎支持了自己想法,立刻覺得重大的轉折性時刻出現了,深入到操作層面時,發現實際上這些政策寫得模糊,落不了地,不免非常失望。

城市建設領域,出政策的部門很多,簡單來分類,可以分成行業主管部門和專業主管部門。而在出政策這件事兒上,幾大核心的專業主管部門話語權似乎越來越大,比如規劃、國土、發改、財政,每個城建項目都繞不過這幾大部門的政策去。

回溯三十年,我們的城市建設剛剛駛入快車道,法律法規的空白地帶還很多,這些空白地帶要靠各個部門在實踐中不斷的出政策來加以補充和解釋,所以法規粗而政策細,出台一個政策經常能帶來很明顯的效果。

經過三十年的制度發育,圍繞規劃、土地、基建程序和預算管理的法規和細則發育越來越完善,只要這幾個領域的政策沒有大的變化,行業主管部門不管怎麼搞政策創新,也無法跳過這幾個關鍵節點。

我們經常看到行業主管部門出台的政策,影響力越來越弱,至多修訂一下標準,提出一些新理念,如果能從資金上予以適當補貼,就算是比較落地的政策了。

所以,企業也學的越來越精明了,看到新政策出台時,先研究研究是哪個部門出的,有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免得讓自己太過失望。

種種心態不一而足,但是企業非常關心政策這件事兒是毋庸置疑的,用好了政策,確實能夠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那麼到底怎麼能夠用好政策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從對待政策的心態上,卻可以給企業打兩個比方。

在具體項目上,用政策好比打麻將,政策很多,想把各種政策的好處都用到了,就好像打麻將想胡大牌,胡大牌不容易,還要做好胡不了的準備。想讓項目推進得快,就不要老想著胡大個兒的,還是要找跟自己項目真正對路子的政策。

在企業發展上,對待政策好比打仗,戰略上要藐視政策,戰術上要重視政策。畢竟沒有哪個成功的企業全賴政策支持就能夠成功,政策最多創造了企業發展的環境,能不能成功還要靠自己,所以說戰略上別有政策依賴症。不過具體做起事情來,則還是要規規矩矩按要求來,別老想著打擦邊球,不然總是提心弔膽,企業是做不長久的。

如今政策已經越來越多,創新越來越難,但是城市發展的政策轉折也在孕育之中。讀懂政策,用好政策,準備好迎接城鎮化新時代的政策轉折,這是每個城市建設領域的投資企業都應當努力做好的功課。

打一個廣告

PPP數據服務平台——PPP有例

商 用 版

正式上線啦!

城鎮化投資利器,看項目的最佳助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PP有例 的精彩文章:

TAG:PPP有例 |